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上海电控研究所(以下简称电控所)所长千应庆,不是件容易的事,他很少有静下来的时候,“闲”更是一个陌生词。采访时,好几个同龄人都惊讶千应庆“生龙活虎,完全像个年轻人,精力这么充沛”! 与千应庆接触,让人很难相信他是一个地道的上海人,听他说话,感觉不到吴侬软语的影子,倒是中气十足,爽脆铿锵,气势恢弘,有如黄浦江之水,激情涌动,滔滔不绝。 2004年就开始担任电控所所长的千应庆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荣获多项国防科学技术奖,集团公司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一次、一等奖二次,其他奖项多次,集团公司“622战略”贡献奖等。 对这些,他都不太放在心上,他总是—— 在现场 2018年6月,近1个月的时间里,电控所职工几乎天天都能见到千应庆“钉”在科技楼与办公楼之间的空坪上,尤其是下班之后和休息日。素有“火炉”之称的上海,6月份已经进入了“烧烤模式”,千应庆此时来空坪蹲守,既不是玩“日光浴”,也不是散步健身,而是对停放在这里的路锥自动收放车“着迷”。 对路锥车项目,电控所干部职工并不陌生。这是该所与上海浦江桥隧公司合作开发的项目,此项目填补了国内交通领域工程车的空白,将改变我国路面维护时路锥收放主要依靠人工进行的现状,大幅提高路锥收放作业速度和安全系数。2016年,第三轮改进型SY-300型路锥车完成,2018年4月中旬开始,路锥车项目启动了新一轮的升级改造工作,至5月底基本实现了客户要求的性能指标,但是路锥车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还有待提高。“这是路锥自动收放车进入市场的‘临门一脚’,要是再上不去,时间就来不及了,我们就要犯‘起个大早赶个晚集’的错误,错失机会!”看到项目还有改进完善的空间,千应庆心头急。 正是这种“等不起”的紧迫感驱使,千应庆直奔现场,带着项目组员工,冒着酷暑,顶着烈日,反复观察,深入思考,热烈讨论。他说:“你们别把我当作所长,就把我当成你们中的一员,我们一起想法使招,把问题都解决掉。”只见他一会儿独自观察沉思,一会儿和大家热烈讨论;一会儿画图示意,一会儿指挥改进;有时还从外单位请来帮手,一起研究碰撞,迸发火花,破解难题。经过一个月时间的现场督战,接力攻关,路锥自动收放车终于在7月初通过了路试验收,达到了设计要求。在项目交验之际,千应庆还忘不了来一个“锦上添花”,将感知装置改进为人工智能模式。这一改进,受到了上海交通委的高度肯定,认为“这一神来之笔”让路锥自动收放车一步迈入了人工智能时代。 “验收一通过,我们就拿到了订单,开始销售,大家辛苦几年,终于有了产出,见到了收益,对所里面、对项目参与者,都有了一个比较满意的交代。”千应庆感到松了一口气,有种成就感。 千应庆一线督战的举动,在电控所干部职工眼中,并不陌生,特别是科研人员,常会亲身经历。10多年过去,北斗研发中心副主任贾琴至今还记得第一次求助千应庆的每一个细节。当时她刚入职,但所里研制的某控制系统正缺人手,她被安排参与进去。作为刚参加工作的新手,一入职就参与这么复杂的系统研制,她既感光荣,又倍感压力,难题一个接一个,似乎都是奔她来的,让人难以喘气。一天,她又遇到了一个科研难题,怎么都理不出头绪,于是硬着头皮,鼓起勇气,临近下班时直接找到千应庆办公室。千应庆边听贾琴“诉苦”,边帮她清理思路,边通知相关人员前来办公室一起研究,通过交流探讨,集智攻关,终于帮贾琴解决了难题,清除了障碍。看到贾琴此刻眉头含笑,千应庆特别叮嘱:以后有解决不了的问题,还要及时向领导反映,依靠集体的力量、大家的智慧,破难题,攻难点,出成果。 在前沿 从骨子里讲,千应庆有些“技术控”。 千应庆的职业生涯是从技术岗位开始的,但从1997年6月担任电控所江浦电器厂副厂长开始,他就离开科研一线,转入了经营管理阵地。转行虽有20多年,但千应庆到现在都不改对科技的喜爱、对技术进步的高度关注,除亲身参与的项目接连获得国家、国防科技工业、集团公司等各层级的表彰奖励外,还在《计算机工程》《中国兵工学报》等发表专著和论文,成为行业公认的技术权威,成为电控所技术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 作为企业家,千应庆深知,他的价值和使命不在做一名“学究”,而是把握前沿高端,引领技术进步,当好建设“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研究所的掌舵人。 对光纤旋转传输技术的敏锐觉察和及时把握,就充分体现了千应庆对前沿技术的洞察力和行业技术发展趋势的掌控力。光纤技术是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装备的基础性技术,该技术在先进发达国家出现之初,千应庆就对它的光明前景充满信心,并组织团队及时跟进,认真研究能收集掌握的相关信息,着手开展自主研制。通过积极消化和刻苦攻关,成体系掌握了该前沿关键技术,形成了光纤旋转连接为支撑的核心技术,并成功应用到多款产品上,成为提高集团公司特种产品技术含量尤其是信息化水平的重要支撑。目前,电控所通过加快技术成果产业化步伐,将光纤旋转连接技术向多领域全面拓展,同时成功运用于车载等民用领域。“我们的目标是将光纤旋转连接技术打造为数字化信息化装备的标配技术和通用平台,成为集团公司产品信息化水平加快提高的先锋力量。”千应庆对此充满信心。 千应庆的“野心”并不只是让先进技术“据为己有,为我所用”,更有“无中生有”,组织研制开发建设某装备,填补国内空白。10余年接力攻关,上控所成功研制某训练器,就是其中的典型。千应庆用“三个大”来概括其开创性意义。一是代表着技术水平的大跨越,标志着电控所不但拥有灭火抑爆技术、光纤旋转技术和北斗定位定向导航技术“三把剑”,还系统掌握了计算机、虚拟现实、电气控制等先进复杂技术,研制能力迈上了全新台阶。二是代表着盈利能力的大增强,电控所产品价值由几十万元级跃上了百万元级。三是代表着行业地位的大提升,电控所首次实现了系统抓总。 