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开启辅助访问登录
兵器之友 首页 企业资讯 查看内容

2015我国光伏产业涅槃质变

2015-1-26 14:41| 发布者: 熊绪岗| 查看: 545| 评论: 0

     近年来,光伏产业的发展道路上有收获也有困难。从2009年启动的“金太阳”和“光电建筑一体化”示范工程,到2012年实施光伏发电补贴电价,再到2013年全面陷入“双反”困境,起起伏伏。而2015我国光伏产业将迎来涅槃质变。
  

2015我国光伏产业涅槃质变
 
  国内光伏企业遭遇盈利难
  
  “在当前光伏发电价格相对较高的现状下,光伏产业的发展和石油价格、政策关联紧密。”但在业内人士看来,虽然中央围绕光伏产业提出了一系列支持政策,但很多地方政策仍然没有对光伏产业发展形成共识,不少省市在光伏发电等关键领域仍然处于政策空白。南开大学电子信息与光学工程学院院长赵颖如是说。
  
  赵颖认为,依靠政策之外,相关企业的技术进步也至关重要,同样的光伏组件,德国电站就能实现82%的效能,而国内的电站只有70%多。
  
  围绕光伏产业发展,美国家庭用电将发生的革命,或许值得注意。政府应该关注分布式光伏发电,不一定要在西北、西南地区建设大型的光伏发电站,再向东部地区输送。
  
  酝酿质变
  
  中国光伏产业已经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处于新的发展阶段。“‘中国光伏走在世界前列’的内涵,不限于光伏产品销售量全球第一、年度光伏电站安装量全球第一,而是应当包括中国光伏从量变到质变的全部过程。它的表现形式是从非完全市场化迈向完全市场化,这反过来又会促进光伏市场规模化。这就是我们在分析2015年中国光伏产业发展时与往年的最大不同之处。”王伟表示。
  
  从数量角度看,中国光伏规模过去全球第一,未来一段时间预计仍将保持第一。从产品市场看,从2007年开始,中国的光伏组件销售量始终世界第一。虽然“双反”造成全球市场份额略有下降,现在又已恢复到60%水平。从年度电站建设市场看,2013年中国光伏电站建设总量为10GW以上,2014年预计略高于此,这使得我国连续两年成为全球光伏电站年度建设第一大国。
  
  欧盟是中国光伏产品的最大出口地。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有近358亿美元的光伏产品出口,其中70%以上是输送到欧洲市场。2013年,欧盟决定对中国输欧光伏产品征收反倾销税,迫使中国光伏企业进入“寒冬”。随后,我国出台多项政策措施提振光伏业。
  
  王秀香表示,从2014年上半年开始,中国光伏行业已逐渐走出困境。目前中国大型光伏企业产品销售,已经不再过度依靠欧洲市场,在美国、日本、非洲、南美都占有一定份额。“这说明中国光伏行业的市场越来越健康、越来越稳定了。”
  
  质量越来越受重视
  
  2014年9月,国家能源局下发《关于进一步落实分布式光伏发电有关政策的通知》,这份被业界誉为“光伏十五条”的重磅新政明确了政府对分布式光伏的长期支持态度,并针对上述难题制定了“全额上网”、电站享受标杆电价、增加发电配额、允许直接售电给用户、提供优惠贷款、按月发放补贴等一系列举措。
  
  新政策的出台不仅扩大了国内光伏电站的市场需求,也提高了电站并网运营的盈利预期。但是,在光伏行业迅猛发展势头之下,很多企业担心的主要问题就是光伏产品质量良莠不齐。光伏组件的质量优劣不仅会影响光伏系统的正常运行,也严重影响着行业的未来发展。
  
  “2011年之前,全行业都在关注‘量’,对‘质’的关注比较欠缺。2011年至2014年,随着产能过剩等行业危机的出现,整个行业开始越来越重视‘质量’,这对行业的健康发展有利。”天合光能首席质量官周伟表示,目前,我国的光伏产业还存在着标准体系不完善、质量控制体系不成熟等问题,相对于汽车等其他产业,光伏产业还比较“年轻”,需要在质量管理方法等方面加以借鉴,确保光伏组件的质量,满足国家25年质保的标准要求。
  
  随着分布式光伏发电电网逐渐成为主流和发展方向,如何确保电站质量,成为了业界关心的话题。“IEC光伏电站质量认证的技术依据,很重要的就是能量效率,也就是能效比。”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王斯成,为电站质量评估检测指明了“规范”。他同时建议,我国应当尽快解决检测仪器的对标问题,保证检测结果的权威公正。
  
  “光伏产业发展前景光明,但也充满挑战。2014APEC前夕,中美发布关于气候变化的联合声明,指出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耗比例将达30%,光伏作为新能源的主要构成肩负重任。2015年光伏企业面临的最大挑战将是企业融资问题。”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秘书长王勃华说。
 
兵器之友

网站简介:兵器之友是中国兵器报主办的网站,是中国兵器报宣传报道工作的延伸,是展示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和各成员企业科学发展的重要媒体,实现了报纸上网,网报互动。

中国兵器报微博

关于我们

  •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9:00-17:30
  • 联系电话:023-68770767
  • 电子邮箱:bqzy@bqb.com.cn
  • 通讯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大坪长江二路77号

小黑屋|兵器之友 ( 渝ICP备05012515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