逆势而上破困局 顺势而为谋发展 ——云南西仪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打赢扭亏增盈“翻身仗”纪实 □ 本报记者 秦邦佑 张永宁 3月4日,时隔3个年头,记者又一次来到了云南西仪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昔日门可罗雀令人愁的企业,如今已被热火朝天加快发展的繁忙景象所替代。 经过两年多的艰苦奋斗,这个企业成功打赢了扭亏增盈“翻身仗”:2013年实现营业收入36743万元,同比增加8%;实现利润总额608万元以上,同比减亏5000多万元;实现工业增加值7761万元,同比增加13.13%;在岗员工年人均收入增长了14%。 凤凰涅槃,浴火重生。这里发生的巨大变化,让记者感受到了企业加快发展的强烈脉动。他们是如何逆势而上破困局,顺势而为谋发展的呢? 班子坚强有力是打赢扭亏增盈的关键 “能否打赢扭亏增盈翻身仗,没有什么‘灵丹妙药’,关键在班子、在干部。企业战略一旦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面对困难和挑战,没有退路可言,只有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破釜沉舟,做到逆势而进、应势而动、因势而谋、顺势而为,紧紧咬住‘扭亏增盈’,打好攻坚战,才是唯一的选择。”总经理谢力深有感概地说。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回首过去几年,天有不测风云,受多种因素影响,企业可谓是内忧外患。分厂、子公司基本被亏损阴云所笼罩,从而导致企业的整体亏损。 2011年4月28日,迎着春天的曙光,新的领导班子走马上任。集团公司民品事业部主任李宗樵对新班子寄予厚望,希望企业大胆创新,努力突破,自我变革,赢得未来,努力实现扭亏增盈目标。 领导的嘱托,深深地印在每一位班子成员的心底里:他们知道,领导嘱托的份量和全体干部员工的期盼;他们更知道,打赢扭亏增盈攻坚战,只能赢不能败! 尽管亏损的困扰压得企业喘不过气来,但却压不垮新班子的坚强斗志。他们清醒地认识到,要破解发展难题,既不能脱离企业实际,也不能墨守成规,同时还要有以不变应万变之策,才能有所作为。 “责任在胸,重任在肩,迎接挑战,攻坚克难,坚决打赢扭亏增盈攻坚战”,成为了新班子的共识。 班子成员深入基层走访,找干部谈话、召开中层干部大会,深度调研亏损的成因、经营管理中的每一个细节,以掌握详实的第一手材料。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理清思路,求真务实、明确重点,分解指标、细化措施,为打赢这场扭亏增盈攻坚战奠定了坚实之基。 同时,要求中层干部增强党性修养,弘扬务实作风,提高工作效能,强化执行意识、市场意识、大局意识和纪律意识,从而形成了“聚精会神去扭亏、一心一意去增盈”的强大合力。另外,还加强与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沟通联系,争取相关政策的支持。 有了这般扎实的工作,打赢扭亏增盈之战必然是胸有成竹、水到渠成的事了。 减员增效是打赢扭亏增盈的突破口 “企业经营规模和用人需求的不平衡、不协调,严重制约了企业前些年的发展,可以说是一个‘瓶颈’,到了不得不解决的地步了。 因此,精干主体,分离辅助,确定用工编制,裁减富余人员,实行转岗就业,才能有效地达到减员增效的目的。”谢力如是说。 减员增效是企业改革中的“阵痛”,人从哪里开始减,减下来的人又向何处去?任务相当艰巨。“既要防止短期增效与长期受损的风险,又要防止关键人才、重要技术、商业秘密流失的风险;既要防止实施操作与内部公平的风险,又要防止经济损失、法律诉讼、劳动关系恶化等风险,稍有不慎,就会影响到企业的发展和稳定。”党委书记董绍杰感慨地说。 穷则思变。他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对症下药”,把减员增效作为了打赢扭亏增盈攻坚战的突破口,从先做“减法”开始。 减员,他们不是从基层员工入手,而是从中层干部“开刀”,中层干部是企业深化改革的具体组织者、推动者和落实者,在企业处于中坚地位,负有重要职责,发挥着关键作用。 针对中层干部队伍中存在着的大局意识不强,观念陈旧,畏首畏尾,工作中相互扯皮、推诿、拖拉等现象,他们结合组织结构调整对中层干部进行人员调整,先全部摘掉“帽子”,然后通过公开竞聘上岗,再给予合适的“位子”。一次就精简27名中层干部,震动非常大,这在企业过去历史上是没有的事。从“相马”到“赛马”,使一批敢担当、敢负责、干实事的中层干部走上了“舞台”,收到了人尽其才,激发活力的效果。 同时,他们相续出台了一系列加强中层干部管理和考核的办法,按照“有岗必有责,有责必履责,履责必问责”的责任运行体系,以目标任务、责任主体、工作标准、操作流程、完成时限、奖惩措施等“六个明确”,加大了对干部的问责力度,形成了责任具体、环环相扣的“责任链”,以不落实之事,追究不落实之人的责任。 另外还在干部队伍中推行了“5+1+1”工作制,每周多上班一天,每天多上一个小时的班,此举较好地解决了干部队伍中存在的工作“不在状态”、无所用心、标准不高、敷衍塞责、推诿扯皮等现象,确保了政令畅通,增强了执行力,推动了工作落实。 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实施自上而下的减员办法和有效考核,有力地推动了基层单位减员分流的顺利开展。 他们从定员启动入手,细化各种措施,权衡得与失,采取多种方法,多条渠道减员分流。同时,建立健全机制,做到无情操作,有情实施。尤其是对于减下来的员工,着重加强教育和技能培训,转变择业观念,提供两次上岗机会,保障员工有活干。