在一起 千应庆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要求‘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在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是坚持党对国有企业领导的内在要求。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必须做到对党忠诚、勇于创新、治企有方、兴企有为、清正廉洁。面对日趋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国有企业领导人员要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带领广大干部职工开创企业发展新局面。作为共产党员,我始终牢记初心和使命,坚持不懈为所里谋发展,为职工谋幸福,为集团公司高质量发展谋贡献。作为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始终坚定信念、谋事担当,牢记自己的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把爱党、忧党、兴党、护党落实到经营管理各项工作中。” 在电控所党委书记沈有余的眼中,千应庆是事业的好搭档:“千所长经营上是行家,技术上是专家,这些都是公认的,不用多说,其实在企业党建工作上,他同样是专家级的,在全力以赴与党委同志一起做好党建工作的同时,还经常在把准方向、改进方法、提高成效等方面不时提醒我,帮助我。在电控所,党政同心,是无缝链接,更是相互促进,同频共振!” 长期担任单位主要负责人,千应庆深知自己的一言一行都是职工群众的“定位仪”,作风形象就是单位的“风向标”,坚持带头落实集团公司党风廉政建设大会精神和集团公司《党建领先战略纲要》部署,真正把“一岗双责”扛在肩上,落实在行动上,体现在作风持续改进上。坚持深入贯彻《中共中央政治局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国资委党委关于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的实施意见》《集团公司党组关于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的实施意见》等精神,对照集团公司党组建设十条要求,明标准,勤对标,以身子正、作风良凝聚起同心协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强大正能量。 千应庆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通过抓制度完善、文化育成、人才培养,形成了激励创造、鼓励创新的长效机制,科研人员创新活力竞相迸发,全体员工创造激情持续高涨。一是激励政策上向科研技术骨干倾斜,确保科研骨干政治上受重视,经济上得实惠,业务上获支持,发展上给机会,创新上受鼓励。对科研工作中能起到核心骨干作用的优秀年轻大学生给予奖励;帮助高端人才争取落户上海相关优惠政策,帮助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对有继续深造想法的新大学生出资鼓励他们攻读在职研究生;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误”氛围,鼓励“大胆设想,小心求证”。二是打破论资排辈的思想,让业务精、工作能力强的年轻大学生担大任当骨干,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培养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型领军人才、研发能力突出的学科带头人。加强高学历、高层次人才引进,合理配置老中青人才队伍,形成经营管理人才、科技和专业管理人才、技能人才层次结构分明、梯队结构合理、专业结构配套的人才体系。三是优化人才培养与管理,加快成长成材。通过横向分专业方向,纵向分专业等级,对每位科研人员根据其专业特长确定培养方向,进行业务培训。项目分工时尽量安排科技人员做符合其专业方向的工作,让其在实战中不断积累、不断进步。每个专业方向分不同的专业等级,通过考核评定每位员工的专业等级,与待遇挂钩,使每位员工有方向、有目标。四是培育创新文化,激发全员活力。制定《科技、管理创新“金点子”活动管理办法》,鼓励员工围绕关键技术研究、技术革新、新工艺措施等方面,想办法、出“金点子”。建立合理化建议长效机制,激发全所职工参与民主管理、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集思广益,共谋发展。举办职工技能比赛,激发员工工作热情与钻研精神,提升质量意识和竞争意识。积极参加上海市、集团公司技能竞赛等,让优秀人才在更大舞台展风采。广泛开展以“小建议、小革新、小公关、小发明、小创造”为内容的“五小”活动,通过技术难题会诊、关键课题分析、招标揭榜攻关等,激发创新活力,打造创新文化。 依靠职工求发展,众人划桨逐浪高,让电控所发展呈现越来越壮阔的良好前景。规模并不显山露水的电控所2017年人均营业收入过百万元,人均创利过20万元,继续居集团公司成员单位前列,成为高质量发展标杆。今年,面对主导产业竞争加剧的客观环境,面对集团公司总体经营受到重大挑战的严峻情况,千应庆带领全所干部职工深入贯彻落实集团公司党组的决策部署,仍然保持持续向好的良好发展势头,今年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增长预计均不低10%,“发展领先、改革领先、党建领先”澎湃推进,领先发展破浪前行。 |
中国兵器报微博
小黑屋|兵器之友 ( 渝ICP备05012515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