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用行动唱响青春之歌 ———青山工业自动变速器AF512项目攻关记 □本报记者 秦邦佑 特约记者 潘小丽 31名队员、平均年龄只有29岁的青山工业自动变速器AF512攻关组,发扬青山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创新,特别能求实,特别能奉献”的精神,历时3年,刻苦攻关,与时间赛跑,与对手比高,与天气争斗,用实际行动唱响了新时代的青春之歌,用青春和热血为企业产品赢得了一片“蓝天”。 搭载长安自主品牌汽车CX20-IMT的AF512B01于2013年11月量产;搭载新奔奔-IMT的AF512C01于今年2月量产;搭载欧力威-IMT的AF512D01又于4月量产。 在这些产品量产的背后,凝聚了一个个感人肺腑、催人奋进的动人故事…… 拉开一千零一夜的艰苦攻关 报效祖国,感恩企业,时不我待。AMT项目组向来是一支敢打硬仗的队伍,在既无前人又无图样的基础上,聚集资源,历经多年艰苦卓绝的攻关,成功开发出了我国第一款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轿车AMT自动变速器。2011年初,AMT项目组接到长安汽车的任务,启动CX20、新奔奔、欧力威1.4L-IMT的开发。 长安汽车3款战略产品搭载AMT,这意味着长安汽车对青山工业高度信任,同时,也是对青山工业自主创新的一种严峻考验。企业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召开战前动员会,将产品设计开发的任务下达给AMT项目组自动所,交由技术中心平台总师廖兴阳负责。 为了将变速器匹配的发动机由4G13改为EA14,排量由1.3L拓展为1.4L,确保3款产品的通用性,项目组拉开了一千零一夜的艰苦攻关…… 咬牙挺住绝不轻言放弃 由于AMT主要是针对小排量的车型开发设计的,然而要把开发排量由1.3L扩展到1.4L,主要难点在于“换挡”。 大伙在做疲劳寿命试验过程中,中间轴右轴承一直坏,先后找到供应商和技术开发部轴承专业人员来分析,得出的结论是:“不可能坏。”白加黑地熬了20多个日日夜夜,却没有一丝进展,廖兴阳心急如焚。 看到廖兴阳一筹莫展的样子,技术中心产品开发部部长王海兵开导他说:“攻城莫畏坚,攻书莫畏难,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只要不怕吃苦,不怕困难,失败了再来,只要坚持,总会成功!” 听到王海兵一席鼓励的话语,再想想同事们已经有数不清的加班加点,廖兴阳觉得暂时的困难算不了什么,冷静下来,调整思路,算轴承寿命,检查试验标准,发现现在做的是大循环,容易朝一个方向受载荷,要求按照手变产品标准做小循环。因为手变产品试验人员可以进行换挡操作,而AMT没有相关的设备换不了档,每次就在一个档上跑,导致轴承异常损坏。 廖兴阳和同事们连续几天盯在试验现场。脚站麻木了,就在地上跺跺;眼睛乏了,就滴两滴眼液;睡意来了,就在试验休息室里打个盹。经过10次的小循环,50次的间断不定时换挡,难关终于被攻克了! 攻关不为难创新不止步 攻克了一个难题,并不意味着就万事大吉,随着项目的深入推动,新的更尖锐的难题又摆在了AF512项目组面前。 2012年12月,长安汽车要求,项目必须在一个月内解决AMT换挡延迟的问题,综合性能必须达到7分以上。任务之艰巨、时间之紧迫,可想而知。项目组全体人员深深地认识到,这是一场比技术、比管理、比质量、比效益的一场硬仗,只能和时间赛跑,确保换挡延迟不挡道! 换挡延迟的改进,最好的方法就是离合器执行机构用更大的占空比使电机分离速度更快。但是,换挡时间和舒适性成反比。换挡时间快了,对车体冲击大;换挡时间慢了,就会出现动力中断的情况。怎么才能找好中间的平衡点,确保换挡的舒适性?大家开动脑筋,群策群力想办法。 此次变速器匹配的发动机变了,从客观角度来说,提供了一个条件,就是可以减小换挡中断时间,但是舒适性主要体现在开始的降扭和换完挡之后扭矩的恢复,还需要发动机控制系统的配合。如果扭矩响应不好,就会导致整个换挡时间比较长;如果响应比较好,对换挡优化有帮助。 电喷扭矩响应问题,恢复扭矩时,请求扭矩一个斜线上去,发动机扭矩响应有很大延迟,导致扭矩恢复速度慢,影响动力中断时间。做了不少试验,问题都难以解决。后来联系到供应厂家,回复标定的方法可以解决。 一切看起来都朝着乐观的方向发展着,希望的曙光即将绽放时,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以往通过标定能解决的事这次难以解决了,修改软件?供应厂家不愿意,因为修改一个软件需要一个多月,而且费用不低。怎么办? 最后请长安汽车的同志出面进行沟通协调,供应厂家终于同意对发动机控制策略进行更改。软件修改好之后,由长安汽车驾评,告诉项目组在50%油门下面一升二档油门时间比较长,项目组就专门针对这个工况反复调试。