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开启辅助访问登录
兵器之友 首页 即时新闻 集团要闻 查看内容

让党旗在新域新质项目一线高高飘扬

2025-7-12 17:39| 发布者: 陈利娟| 查看: 151| 评论: 0|原作者: 本报记者 吴鹏

让党旗在新域新质项目一线高高飘扬

——陵川工业智能蜂群临时党支部以党建优势催生攻坚奇迹

近日,记者走进陵川工业,一支特别能学习、特别能创新、特别能战斗的“蜂群团队”经常被提及:两年多来,他们不分昼夜、不畏酷暑,“同吃同住同劳动”,全身心致力于智信版无人机系统项目研发攻坚。锋从磨砺出,香自苦寒来。今年3月12日,来自国内多个领域专家组成的验收组,对项目进行了现场考核,陵川工业中型无人机项目以高分通过测试验收。近日又添喜讯:该项目在与强劲对手的激烈竞争中成功中标!

问道功成,必有秘笈。近3年来,陵川工业在集团公司的大力支持下,在没有任何技术积淀、没有任何专业背景的情况下,成功完成了正常情况下别人需要5至10年才能走完的研发历程,一个最重要的保障砝码,就是以党建引领驱动无人机新质战斗力加速生成。

决断篇:

支部建在项目上,增强党建引领力

近些年来,陵川工业党委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战斗力的重要论述,以智信版无人机系统项目为抓手,强力推动传统装备向新域新质转型升级。

但在项目推进过程中,企业面对的是资源不足、人手紧缺、任务艰巨、时间紧迫等多重困难挑战。可作为牵头单位,陵川工业面临的更大挑战在于:项目参与单位众多,既有来自兵器行业内部的兄弟企业、科研院所,又有来自行业外部的优势企业,如何有效进行组织,发挥协同效应?

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陵川工业党委深谙此理。他们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断将组织优势转化为项目推进优势,围绕项目抓党建、抓好党建为项目,全方位激发“蜂群团队”的凝聚力、创造力、战斗力,圆满完成无人机系统项目各项研发试验任务。为此,陵川工业党委在对项目涉及行业内企业12家、集团外企业13家的联合团队党员进行摸底,并在此基础上迅速成立了智能蜂群临时党支部,为党建赋能项目攻坚提供组织保障。

一是健全支部架构。智能蜂群临时党支部由共建团队多家单位的40多名党员组成,下设两个党小组,分别为软件开发党小组及硬件研制党小组。临时党支部书记由分管研发的班子成员担任,支部副书记、支部委员均由有多年党龄和相关党务工作经验的党员同志担任。

二是明确工作思路。临时党支部结合项目特点,鲜明提出了“1133”工作思路,即围绕一个目标: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保障作用,推动项目立项定点成功;建强一个堡垒:注重固本强基,筑牢全面过硬的坚强战斗堡垒;打造“三特别”(特别能学习、特别能创新、特别能战斗)支部品牌;实施先锋行动、联建行动、暖心行动三个专项行动,其中,先锋行动要求党员、领导干部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当好先锋、作好表率。

三是厘清运行模式。陵川工业党委与临时党支部签订党建目标责任书,并保障支部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组织生活的经费、场地等资源条件。在年度党员“揭榜挂帅”大会中,临时支部党员积极参与公司“揭榜挂帅”项目。临时党支部的成立有效解决了协同组织的难题,公司党委通过临时党支部党员这一“关键少数”做好对整个科研团队的统筹协调,有效提高了沟通效率和项目推进速度。

陵川工业分管研发的副总经理、联合党支部书记管敏认为:“无人机项目能够取得现在的成效,高效协同是一个关键因素,‘同吃同住同劳动’的工作模式是高效协同最直接的体现。而支部建在重点项目上,党旗飘在攻坚一线上,又是解决关键问题的保障。正是党徽闪耀攻关路、党员领衔破瓶颈,陵川无人机项目才跑出了超常规的‘加速度’。”

举措篇:

党员领衔当先锋,催生新质战斗力

智能蜂群临时党支部立足充分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强力举措推动项目有力有序开展。

一是着力“全覆盖”,做到业务在哪党建到哪。智信版无人机系统构成庞杂,业务板块驻点分散。整机装配在总装车间、软件联调在飞行试验场,测试实验在试验基地……,针对这种情况,团队采取“分头负责”的方式,在各任务板块区现场召开党小组会、党员学习会和党建融合研讨会,一方面,传达学习习近平强军思想、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和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另一方面聚焦项目难点堵点开展集中研讨。采取“1+N”党员帮带模式,1名党员带动3—4名群众,确保每个业务板块都有至少一名党员,党员采取“5分钟微聊天”等方式,开展理论学习、协调业务工作。

