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万象更新,全国两会时间再度开启。集团公司三名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长安汽车朱华荣、中光学李智超、红宇精工邵洪婷带着过去一年来深入基层调研走访的成果,带着民意和使命,带着一份份高质量的建议奔赴会场,用实实在在的行动书写履职答卷。 长安汽车党委书记、董事长朱华荣代表: 自2018年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以来,朱华荣代表的建议涵盖了制造业转型升级、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自动驾驶等多个领域,体现了其对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和社会民生问题的深刻关注。此次,他又提出了《关于加快完善自动驾驶标准和法规的建议》《关于统一构建海外汽车市场共性数据库的建议》《关于车辆购置税分层分级征收的建议》《关于开展青年婚恋交友、育儿托管的建议》等建议。 “自动驾驶是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发展方向。当前,我国智驾技术正在加速演进,自动驾驶已具备坚实的技术储备与商业化基础。”朱华荣代表在其提交的《关于加快完善自动驾驶标准和法规的建议》中表示。在我国,随着自动驾驶汽车在多个城市的稳步推进以及全球化步伐的加快,自动驾驶的规模化落地已初具条件。但现行道路交通安全法尚未放开对自动驾驶的限制,自动驾驶系统准入无足够技术标准做支撑等问题也在制约着自动驾驶在全球内的进一步落地。对此,朱华荣代表建议,我国要加快自动驾驶系统立法,建立责任认定机制,对不同等级和形态的自动驾驶车辆明确责权利。同时,具有引领作用的自动驾驶标准体系也应加快完善。 此外,他在《关于统一构建海外汽车市场共性数据库的建议》中还建议要统一构建海外汽车市场共性数据库,提升中国汽车品牌在海外市场的总体适应能力和竞争力,避免每个车企单独研究带来的资源重复投入。2024年我国汽车出口641万辆,同比增长23%,其中电动汽车出口量首次突破200万辆。长安汽车在去年的出口量超过53万辆,同比增长49.6%。在如此庞大的出口量下,如何规避风险?朱华荣代表在建议中指出:“全球化中,车企出海需要大量的海外咨询服务,为车企提供更具体的布局建议。这些仅依托数据库是无法达成的,需要深度的咨询服务。同时,当某地区的政策法规、政经环境等发生变化、转折或预期将变时,可以向中国车企集体示警,避免因变化带来中国车企海外资产巨额损失。” 集团公司首席科技专家李智超代表: 李智超代表认为,有别于其他新能源技术,光能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他在2024年两会上提出的《关于巩固提升先进光学光电子技术的国家战略科技地位,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形成产业竞争力提供支撑的建议》被列为全国人大重点督办建议,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具体督办。在此基础上,他今年提交了《深化科技成果转化赋权改革,为科技创新厚植中国沃土构建更优生态的建议》。通过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改革进一步激发科技创新活力与内生动力,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的效率,促进产学研创协同发展,鼓励科研人员通过科技成果转化积极投身创新创业活动中,实现价值创造、科技致富、健康成长,形成科技成果转化厚植中国沃土的良好氛围。 为此,他建议及时启动《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的法律适应性更新,进一步明确科技成果赋权改革的法律依据,充分肯定科技成果赋权的积极作用,出台相关实施细则,加快职务科技成果权属分配比例与长期使用权、作价投资形成的国有股权管理考核机制由试点探索向全国范围的有效推广,适用范围增加对国有企业科研人员成果转化赋权的覆盖;强化科技成果评价评审和促进转化的服务体系与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优化科技成果转化的收益分配政策;构建科技成果转化AI人工智能大模型,细化科技成果转化尽职免责相关规定,在促进科研人员成果转化积极性、主动性的同时全面提升与市场需求的对接效率,提升决策机构和决策者敢于担当作为的高效决策能力;提高对颠覆性创新的难度、复杂度、不确定性等风险的科学分析研判与对研发周期的认识,对概念验证与中试平台的建设加大资金投入与政策支持力度,更大力度更高强度支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颠覆性技术创新等重点专项;完善风险分担与容错机制,依法保障各方权益,减少纠纷。同时建议加强对试点经验和典型案例的宣传推广,为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可借鉴实施的经验,形成可复制模式,促进科技成果赋权改革创新,在建设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凝心聚力为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质生产力创造更优的创新生态环境。 红宇精工实验检测中心副主任邵洪婷代表: 今年,邵洪婷代表将关注的目标聚焦在国有企业技术人员的职业发展规划上,她提出了《关于完善制造业基层技术人员职业发展体系的建议》。 邵洪婷代表介绍,科技人员分为科研人员和技术人员两类,目前国家对科研人员的晋升渠道比较通畅,比如从助理研究员到研究员,同时也出台了很多激励政策。但她在工作中发现,一些技术人员从事的工作,存在技术创新性偏低等情况。 “技术人员缺乏完善的职业发展体系,晋升通道单一,成长路径受限。”邵洪婷代表表示,技术人员作为连接科研与生产的桥梁,在制造业高端化、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升级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肩负着技术应用推广、工艺改良优化以及设备维护保障等重要使命。为了充分发挥技术人员的关键作用,全面提升其职业价值与发展空间,她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完善技术人员职业晋升体系。明确界定基层技术人员的职业发展路径,构建层次分明、逻辑连贯的晋升通道。同时,积极推广“首席技术官(CTO)”“技术专家”等高级技术岗位,并将其有机融入企业职称评定体系。此外,还应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突出成果转化、效率提升、产业水平提升等关键评价维度,确保技术人员的付出得到应有的认可与回报。 二是搭建全面的培训与继续教育平台。积极推动高校与企业深度合作,开设针对性强、实用性高的继续教育课程,帮助技术人员及时更新知识体系,提升专业素养。同时,鼓励并支持具有创新潜力的技术人员提升学历层次和创新能力,为其技术创新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 三是强化创新激励与参与机制。鼓励技术人员积极提出技术改进方案,并给予充分的资金与资源支持。打造集交流、实践、创新于一体的专属平台,激发技术人员的创造力和创新活力。同时,鼓励科研人员、技术人员和技能人员组建联合团队,共同参与重大技术攻关项目,促进知识共享与深度合作,营造良好的协同创新氛围,整合各方优势资源,形成强大的创新合力。 |
中国兵器报微博
小黑屋|兵器之友 ( 渝ICP备05012515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