通过多次优化调整,换挡延迟得到大幅改进,指标好于竞争对手。 用“向前”的毅力攻克“后溜” 2013年4月,长安汽车CC节点的问题点必须全部关闭。可是坡道爬行“溜坡”的“后溜”信号识别却成了摆在AMT项目软件组黄兴等人面前最大的问题。如果不解决,坡道爬行与起步问题不能满足用户要求,会引起终端用户抱怨,CC节点无法通过。 为了攻克这一难题,黄兴又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多次分析,确定增加双向传感器,并对相应的软件控制策略进行了同步更新。但在测试中发现平路踩刹车会出现误判“后溜”信号,因传感器是新的,“后溜”检测也是新的,不能有效确定问题是出在传感器还是转速识别。 在平路上大量测试踩轻、重刹车,测不出来;又把车架在举升机上,检测播出的信号,和TCU采集的信号对比,判断出在踩刹车的时候发生了一个反转的波形,这不是由于传感器硬件和软件误判导致出现的,是由于机械窜动导致出现的“后溜”信号。 症结找到后,很快就制定了解决方案,经过多次修改调整,最终确定在坡道上开始测试。平均5~6秒钟采集一次,每10~15个数据为一个循环,花了2~3个月的时间,进行了大量爬行数据的采集、分析,发现屏蔽4颗齿是最佳状态。 对爬行“溜坡”的攻克,是青山工业技术创新上的一次突破。 树立百倍信心完成100个代码 “这个项目的故障诊断在512平台软件上进行了优化和提升,从以前的30多个故障代码新增到100个故障代码,主要是为了便于整车运行检测,让售后准确地判断故障类型,售后及时处理与维护。”黄兴介绍说。 增加了70个故障代码,工作量非常繁重。每增加一个故障需要做大量测试和验证,每个故障到底在什么情况下报出来?会不会出现误报或没有报?而且每增加一个故障会涉及到很多种情况,譬如电机故障,机构也动不了,挂不起挡,两个故障哪一个优先,这块从来没有做过? 黄兴与同事们一起制定出了详细的业务计划表,树立百倍信心,发扬“5+2”、“711”精神,超常付出,无私奉献,完成好一个故障模式,再继续下一个,通过半年时间的艰苦努力,100个故障代码全部测试完毕。 战“三高”采集关键数据 “高寒、高温、高原”的异常气候对于变速器数据的采集极为重要。为了收集到极限环境下的关键数据,项目组要在50多℃的新疆吐鲁番,零下40℃的黑龙江黑河,还有海拔5000多米的青藏高原上采集数据。 “高温试验是选择在温度最高的火焰山路段,尤其是一天当中温度最高的时间段进行测试标定。尽管期间大家屡有中暑现象,但没有一个退缩,积极调整,克服困难,经过12天的艰苦努力,终于完成了高温标定任务,并取得了主机厂驾评组的认可。”李益华说 标定人员长途跋涉、马不停蹄地赶到青海省格尔木市,迅速投入到高原标定工作中。 8月的格尔木已经是寒风阵阵,天地一片萧条。格尔木的昆仑山脉是青藏公路的必经之地,海拔在5000米以上,常年被冰雪覆盖,不仅气候寒冷,而且车祸事故频发。 面对艰苦的工作条件和危险,标定组拟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以无比坚强、无比刚毅的精神和恶劣的大自然作斗争,获到了有效的数据。 春夏秋去,冬又来。按照计划安排,去年12月,标定人员奔赴到零下40℃的黑龙江黑河做高寒试验。在这样的环境下,不管衣服穿得再厚,也难以抵抗寒冷,更何况是坐在冰冷的车里等着油温慢慢的升上来近1个小时,手冻僵了,吹上几口热气,暖一暖;脚冻麻木了,跺一跺。在他们的努力下,顺利完成冬季试验,并收集到有效的数据,为制定整车试验及检验标准提供了大量基础数据。 舍“小家”爱“大家” “没有企业这个‘大家’关爱,哪有温暖的‘小家’,只有企业兴,个人的生活才能过得好。”项目组的同志把身心奉献给了青山工业的事业,却对自己的家人留下了深深的愧疚。 廖兴阳本身的工作就够忙,再加上带新学员,就更忙,远在重庆上班的妻子给他打电话,每次都要拨打好几次才能打通,但他每次接到电话几乎都说“忙着呢”,就匆匆挂了。 李益华感触地说;“像我们标定人员,在家的时间格外少,一个月至少出差4、5次,一走就是3~5天。家里的事基本上管不了。” 汪国建几乎每天都工作到晚上10点以后回家,妻子一次无意间向朋友感慨:“和我老公一起散步,简直是一件奢侈的事!” 类似这样的小事,还有很多很多,正是这看起来不起眼的小事,汇积起了涓涓细流,流入在了为企业的建功立业之中。在他们心灵的天平上,青山工业的发展和他们的家人没有孰重孰轻,他们唯有对企业的热爱,对技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爱,把一片报效祖国,感恩企业的赤子之心,用在了自主创新的道路上,上下而求索,无怨无悔奉献青春。这群可爱可敬的年轻人让我们看到了80、90后的责任与担当!看到了企业未来发展和希望! |
中国兵器报微博
小黑屋|兵器之友 ( 渝ICP备05012515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