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开启辅助访问登录
兵器之友 首页 即时新闻 集团要闻 查看内容

吴运铎与208所二三事

2020-10-27 14:16| 发布者: 陈利娟| 查看: 1704| 评论: 0|原作者: 本报记者 雷明

“中国的保尔·柯察金”吴运铎,把献身党的事业作为毕生追求,刻苦钻研、勤奋工作,以铮铮铁骨书写了中国革命史和人民兵工发展史上的一段传奇。

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人民兵工事业的吴运铎,是新四军兵工事业的创建者和新中国兵器工业的开拓者,是中国兵器制造专家,先后主持无后坐力炮、高射炮、迫击炮和轻武器等多项重大课题研究,取得了重大成果,并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年青的兵工专家,为国防现代化和改善我军装备作出了贡献。这个光荣的名字永远彪炳在人民兵工发展史上,感召和激励后来人继往开来、砥砺奋进、无私奉献。

兵器行业留下了吴运铎的深深烙印,不少单位留下了吴运铎战斗、工作的足迹,208所就是这样的幸运者。近日,记者前往208所原党委委员、党群工作部主任范世彬家中拜访,同他一起回味岁月深处的记忆、人生难忘的珍藏,听他讲述心中的老英雄吴运铎的动人故事。

一起活动,见证童心

208所坐落在北京西北门户,太行山与燕山交汇的居庸关下,早年间,这儿是一个军用试验场,范世彬的父亲是试验场的技术人员。上小学时范世彬就住在这里的家属宿舍。

那时候,范世彬就注意到,有一个穿着朴素、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精神矍铄的老者,常在空闲之时招呼孩子们玩,有时组织大家劳动,有时领大家唱歌,有时给大家讲故事,总是乐乐呵呵。只是谁也没有想到,这个没有一点架子,和大家玩得很黏糊的“老头”,就是事迹写在课本上、形象激荡在同学们心中、人人当作楷模的“中国的保尔·柯察金”吴运铎。

“当年吴运铎在我们心中的神圣地位和影响力,是眼下网红小鲜肉没法比的。”范世彬说,不仅对他的英雄事迹耳熟能详,对他的感人精神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最终对范世彬的世界观形成和人生选择产生了深刻影响。

和大家玩却不知道是谁,这个谜底,其实范世彬是完全有机会揭开的。

范世彬的父亲是试验场的技术人员,也是吴运铎科研试验的工作助手,吴运铎也清楚他俩的父子关系,并曾称赞范世彬聪明,提醒他父亲好好培养。但基于保密要求和工作纪律,父亲没有向范世彬透露一点消息,甚至一丝丝暗示都没有。

“这就是那个时候的人,纪律决不违反;这就是当时的工作关系,不含点滴杂念。”范世彬忍不住感慨。

谜底的揭开是在近10年后,范世彬到试验场警卫排工作,才知道老首长原来是“老相识”,就是家喻户晓、大名鼎鼎、顶礼膜拜的英雄吴运铎。后来范世彬调入政治处工作,在吴运铎应邀参加社会活动时,领导常派他执行保卫任务,与吴运铎的接触更加频繁了。

一张书桌,见证慈心

范世彬上高小时,从老家转学到南口完小,当时学校要求自带书桌。这个事让范世彬父亲很犯愁,事情不知怎么传到了吴运铎的耳朵里。他和后勤有关人员主动提出:“把我办公室放书的桌子搬过去给老范的孩子用吧,孩子学习是大事。”

这让范世彬父亲更犯难,因为吴运铎办公室就这么一张放书的桌子,桌上堆满了书籍和资料。

吴运铎看出了范世彬父亲的心思,爽朗地说:“老范,你不用难为情,我们搬点砖头来垫一下,把桌子上的书和资料移过去就是了,桌子不就腾出来了?”

