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开启辅助访问登录
兵器之友 首页 即时新闻 集团要闻 查看内容

“千金难买少年穷”

2017-9-18 16:12| 发布者: 陈利娟| 查看: 414| 评论: 0|原作者: 宇林

 

“千金难买少年穷”

——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有感

      一个高干家庭出生、尚在读初一、年仅15岁的孩子,居然从北京到陕西省延安市延川县梁家河村插队当农民干农活,一待就是7年。这不是天方夜谭,而是《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记载的真实故事。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人生历程的重要记忆,他说:“7年上山下乡的艰苦生活对我的锻炼很大,后来遇到什么困难,就想起那个时候在那样的困难条件下还可以干事,现在干嘛不干?你再难都没有难到那个程度。”
      当时有多难,挑战有多大。也许,没有亲身经历的人难以有切身体会。还是来听听主人公的现身说法吧。2002年,习近平在回忆文章《我是黄土地的儿子》中说,知青岁月是从过“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关”开始的,也是在过这四关中深化的。四关之中,作者将“跳蚤关”列为第一,我想是有讲究的。一个在北京长成的孩子,尤其是高干家庭成长的孩子,在此之前可能听说过跳蚤,现在居然要和跳蚤生活在一起,而且要学会和跳蚤作斗争,这种生活条件、特别是卫生状况的巨大反差,对人来说简直就是挑战神经极限。也许正是这种巨大挑战和难以想象的考验,当年到延安插队的近3万名北京知青,有的只待了几个月就想办法离开了;有的坚持一两年,打通各种关系也离开了;习近平到1975年10月被推荐录取上清华大学才离开的,无意间创造了“三个最”——“老三届”中年龄最小的知青;插队的梁家河村为全国知青插队条件最艰苦的地方之一;插队知青中在农村待的时间最长的极少数人之一。其实,当时习近平所要经受的、更大的考验并不止这些。同为干部子弟、与习近平同时下乡并同住一个窑洞的王燕生认为:习近平“精神上所受的痛苦和压抑,比体力上和生活上受的苦更大”。
      生活条件差、劳动强度大、精神压力大……种种压力,接踵考验弱冠之年的习近平,严峻形势下的习近平没有灰心丧气、没有被困难击倒,而是迎难而上,在艰苦中锻炼提升自己,始终扎实做事,拼命读书,使自己在实践上积累了丰富经验,在知识上有了充分储备。正如他自己在《我是黄土地的儿子》中所言:“15岁来到黄土地,我迷惘、彷徨;22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对人民的这种深厚情感一直扎根在习近平心中,2015年2月13日,习近平再次回到梁家河,他深情地对乡亲们说:“当年,我人走了,但我把心留在了这里。”在逆境中升华人生,有亲身体验的王燕生认为“这是有大抱负、有大气魄、有大本事、有大勇气的人才能做出的选择。”
      “平静的湖水练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逸的环境造不出时代的伟人。”实际上,挑战与成长,苦难与成就,从来就是一对孪生兄弟,是矛盾的统一体。只是面对挑战这块磨刀石,有的人磨掉了锐气,磨平了追求,磨成“泯然众人矣”;有的人磨亮光芒,磨出智慧,磨成卓尔不凡。
      研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不由使人联想起“千金难买少年穷”这句早在中国民间流传的俗语,这其中饱含的智慧、蕴含的哲理让人深思。“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人生难免有不如意,世事常会有不称心,成长少不了有坎坷。当挑战劈面袭来,当困难不期而遇,我们与其避退三舍,甚至怨天尤人,不如把心放宽,把眼光放长远,冷静应对,权把它当作命运玩的一个“恶作剧”,当作幸运女神派来的“试心童子”吧。让我们不惧艰难,无畏挫折,逆风飞扬,破浪前行,书写独特而精彩的人生华章。
兵器之友

网站简介:兵器之友是中国兵器报主办的网站,是中国兵器报宣传报道工作的延伸,是展示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和各成员企业科学发展的重要媒体,实现了报纸上网,网报互动。

中国兵器报微博

关于我们

  •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9:00-17:30
  • 联系电话:023-68770767
  • 电子邮箱:bqzy@bqb.com.cn
  • 通讯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大坪长江二路77号

小黑屋|兵器之友 ( 渝ICP备05012515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