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开启辅助访问登录
兵器之友 首页 即时新闻 集团要闻 查看内容

上海电控所试验保障队:“科研至上、研发至上”的行动派

2024-12-31 18:15| 发布者: 陈利娟| 查看: 96| 评论: 0|原作者: 记者 雷明 特约记者 金萍

2024年,对上海电控所来说,是科研攻坚年,也是参与竞标、连连中的的“大年”。

科研成果捷报频传,“5G融合应用”喜获创新大赛一等奖,“空地一体宽带抗扰5G自组网通信系统”荣获“第24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CIIF高新技术工程奖”“新一代智能频谱感知宽带融合无线通信系统”成为上海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在年底竞标的激烈竞争中,上海电控所敢打必胜、连战连捷,既有传统优势领域电控技术梅开二度,灭火抑爆系统中标“船用方舱火灾报警装备”“灭火检测仪”等装备;又有新域新质领域实现重大突破,中标“无线通信网络综合测评系统集成构建系统”“地下探测载荷组件”“无线电监测数据集采集及智能分析”等项目。

“这一串串成绩的取得,离不开科研人员的辛勤劳动和智慧,也凝结了试验保障团队的汗水和心血”,上海电控所负责同志说。

2024年,上海电控所深入落实中央科技强国建设战略部署,按照集团公司科技创新大会要求,深入推进研究所科技创新“1345”行动方案,研发投入强度、研发项目数量、项目辐射范围等均创历史新高,研发团队人手紧张、研发与试验难以兼顾成为常态。

“如何保障研发团队把精力专注在研发上?如何保障不因试验影响项目进度、研发成效?”成为摆在研究所领导班子面前的棘手问题,成为干部职工关注的热点话题。

试验是“研发的后半篇文章”,试验的进度与质量直接关系研发成效。面对研发人员难以兼顾研发与试验的现实难题,上海电控所决定打破研发与试验一体的习惯做法,用改革的办法找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新路子:在研究所内公开招聘试验人员,组建专门负责试验任务的临时团队,举全所之力为研发团队专注研发给予支持、营造环境。

虽然是临时工作团队,也没有固定编制,但试验保障队责任不小、任务不轻、挑战不少。一是急。每个项目都有时间要求,进入试验阶段,就是倒计时的开始,必须争分夺秒推进,按期报告试验状态和结果,不但加班加点是常态,白天、黑夜连轴转也在所难免。作为试验人员,不但要能吃苦耐劳,还要有团队意识、合作精神,齐心协力盯着进度要求往前赶。

二是难。科研试验,是探索未知、突破已知的必经阶段。既要理解试验原理,又要掌握试验方法;既要记录试验情况,又要研判试验状况;既要完成预定任务,又要应对突发情况,这对试验人员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提出了较高要求。每次试验保障队组建后,上海电控所都要根据试验要求进行专门培训,确保试验队员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三是苦。对科研试验来说,奔波苦、条件苦、工作苦是环环相扣的“三件套”。奔波苦。科研试验,就是要检查研发的技术、创新的装备在不同场景的表现、不同环境下的状况,必须在不同环境的不同试验场来回奔波、反复验证。条件苦。从事过科研试验的人都知道,试验场一般都远离城市、比较偏僻,生活单调不说,连吃和睡等基本生活条件都差强人意,对比上海繁华城市生活,不可同日而语。工作苦。一个月甚至几个月回不了家是小事,将几十斤甚至上百斤的试验装备搬来抬去是基本功,一天试验下来,往往累得人都快要散架了。

正因为试验保障队活不好干、人不好找,上海电控所领导班子曾对能否成功组建心存疑虑。“令人意外的是,大家报名踊跃,表现出色。”上海电控所领导同志表示,试验保障队已经成为研究所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内部用工调剂机制的“试验田”,成为保证项目进度、做好“研发后半篇文章”的突击队,成为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践行“科研至上 研发至上”理念的行动派、实干家。

兵器之友

网站简介:兵器之友是中国兵器报主办的网站,是中国兵器报宣传报道工作的延伸,是展示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和各成员企业科学发展的重要媒体,实现了报纸上网,网报互动。

中国兵器报微博

关于我们

  •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9:00-17:30
  • 联系电话:023-68770767
  • 电子邮箱:bqzy@bqb.com.cn
  • 通讯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大坪长江二路77号

小黑屋|兵器之友 ( 渝ICP备05012515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