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添动能 创新谋发展
——记湖北华强转型升级之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北华强在国家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始终秉承“保军报国、强企富民”的神圣使命,主动应对外部复杂环境,坚持军民融合、转型升级,不断坚持科技引领、绿色制造两翼腾飞,企业步入持续稳步发展的快车道。 机遇如驹,抓缰才能上马。五年来,公司抓住每一次机遇,取得了耀眼的成绩:营业收入增长了1.6倍,年均增速12%;利润总额增长了2.4倍,年均增速24%;人均年收入增长了1.8倍,年均增速16.5%;上缴税收增长了3.3倍,年均增速34.8%。公司先后荣获国防科技工业企业管理创新成果三等奖、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状等多项奖励,建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工业和信息化部智能制造新标准和新模式应用项目、工业和信息化部绿色制造系统集成项目、湖北省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单位等创新平台。 强化战略牵引 打造“黄金十年” “谋定而发,万里不溃。”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冬民多次强调,企业必须有前瞻性、可操作性的战略,才能持续健康发展,坚持好的战略,华强不仅能实现“黄金十年”,甚至迎来“钻石二十年”。 2012年以前,公司的粗放发展模式呈现“三低一高”的特点,即利润低、工资低、士气低、债务高。2012年3月,新班子承担起引领华强前进的重任,聚精汇智于顶层设计,提出“黄金十年”奋斗目标,新战略突出特种防护和医药包装两大主业,重点开发特品、人防、丁基胶塞和共挤膜四大产品系列。 在新战略的牵引下,2012年公司当年实现脱困。此后几年间,公司生产经营风生水起,两大主业、四大产品蓬勃发展,营业收入、利润、在职员工人均收入四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11.8%、24.4%、16.4%,全员劳动生产率竟达22.86万元/人·年,成为行业发展领先、集团后来居上、地区市民羡慕的“明星”企业。最为可喜的是,特种产品形成系列、覆盖面增加、技术含量提升,年销售收入首次过亿元,“保军报国、强企富民”理念得以进一步体现! 传承精髓,孕育未来。2015年,公司聚智“十三五”规划的制订和“黄金十年”的打造,提出未来十年,深入推进“237战略”,即完成两大任务,树立三种作风,推进七项工程,将进一步聚焦特种防护和医药包装两大主业,发展“特品、人防、胶塞、共挤膜”四大产品,打造特种防护和医药包装“隐形冠军”,铸就华强“黄金十年”。在“十三五”开局之年,公司又毅然决定优化、提升“237战略”的内涵,战略提升方向则由过去的“特种防护和药包材”两大板块转向培育“药包材、个体防护、集体防护、人防”四大业务板块,展示了公司勇立发展潮头、做强做优做大企业的坚强决心。 夯实发展基业 戮力转型升级 华强“黄金十年”战略的主旋律,节拍铿锵,激昂向上! 2012年3月,公司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致力于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强化全价值链成本管控,跳出了求规模的窠臼,踏上求效益的天桥,从容打造长青基业。 ——战略采购,锁定利润。公司主导民品胶塞所需的主要原材料丁基胶,基本靠进口,价格高易波动,成本比例重,过去多通过中间商采购,比直供价要高1万元/吨左右。2012年3月起,公司撇开中间商,利用自营进出口权,直接从国外厂家采购丁基胶,当年实现了75%直供,减少采购成本近2000万元。此举不仅锁定了公司效益,而且化解了公司的经营风险。据了解,目前丁基胶直供达到100%,完全掌握了市场的主动权。 ——机构调整,匹配战略。只有建立与企业发展战略相匹配的组织机构,才能释放战略的力量。组织机构如何调整?王冬民强调,必须扁平高效、责任分明。据此,公司首先对营销体系作了重大调整,成立了市场部、销售一公司、销售二公司和外贸公司,从机构上加强丁基胶塞销售、共挤膜市场开拓和外贸出口;根据生产经营的需要,先后成立物流部、安全部、特种净化产品事业部。通过机构调整,明确了职责,理顺了流程,精干了队伍,提升了效率。新成立的特种净化产品事业部,加快了市场反应速度,销售收入迅速增长了2倍。 ——精益管理,提质增效。公司视精益管理为增效的“捞钱耙”、提质的“孵化器”。先后引入标准作业、价值流、TPM、星级精益班组、改善提案、现场6S等精益管理工具,在四大产品生产线共实施15大自动化改善项目,实现了降本增效、质量提升。从2012年至2016年,“人防专用过滤吸收器总装精益生产线”等多个改善案例荣获集团公司最佳改善案例,除边班被集团公司授予“优秀星级精益班组”。