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开启辅助访问登录
兵器之友 首页 即时新闻 集团要闻 查看内容

从“狗”到“狼”的进化之路——解码自动化所公司机器人产业迭代发展的实践逻辑

2025-1-4 16:09| 发布者: 陈利娟| 查看: 77| 评论: 0|原作者: 本报记者 钟森 特约记者 张皓林

在刚刚过去的2024年中国航展上,一款由自动化所公司研制生产的新型机器人——“机器狼”首次公开亮相,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震撼,吸引了无数爱好者和媒体的关注,成为名副其实的“明星”装备和“网红”展品,标志着中国在机器人领域的又一次突破。

“机器狗”到“机器狼”的进化,不仅仅是名称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在智能化程度上有了质的飞跃。自2020年角逐仿生机器人竞技场以来,自动化所公司紧紧抓住风口新机遇,顺“势”而为、因“市”而谋、择“事”而动,积极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产业发展持续向好。“几年来,机器人就像一把金钥匙,为公司打开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通道:机器人实现了从简单灵巧到系统协调、从AI点缀到AI驱动、从产品单一化到谱系化的蜕变,产业领域延展近10个行业;解决关键技术‘卡脖子’问题2个,取得专利授权34项,荣获省部级以上荣誉5个,一举成为国内智能机器人、特种机器人的领军企业。”自动化所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周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势”而为,以“己变”应“万变”

资料显示:近年来,机器人正在重塑我们的世界。从工业生产到医疗保健,从家政服务到应急救援,机器人产业无疑是当代科技进步与经济结构转型的重要交汇点。2023年,世界机器人总量已突破400万台;预计到2025年,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千亿美元;2030年,有望超过2000亿美元。“面对新一代科技革命的瞬息万变,公司领导班子不坐而论道,而是起而行之,以前瞻性的战略眼光,在准确识变后顺势而为、主动求变,推动机器人产业阔步向前,铸牢公司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坚实底座。”周勇说。

全力契合全球科技发展潮流。近年来,在敏锐把握世界科技创新发展大势、科学研判未来产业发展方向后,公司积极顺应潮流、抢抓机遇,明确将发展机器人产业列为一号创新工程,对机器人发展图景进行精心设计和时代重塑,制定产业发展“路线图”和“施工图”,打通链接下一个科技时代的黄金赛道,建设国内一流的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示范企业,力争在未来赛道上占得先机、掌握主动、赢得优势。

全心切合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公司始终把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放在首位,密切跟踪产业发展态势,抓住战争形态深刻演变的历史机遇,全心全意为国家打造更多具有战略性全局性的国之重器,着重围绕武警、陆军、公安等用户和军贸市场的需求,研制生产面向反恐防暴、军事应用等场景的新一代智能装备——四足仿生机器人、智能人形机器人,提升我军作战效能和士兵战场生存能力。

全新融合集团公司“两圈向新”高质量产业群。在深度研究集团公司“两圈向新”高质量产业群的战略布局后,按照自身“十四五”规划,公司把加强机器人产业建设作为融入“两圈向新”产业群的主支点,把发展机器人产业作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牵头足式机器人项目论证和指南编制,布局“人工智能—机器人”新赛道,全面延伸集团产业链,积极为推动集团公司高质量发展作出新贡献。

全面贴合公司“一核多域”发展格局。通过深化创新开放合作,全面贴合公司“一核多域”的发展战略部署,打好能力布局“阵地战”。在绵阳总部积极推进四川省人形机器人创新联合体建设,在北京分公司打造国家项目争取论证平台,在杭州子公司重点打造装备创新发展平台,在成都分公司全力培育智能制造新产业培育平台和人才聚集中心,在泉州分公司积极搭建智能制造新产业推广平台。目前,贴合“一核多域”的机器人战略布局已初步形成。

“市”而谋,化“痛点”为“亮点”

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活力在市场、空间在市场、出路在市场,这既是一个重大理论命题,又是一个重大实践课题。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公司坚持以“无中生有、有中生新”为导向,从供给侧分析,从需求侧研究,针对市场新变化,锚定用户痛点,引领消费场景,与客户体验共情;同时依托四足机器人、双足机器人两个平台,瞄准特种仿生机器人、工业仿生机器人、服务仿生机器人三个方向,快速抢滩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赛道,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在特种仿生机器人赛道上,针对复杂地形环境下机器人代人完成急难险重等特殊环境作业的刚性需求,优先抢占军队、武警、应急、公安等特种仿生机器人赛道,重点推广四足和轮足特种机器人的研制及应用,不断拓展机器人产品系列,推动产品高端化、智能化发展,加快形成自身“造血”功能。目前,公司形成了3个大类6个品种的特种仿生机器人矩阵。值得一提的是,公司四足平台已具备复杂地形随行士兵高通过、受限条件下多元信息侦察感知、协同士兵精确打击等能力,100米距离打击反应时间不到2.5秒,打击命中率达到95%,总体性能达到国际一流、国内领先水平。