对于年龄偏大,技能较弱,身体有病的员工,争取各种政策,尽可能地保障基本生活费;对那种长期“挂靠”企业,在外另谋“高就”的坚决予以清退,达到了“减员增效”的最佳效果。 本部从业人员由2012年初的2848人下降到2064人;正式员工由2454人下降到1814人;其中2013年清理长期不在岗人员105人,清缴社保金81万元;实施下沉式管理,精简生产单位的非生产人员,开展定编、定员工作,共减少87个编制;充分利用政策办理退休186人。目前,由企业承担费用的从业人员降到了1472人,同比减少24.55%。 他们通过“减员”收到了明显的“疗效”:减轻了人员开支压力,降低了人工成本;减轻了企业经济压力,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适应了企业组织机构和业务发展的需要;优化了员工与岗位配置关系,实现了优胜劣汰,提高了企业人力资源质量;形成了一种从业压力,促使了干部员工自我提高,努力争先,提高工作负荷与效率。 调整产品结构是打赢扭亏增盈的法宝 “市场竞争,归根到底是产品的竞争,我们积极应对市场挑战,紧跟市场需求,加快产品结构调整,连杆产品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调整,特机产品稳中有进,平稳有序退出机床产业。”谢力说。 2011年以来,他们的连杆、特机产品、机床三大主要产品都面临严峻的市场挑战,规模上不去,技术含量低,生产成本高,抗风险能力十分脆弱。在经济危机和市场竞争的双重打压下,企业怎么办? 他们集中优势资源,全力打造汽车连杆行业的“隐形冠军”。近两年来,先后对企业本部连杆生产进行了调整,使产能提升了20%以上。同时,加快连杆生产基地全国布局,在全国各地实施“贴近主机厂,就近生产配套”方针,满足了主机厂不断增长的装机需求。目前,已形成了年产1300万支连杆总成的生产能力。 2013年,连杆总销量达到了1071.10万支,同比增加16.18%。其中,1.0L以下排量连杆所占比重为9.97%,同比下降5.40%;1.6L-2.5L以上排量连杆产品的销量占比为17.76%,同比上升1.80%。连杆产品结构日趋合理化,产品盈利能力持续提高。 特机产品成功实现产品和市场的调整转型,产销量实现了双增长,实现销售收入近4000万元,同比增长136.21%。 各项工作环环相扣,内外兼修齐头并进。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和创新能力大幅提升,连杆新产品销售收入占总收入的51%,其中,实现万支以上销量的新产品有16个;进行了16个连杆新产品开发设计,完成长安汽车等11个新产品的量产技术准备工作;主持编制胀锻连杆行业标准,参加了再制造内燃机连杆行业标准的编制。 特别是在经营模式的调整上尤为突出,除连杆和特机产品主业由公司直接控制外,其他单位均采取分灶吃饭、自负盈亏的运行机制,效益明显提升,成本显著降低;连杆精锻业务采取对外租赁经营模式,产品毛坯质量损失得到了有效控制;把标准件制造厂调整为连杆工序承包业务的归口管理单位,理顺了工序承包业务,降低了废品损失;对生产辅助产业工具制造厂进行改组,盘活了工装制造资产,减少了用工规模;对管理部门实行严格的定岗定员和总额费用包干模式,增人不增资,减人不减资,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 眼睛盯住市场,功夫下在现场,加强内控指标的管理,通过比价采购,降低成本263.76万元,外购配套件质量索赔427万元;销售、管理、业务费用下降了820万元;质量成本下降了16.7%;产量增加了32.41%,全年综合能耗同比下降30%……通过一系列举措,挖出了“真金白银”。 打造“隐形冠军”是未来发展的新动力 昨天已成历史,而志者永远关注的是明天。企业全体干部和员工在打赢扭亏增盈攻坚战的同时,也收获了信心和力量。尽管市场“严冬”依旧,前进的路上还会遇到困难,但他们敢于居危思危、居危思进。 “2013年,尽管我们在打赢扭亏增盈攻坚战中取得了一些成绩,总体实现了扭亏为盈目标。但我们非常清醒,制约企业发展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和矛盾还未得到根本解决,丝毫不敢懈怠,还须加倍努力才行!”谢力和董绍杰异口同声地说。 他们以崭新的视野和勇往直前的勇气,对企业发展战略进行了调整,将“1+2”(连杆+特机产品和机床)发展模式调整为“2+1”(连杆和特机产品+资本平台运作)发展模式,从而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持续增强内生动力。 做强做大连杆主业,打造连杆行业“隐形冠军”。通过进一步调整产品结构、加快产品生产布局,充分利用上市公司平台,加快推进收购、兼并、重组步伐,形成“五地六厂一中心”战略布局。 以云南本部为基地,建立中高端连杆生产基地,同时布局全国市场。以重庆西仪为基础,建立西南生产基地;以诺雷西仪为基础,建立东北生产基地;在华北成立分公司,建立华北生产基地;对柳州分公司进行二期建设,建立华南生产基地;与昆明理工大学深度合作,建成国家级技术中心。 力争2014年完成连杆产销量1300万支以上,实现收入3.65亿元;2015年实现连杆产销2000万支,收入6亿元;2016年实现连杆产销2200万支,收入6.6亿元。 莫道浮云终蔽日,严冬过尽春已来。“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在集团公司的正确领导下和民品事业部的具体指导下,坚决落实好集团公司工作会议精神,顺势而为谋发展,乘势而上蓄力量,努力去实现西仪人追求的美好梦想!”谢力和董绍杰满怀信心地说。 |
中国兵器报微博
小黑屋|兵器之友 ( 渝ICP备05012515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