范世彬上学用的课桌问题就这样解决了。“这桌子较大,给之后转学来的三个孩子也解决了同样的问题。他们被老师安排和我共用这一课桌上课学习,还是挺热闹挺有意思的。”回忆小时候的情景,范世彬充满快乐。

范世彬小学毕业后,学校通知家长将桌子搬回,父亲将桌子归还单位。后来单位折价处理废旧办公用具,范世彬特意花钱将这张桌子买了下来,带回家中珍藏。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前往采访吴运铎故事,范世彬总要讲到这张书桌的故事,细心介绍吴运铎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的精神和关心下一代成长、鼓励年轻人学习的点点滴滴。

正是坚持不懈努力学习,吴运铎创造了小学生逆袭为专家和作家的不朽传奇。因家庭贫困,吴运铎小学4年级就被迫辍学,参加新四军后才读完中学课程,并自修了机械制造专业理论,为便于参阅资料,他还学习了日文,并到苏联进修,最终成为功勋卓著的军工专家。吴运铎撰写的自传体小说《把一切献给党》一出版就风靡全国,并一版再版,至今累计出版一千多万册,改编成电影《九死一生》,被译成俄文、乌克兰文、蒙古文、朝鲜文、日文、英文等多种文字,在多国发行。雷锋读完《把一切献给党》,在读后感中写道:“吴运铎是我的学习榜样,我要像他一样长大后努力工作,把一切献给党。”1983年,张海迪见到吴运铎,说出埋藏在心底许久的话:“这些年,我非常感谢您,是您的《把一切献给党》那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力量。”

也正是受吴运铎精神的感染,范世彬一生勤学,没有读完高中的他,靠自己的努力终于在改革开放后圆了大学梦,并在书法、摄影、文学等领域各有所成,如今年逾古稀,仍然坚持在网上徜徉;热心公益,担任多所学校的校外辅导员,积极向广大青少年宣传吴运铎精神,为弘扬优良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贡献力量。

一扇窗户,见证痴心

吴运铎在208所,有个故事,广为人知。

因常在208所进行试制试验,吴运铎在208所有宿舍和办公室,还将一个羊圈改造为试验室主要供他使用。吴运铎对科研工作看得很重,抓得很紧,一有想法就要行动,哪怕是深更半夜也不例外。有的工作在小小试验室无法进行,需要到试制车间去做。但为了不麻烦他人,影响别人休息,白天就悄悄对那里的窗户“动了手脚”——留一扇窗,不插插关儿。晚上一旦产生了想法,就拖着一条残腿爬上窗户跳进去,开始工作。

“他就是这样的人,功勋卓著,却从不讲究享受,始终情系基层、心在一线、志在科研,把全部心思都放在工作上,放在抓紧开发新的科研成果上。从他身上,可以清楚地看到老革命的风骨、共产党员的样子,体会到革命胜利来之不易;想到他那种为工作拼命的样子,没有任何理由不好好工作。”范世彬止不住感叹。

吴运铎痴迷科研,这一嗜好至老没变。吴运铎的二儿子吴小荣向长江日报记者透露:晚年的吴运铎除了画画、练书法,每天都不忘在机床上练练手,动动锉刀、钻子。那时他的左眼早已摘除,出门带塑料眼珠子,右眼里也有弹片未取出。

吴运铎与208所的情缘因文革爆发加之吴运铎受冲击而中断,文革结束后,吴运铎也恢复了工作,他对这个曾经长期工作战斗过的地方非常关注,多次前来指导,对208所的发展寄予厚望。吴运铎当年试制用过的小型车床,208所现在已作为镇所之宝珍藏。

“吴运铎对208所的发展,起到了技术奠基和精神引领作用。当年我们所与试验场合二为一,试验场的骨干团队都保留了下来,成为208所技术力量的重要来源。试验团队曾长期与吴运铎一起工作,朝夕相处,业务上得到了吴运铎的真传,精神上受到了吴运铎的熏陶,这既是技术传授、事业传承、人才培养,更是吴运铎‘把一切献给党’的人民兵工精神的现身说法、言传身教。这种血脉基因与宝贵财富,弥足珍贵,值得我们永远珍惜,代代相传,吴运铎是208所永远的精神导师、当之无愧的技术始祖。我们要把进一步弘扬吴运铎精神和科学家精神结合起来,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四个面向’,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勇攀科学高峰,履行强军首责,早日建成世界一流轻武器研究所。”208所负责同志表示。
兵器之友

网站简介:兵器之友是中国兵器报主办的网站,是中国兵器报宣传报道工作的延伸,是展示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和各成员企业科学发展的重要媒体,实现了报纸上网,网报互动。

中国兵器报微博

关于我们

  •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9:00-17:30
  • 联系电话:023-68770767
  • 电子邮箱:bqzy@bqb.com.cn
  • 通讯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大坪长江二路77号

小黑屋|兵器之友 ( 渝ICP备05012515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