在工业仿生机器人赛道上,依托公司链主企业、榜主地位,深度聚焦工业机器人自动化与智能制造行业,不断研发和推广巡检、物流、精细操作工业仿生机器人,形成新的产业增长极;同时大力拓展规模效应和优化供应链、制造链,以工业机器人领域的优势反哺特种、服务机器人产业,实现智能制造高价值创造与产业链协同。记者获悉,前不久,公司牵头研制的全尺寸仿生人形机器人在绵阳长虹智能制造产业园生产线上投入使用。这款机器人拥有1.7米的大体格,运动速度可达每小时6公里,最高负载30公斤,全身上下有38个自由度,不仅外观仿真度高,而且各项性能指标更是亮眼,生产效率提高了30%以上。

在服务仿生机器人赛道上,公司通过借船出海的方式,与生态优势伙伴合作研发,锁定教育、仓储、家庭等多个行业和领域,围绕使用场景逐步推出科研教育、商业服务和家庭服务机器人解决方案,为其打造解决痛点的机器人产品,带来生产劳动力的全新释放,产生一系列商业应用,在技术链和产业链上培育特色优势,逐步建立起公司的自主品牌,力争成为服务仿生机器人行业主流企业。

“事”而动,把“想法”变“做法”

把酝酿“想法”变成实践“做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主观与客观不断适应的过程。如何把机器人产业做大做强,想法固然重要,任务却极为艰巨,既要积极主动,又不能盲动蛮干,必须科学择“事”而行之。自动化所公司不仅深谙其理,更是将此贯穿于产业发展全过程。

强化顶层设计,明确发展路径。按照集团公司“两圈向新”高质量产业群战略部署,依托五八智能科技(杭州)公司作为“国家八六三计划智能机器人主题产业化基地”的定位优势,重点布局人形机器人、四足机器人、机器人智能等产业,构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体系。主要面向公安应急、工业制造和巡检、社区家庭服务等领域,提供智能仿生机器人产品及典型应用方案,并以此作为集团在军用仿生机器人产业发展方向的重要支撑。

聚力科技攻关,推动成果转化。“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重点是攻坚机器人大小脑核心技术。截至目前,公司突破19项关键技术,形成特种四足机器人、工业用人形机器人2项以上标志性成果,推动关键技术加速演进。”公司系统总体部副部长向学辅如是说。以央地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为契机,专注国产化控制器及操作系统、智慧大脑、一体化关节等技术开发和测试验证,提供机器人整机和公共服务领域应用解决方案。紧盯高校院所在机器人领域相关科技成果产业化需求,通过补充技术窄口、扩充产能和数字化提升,着力提高产品装调、集成制造、总装和规模化生产等能力,致力打造国内一流的智能化机器人成果转化基地。

拓展应用场景,赋能美好生活。坚持应用为王,深度挖掘应用场景,畅通连接应用基础研究和产业化的快车道。依托国家重大任务,紧扣北方工业、长安汽车、长虹集团、科沃斯与中国移动等客户需求,打造面向军事应用、汽车制造、3C制造、家庭/社区服务、科研教育等领域的场景应用,让机器人通过不同应用场景走进人们的生活。“与苏州、嘉兴、厦门等地签署战略协议并联合申报公安部警用机器狗典型场景,已进入工信部2024年安全应急装备应用推广典型案例名单,在公安部评审中获得第一名。”公司科技与项目管理部部长贺思桥举例说。加大与兄弟单位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加速推动工业智能机器人胜任各种应用场景,搭建起以品牌价值、功能价值、成本领先为支柱的场景应用“样板间”。

创新要素供给,培育产业生态。依托国资委人形机器人原创技术策源地和牵头链主企业、榜主企业地位,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及机器人零部件企业的深度合作,打通束缚机器人发展的堵点,建强机器人产业创新生态圈。持续建设年产机器人装备2000余台(套)、智能传感器200万只的制造基地,力争成为全国机器人产业高地。“持续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重点引进优秀产品线负责人、产品开发经理以及成熟人才;加速培养和引进机器人、具身智能领域顶尖专家和人才,成为行业核心专家组成员,打破‘行业话语权壁垒’。目前,我们已打造了一支150余人的专业技术齐全、基础技术研究及工程应用研究并重的高水平创新型人才队伍。”五八智能科技(杭州)公司总经理陈鹏告诉记者。

未来已来,机器人时代呼啸而至。自动化所公司从“狗”到“狼”的进化历程,这既是中国机器人产业风生水起的缩影,也是我国智能制造蓬勃发展的写照。相信不久之后,我们将见证更多类似创新成果问世,“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笃定会愈加璀璨。

兵器之友

网站简介:兵器之友是中国兵器报主办的网站,是中国兵器报宣传报道工作的延伸,是展示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和各成员企业科学发展的重要媒体,实现了报纸上网,网报互动。

中国兵器报微博

关于我们

  •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9:00-17:30
  • 联系电话:023-68770767
  • 电子邮箱:bqzy@bqb.com.cn
  • 通讯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大坪长江二路77号

小黑屋|兵器之友 ( 渝ICP备05012515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