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五年,体量庞大的国有资本将重点投向哪些领域? 近日公布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亮出”答案——发挥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推动国有经济进一步聚焦战略安全、产业引领、国计民生、公共服务等功能。 以优化布局补齐高质量发展短板 近年来,我国国资国企改革迈向“深水区”,世界级规模的大企业、大集团不断涌现,但仍存在“大而不强、大而不优”、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等问题,国有经济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的布局也不尽合理。 改革奔着问题去。就下一步国有经济布局重点,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集中,向提供公共服务、应急能力建设和公益性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集中,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等要求。 将科技创新作为“头号任务”,努力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着力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当好现代产业链的链长;优化供给结构、改善供给质量,在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上发挥主导作用……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郝鹏日前撰文表示,要以优化布局补齐高质量发展短板,并作出了一系列具体安排。 有所为有所不为 “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规划纲要中的这一表述引发关注。 国有经济如何“进”?要把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 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员刘兴国认为,既要注重优化国有经济行业分布,又要注重在行业内部抓住重点与关键,促使国有资本更多向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中高端以及基础关键环节集聚;还要推动资源向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企业集中,减少重复投资或同质化竞争。 哪些领域要“退”?关键在于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 近年来,国有企业摒弃规模、速度情结,大力压缩管理层级,推动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一系列改革加快了市场出清,使得国有企业展现了体魄强健、活力迸发的新面貌。 来自国资委的信息显示,将继续稳步推进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推进能源、铁路、电信、公用事业等行业竞争性环节市场化改革,持续推动非主业、非优势产业和低效、无效资产退出。 在刘兴国看来,无论是“进”还是“退”,最终目的都是提高国有资本配置效率,一方面应坚持按市场化原则推进,另一方面要注意在相关改革过程中筑牢 “防火墙”,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动态发布优化国有经济布局指引 不少人注意到,规划纲要中“建立布局结构调整长效机制,动态发布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指引”的提法颇具新意。 “这个表述背后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布局优化、结构调整和战略性重组始终是国企改革的重点任务,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取得了重要进展。”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黄明明说。 她表示,“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国有企业要以全局视野来定位自身发展,国有经济布局需要综合考虑宏观经济环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等因素,采用动态思维来深化改革,更好地体现改革的系统性、前瞻性、协同性。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国有经济布局优化机制更加成熟定型,国有经济的产业布局、空间布局将持续调整优化,实现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的发展。 |
中国兵器报微博
小黑屋|兵器之友 ( 渝ICP备05012515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