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厂那会儿就餐的员工食堂,就是现在老区一号门外面广场的位置,那时候全名叫国营青山机械厂员工食堂。 一般每个月发了工资买一百二的饭票,饭一角一两,回锅肉每份一块,瘦肉一块二,小菜四毛,面条三毛一两,馒头一块钱四个,个儿特大。记得那时候每周都要买十个带回家,十个馒头满满一袋子,每次买完都想,这馒头一个应该不下三两吧?真是经济实惠,感觉捡了天大的便宜。每个人都有一个小柜子,里面放着餐具,就是碗筷,汤勺,叉子之类的,吃完就在边上的洗碗间用凉水冲一冲,抹布一擦,立马完事。几乎所有人都这样,很少用洗洁精的,反正总感觉那碗油腻腻的,不干净。食堂的顶忒高,有点礼堂的味道,可能那个时候的建筑都这样,追求宽敞,高大,但不知道是不是灯管数量不够,整个食堂显得昏暗,导致心头莫名的压抑。到过年,厂里会发给单工每人一张就餐券,有板鸭,炸好的鱼,还有手指宽的烧白。每到那一天,住在单工宿舍几个要好的同事、朋友,呼天唤地的往食堂冲,拿盆儿的拿盆儿,拿锅的拿锅,拿筲箕的拿筲箕,满是兴奋之色。把饭菜打回来,大家狂吃海喝,吃那肥腻的烧白时,眼一闭,拼了!看着那一张痛并快乐着的脸,那一幕,仿在昨天…… 前年重开了员工食堂,没有郑重其事的挂什么牌子,诸如青山工业有限公司员工食堂,只是单纯几个字,低调,内敛,像经历了几多风雨之后,已不需要外在的奢华衬托己身。食堂干净明亮,面积不大,却能充分快捷的满足所有员工的就餐需求。菜品丰富,各类供给应有尽有,着装整齐的员工有序的排着队,除了墙上的电视播放着新闻的声音,没有多余的嘈杂。人手一个托盘,里面打满了饭菜,荤素搭配,甚是好看,就餐时间放眼看去,一片蓝色的海洋。随时有食堂的工作人员打扫餐桌,收回托盘,碗筷,地面,墙面,桌面,任何时候看不见一丝脏乱,在这种环境下就餐,人的精神也显得饱满。节奏似乎变得很快,让我想到总装线,你什么工位做什么工作,一目了然,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位置,在相对应的位置发挥不同的作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食堂也是公司的一个缩影。馒头从原来的圆形变成现在的方形,很多员工还是十个二十个的买,形状在变,而唯一没有变的,可能是那份香甜的味道吧。 饭票早已成为历史,人手一张就餐卡,进入数码时代的今天,作为老国企的青山,也在各个方面与世界接轨,小到这一张薄薄的卡片,代表的不仅是食堂的变迁,也是我们青山人走出大山,张开双臂迎接未来挑战的坚定信念。 |
中国兵器报微博
小黑屋|兵器之友 ( 渝ICP备05012515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