二是着力“激活力”,同吃同住集智攻关、问题日报日清日结。联建团队集结行业内和集团外企业、科研院所及大学的专家学者、科研人员,采取“同吃同住同劳动”工作模式开展工作,再将党建园地嵌入业务现场,党员带着骨干在装配、飞行、调试间隙学习党建理论,潜移默化统一思想,做到“三会一课”不落空、主题党日不缩减、党员作用不虚化。以党员网格化管理为抓手,持续推动党建要素向项目集中,党建服务向项目延伸,做到资源联用、人才联育、党员联管、问题联抓,步调一致,集智攻关,快速突破机体共振、楼宇识别算法优化等10多个技术难关。将“三板一图”延伸到临时党支部,在业务看板开辟“每日问题突破”专栏,针对发现的问题,每日9:00组织召开项目进展分析会,指定牵头党员,成立临时突击队,次日汇报解决进度,挂账督办,直至销号。特别是随着无人机竞标工作不断临近,项目日益呈现出时间紧张、工作繁杂、人手紧缺的挑战,公司党委积极应对、迅速研究,在中层管理人员、退二线人员、中层后备人员和党员骨干中挑选合适人员成立4支专项突击队,28名突击队员在经过为期 2 天的专业化培训后,立即分小组奔赴各个试验场,从事数据采集记录、比测对标分析等各项试验保障工作。这支特殊的攻坚力量,成为项目冲刺阶段的重要支撑,展现了党组织在资源调配中的灵活应变能力。

三是着力“抓重点”,让党徽在关键点、瓶颈带、艰难处闪耀。将关键技术、瓶颈技术作为党建联建的突破点抓好协同协作,实现快速突破。特别是将长期困扰项目推进的“毫米波国产化”“飞行平台优化”等3个项目纳入公司“揭榜挂帅”项目榜单,由党员专家牵头揭榜,组织突击队连夜攻关,迅速实现突破。面对项目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的考验,党员同志践行“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拼搏拼命,全力攻坚,平均每天工作时长超过12小时,月均加班时间超100小时,在关键节点放弃与家人相聚。党员冲锋在前,群众紧随其后,形成你追我赶,团结紧张的工作氛围,用不足三年的时间完成了正常情况下五年以上才能完成的任务。

四是着力“送关爱”,将组织温暖传递到科研攻坚每一个角落。团队成员来自全国各地、五湖四海,为保证每个人感受到组织温暖,组建临时党支部“读书角”,提供交流和学习场所;积极开展“送清凉”“送温暖”等行动。针对团队年轻人多,自我规划不清晰的现状,开展“送前景”活动,组织人力资源部分析职业发展路径,引导明确职业方向,针对性提升职业素质和技能。

收获篇:

联建实融结硕果,凸显党建生产力

“党建做实了就是生产力,做细了就是凝聚力,做强了就是竞争力”,如今项目团队成员深感共鸣。正是联建共建聚合力、党建深融创“新质”,陵川工业党委智能蜂群临时党支部才能锻造无人机攻坚奇迹。其主要收获体现在:

一是一系列党建融入方式方法成功应用。临时党支部成功的关键在于,没有将党建视为独立于业务之外的形式化活动,而是创造性地设计并实践了一系列嵌入式、协同化、问题导向、以人为本的党建融入方法,灵活运用联建共建、三板一图、挂图作战、揭榜挂帅、网格化管理、送关爱等集团公司党组推广的创新性、适应性的党建工作方法工具,确保党建在多域、复杂、动态的科研环境中有效发挥作用。使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精准嵌入项目运行的“神经末梢”和关键节点,有效解决了科研攻关中的痛点难点,最终催化了“新质战斗力”的生成。

二是一整套协作创新工作方法得以验证积淀。按照“同吃同住同劳动”的联合办公模式,探索系统问题共商、重大任务联干、关键节点同推,团队沟通协作能力大幅提升,协同攻关能力迅速增强。

“去年8月,重庆气温高达40摄氏度以上,临时搭建帐篷内着场温高达50摄氏度,我们进行88架次无人机蜂群场外试验。但当进行至20架次试飞时,编组控制出现了问题。为解决问题,试验现场和在家团队及时协同联动,涉及8家单位的20余人接力奋战、坚守一线,终于在48小时内找出问题、解决难题,这就是无缝协作的能量!”项目总体组成员、保障分系统负责人李柄鹏举例说。

三是一大批青年技术骨干成长成才。坚持问题导向,联合团队青年人才在实践中交流锻炼、活跃思维、增长才干,一批青年已成长成独当一面的技术骨干。在协同协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优化管理,积累了多个聚焦局部、协调统一、整体推进的管理经验。记者了解到,经过协同创新、项目攻关的历练,团队中不乏“最美兵器人”、四川省劳动模范等荣誉获得者,而像集团公司最年轻的“科技带头人”汤鹏扬这样的新域新质的“拼命三郎”,也竞相涌现。

四是一连串关键技术实现突破首创。项目团队突破任务分配、协同搜索、协同打击等多项群体智能技术及自主识别、自主打击、自主评估、自主避障等10多项单体智能技术;多项成果国内首创,团队首创性实现具有持续抗毁能力、在线迭代升级能力的智能无人机集群。用户试用团队研制的系统产品后,称赞是“目前使用过的最智能化的装备系统”。

“加强新质战斗力建设是推动装备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是提升备战打仗能力的重要抓手。作为军工企业、国有企业,党的领导、党的建设是我们的独特优势。”陵川工业党委书记、董事长董志江告诉记者,未来陵川工业将持续推动党建融入项目建设和改革发展,总结工作经验,不断完善典型做法,在高质量党建推动新域新质装备发展上不断取得新突破。

兵器之友

网站简介:兵器之友是中国兵器报主办的网站,是中国兵器报宣传报道工作的延伸,是展示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和各成员企业科学发展的重要媒体,实现了报纸上网,网报互动。

中国兵器报微博

关于我们

  •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9:00-17:30
  • 联系电话:023-68770767
  • 电子邮箱:bqzy@bqb.com.cn
  • 通讯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大坪长江二路77号

小黑屋|兵器之友 ( 渝ICP备05012515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