公司先后荣获集团公司“精益管理先进单位”、第十二届中国制造业管理论坛唯一“精益大奖”。 ——化解风险,去掉“悬河”。企业经营风险犹如头上“悬河”,高速反弹将面临灭顶之灾!2012年4月,王冬民积极与平安高层磋商,化解了平安集团提出的股权回购风险;实施“止血工程”,先后中止或关停或退出武汉研发中心项目、EVA膜、PP组合盖生产线、安徽石台、浙江余姚华丰、株洲华益、奉化华强等项目,共计消灭了8个“出血点”。 ——产业升级,盈利增强。特种产品方面,公司将防化、防护相关的民品领域作为业务拓展的方向,强力推动军民融合产业,人防产品研发得力,市场推广有方,成为公司的一大亮点。大力推进人防产品向设计、施工一体化拓展,实现人防价值链全面延伸;医药包装方面,则大力发展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战略产品、盈利产品和特色优势产品,不断向价值链高端攀升。据统计,从2012年至2016年,共完成两大主业主要科研项目44项。 腾笼换鸟添力 走向“高铁时代” 面对不断新研的产品,面对不断壮大的客户,公司现有的工房、设备、产能等生产要素已不敷需求,急需更新扩容。正好公司所在地被宜昌市规划为商住区,企业必须整体搬迁。为此,公司确定了“退城进园、转型升级”发展战略,于2013年9月与宜昌高新区管委会签订项目合作协议,采用土地置换的方式,在宜昌市高新区生物产业园实现生产区整体搬迁。 2014年12月20日,产业园项目开工。员工称赞企业将由此进入“高铁时代”,真正走向未来! 公司对产业园项目寄予厚望,将其视为再次腾飞的跑道。王冬民强调:腾笼必须换鸟,不能是简单地搬一次家,必须坚持“搬出水平、搬出效益、搬出形象”原则,建设高度自动化、信息化的医药包装和特种防护装备生产基地,实现企业转型升级,打造医药包装行业隐形冠军、特种防护装备领域领先企业,成为国内一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高科技企业。据介绍,其中的医药包装材料智能化胶塞车间项目,设计上采用了智能移动搬运机器人、智能传感与控制装备、智能检测、智能物流与仓储等核心智能制造装备,实现胶塞生产的集成化数据管理、自动化物流及仓储配送、在线检测等全流程的智能化、无人化控制,建成后将成为国内首家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具备高度智能化、数字化的胶塞生产车间。 目前,项目建设正按计划进行,一期主体工程已完工,二期项目已开工,有望2018年开始搬迁。 打造优秀文化 党建保驾护航 公司党委把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工作同部署、同考核、同奖惩,一手主抓生产经营,一手力抓党建工作,只有两手抓、两手硬,才能两促进。2012年3月,公司新班子积极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总结提炼出“战略、忠诚、和谐、风险”四大文化。2014年,公司又提出“安全保密、质量、环保、腐败”四个零容忍文化,进一步强化红线、底线意识。与此同时,大力推进质量文化、廉洁文化、安全保密文化、形象文化等六大亚文化建设,得到员工广泛认可,积极参与。在优秀企业文化的引领下,企业风清气正,干部率先,员工思进,公司发展蒸蒸日上。 公司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及历届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落实集团公司党组及各级地方党委的工作部署,严把方向,从严治党,充分发挥党委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切实履行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为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和强大精神动力。五年来,公司荣获集团公司“先进基层党组织”、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状、“湖北省国防工会优秀单位”、湖北省“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湖北省巾帼示范岗”等省部级以上荣誉10余项。 扬帆奋进正当时,砥砺前行谱新篇。王冬民表示,我们将清零过去的荣耀,直面跌荡起伏的市场竞争,紧抓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大力推进“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机遇期,不忘“保军报国”初心,坚守“强企富民”使命,在转型升级的道路上,披荆斩棘,砥砺奋进,全力打造华强“黄金十年”新愿景,为国防现代化建设再立新功。 |
中国兵器报微博
小黑屋|兵器之友 ( 渝ICP备05012515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