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路上的长安印记 □ 本报记者 吴鹏 特约记者 张宝军 当地时间2013年9月12日~22日,第65届法兰克福国际车展如期开幕。在这场被誉为世界汽车工业“奥运会”的秀场上,作为唯一参展的中国整车厂商,长安汽车赢得了众多媒体和行业同仁的赞誉。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称长安汽车此次参展为“中国品牌整车亮相体现先锋精神”。与此同时,今年1到9月份,长安汽车销售汽车153.2万辆,同比增长22.8%。尤其是自主轿车,累计销售27万辆,同比增长77.1%,增速排名中国品牌汽车第一。面对我国汽车产销增速趋缓、合资品牌不断下探、自主品牌车企发展压力空前加大的市场态势,长安汽车未雨绸缪,积极应对,在自主创新中不断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在企业发展历程中留下了厚重的足迹。 全球视野:长安汽车“开门造车” 今年不是长安汽车第一次在国际车展上出现。2011年,长安汽车携战略产品EADO逸动第一次亮相法兰克福车展并全球首发,两年过后,长安汽车更是带来包括首款中型SUV CS75、被誉为“最美两厢车”的致尚XT、第二代混合动力轿车逸动Hybird、获得C-NCAP新五星安全标准的首款中高级轿车睿骋等6款重量级产品再度参展,强大阵容充分体现了冲击海外的勇气和信心,展示了长安作为中国汽车领军企业所具有的进取精神。 而今年正好距离长安汽车第一次走出国门“拜师学艺”十年时间。2003年秋天,长安汽车欧洲设计中心在都灵成立。作为公认的世界汽车工业设计尤其是造型设计圣地,都灵对刚刚起步的中国汽车企业来说,无疑是宝藏之地:这里有1400多家汽车设计制造企业,每年推出的样车数量多达400余款;这里有一大批与汽车设计有关的大小工坊和技艺精湛的工匠,提供了世界一流的设计、开发、原型车制作等服务。 “逆向开发的确省时省力,也容易见效益,但推一个车型就要拷贝一个平台,永远只能跟在别人屁股后面。”长安汽车对于产品开发有着清醒的认识,“知其所以然”从一开始就成为了长安汽车自主研发战略的基本原则。2006年,经过近3年的经验积累和苦心经营,长安汽车驻意大利代表处迎来了以著名汽车造型设计大师乔治·亚罗弟子卢奇为首的一批欧洲设计师。 意大利海外技术中心的成立对于长安汽车研发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一方面,它雇用一定外国技术人员和长安员工一起进行实际研发工作;另一方面,它作为长安海外业务的瞭望者和管理者,广泛接触各种汽车人才和研发设计公司,使包括世界上最优秀的意大利设计资源、德国的工程技术资源在内的全球汽车资源为我所用。 从此,长安汽车坚持开放式思维,主张全球资源为我所用的自主研发格局由此展开。如今,欧洲设计中心已经有近300人在为长安贡献智慧,其中不乏前福特、宝马、劳斯莱斯等国际著名车企的设计高手。到目前为止,长安已建立重庆、上海、北京、意大利都灵、日本横滨、英国诺丁汉、美国底特律等地的全球研发格局,形成一套真正集全球之长的技术体系,实实在在提升了长安汽车的自主研发实力。 长安模式:自主创新方能自主未来 长安自诞生之日起,就对自主创新有着清醒的认识:核心技术是买不来、换不来、抄不来的,控股权不等于控制权,资本的逐利性和民族性本质决定了民族汽车工业的不可替代性。中国品牌汽车实现汽车“强国梦”,只有培育精兵强将、打造经典产品,走自主创新一条路。 自1983年中国第一辆长安微车诞生以来,长安的每一步发展无不与自主创新息息相关。一款长安之星,开创了中国微车第一撞的先河,成就了长安微车行业领先地位;奔奔家族的横空出世,开启了长安由微车正式向自主轿车进军的征程;逸动、CS35的持续热销,巩固了长安在自主轿车领域的地位;长安睿骋上市,标志长安开始向中高端轿车领域迈进。正是这一款款标志着长安发展历程碑的转型升级产品,为长安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成就了长安发展史上一个又一个的辉煌。 从最初技贸合作开始生产汽车,长安汽车经历了艰难的引进、消化、吸收过程,经过多年发展,如今,已从当初单一的微车产品发展到对A级、B级、C级和CD级平台的全覆盖,产品结构日益优化,产品谱系日趋完善。并由此诞生出睿骋、逸动、CS35、悦翔等一大批高品质汽车产品。值得一提的是,在长安汽车与PSA的最新合资协议里,明确写出未来合资公司将会生产由长安汽车导入的产品,这也是中国第一家为合资企业输出产品的中国汽车品牌。 相较国内其他自主品牌汽车企业,长安汽车算是自主品牌轿车里面的后来者。但是,长安汽车却用短短的七年时间,完成了从后来者到领先者的蜕变。从2006年长安汽车首款自主品牌轿车奔奔上市,长安汽车仅仅用了五年时间,就完成了年产销20万辆级的发展。尤其是在2013年,长安汽车仅仅用了半年时间就超过了自主品牌轿车去年一年的销量,位居行业自主品牌轿车销量第四位。 长期以来,长安汽车坚持将每年销售收入的5%投入自主品牌研发领域,而在自主轿车发展初期,这一比例更高,达到20%到30%。“十五”期间累计投入40亿元,“十一五”期间累计投入120亿元。而经过长期投入和建设,长安汽车厚积薄发,已经迎来了回报的时刻。 2003年,长安汽车投资10亿元,在原有汽车技术中心的基础上,建成产品研发核心机构—长安汽车工程研究院。从最初的数十人研发队伍,通过“内培外引”,通过自我学习与借鉴吸收相结合的方式,长安汽车逐渐建立起自己的技术带头人队伍。目前,长安汽车已拥有6000余人的核心研发团队,先后12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位居汽车行业第一;2人获评重庆市“两江学者”;2人获“中华技能大奖”、13人获“全国技术能手”称号;2人受聘兵装集团“首席科技专家”,4人受聘兵装集团“科技带头人”,2人受聘兵装集团“技能大师”,5人受聘兵装集团“技能带头人”,5人受聘兵装集团“特聘专家”。 2009年和2011年,长安汽车在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评比中位列汽车行业第一。同时,长安汽车“以我为主、自主开发”的创新之路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定义为“长安模式”。如今,长安汽车已建成涵盖振动噪声、碰撞安全、制动性能、底盘试验、驱动系统等14个领域的国际先进实验室,拥有安全碰撞与振动噪声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国际公认的汽车研发领域292项关键技术中,长安汽车已经掌握了272项。长安汽车高度重视知识产权战略,专利申请数量持续攀升,年均近700件。截止2012年底,长安汽车累计申请专利5739件,其中,发明专利1363件。 产品问道:转型路上快步疾行 执着追求自主创新,踏实推进转型升级的长安汽车,在2013年迎来了产品的突破期和市场的增长期。 2013年4月16日,长安首款中高级轿车睿骋以“破局者”身份在北京正式上市,拉开了长安汽车进军中高级市场的序幕。这款荣获“2013年度政府采购自主创新首选推荐车型”称号和C-NCAP超五星级评价车型,一经上市便获得市场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在中外车企竞争激烈、极具品牌示范效应和市场引导效应的公务车市场领域,在多地政府采购用车评比中获得第一。截止目前,长安睿骋获得近1500辆公务用车采购订单。 不仅如此,2013年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重庆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感知中国·穿越新丝绸之路——渝新欧国际铁路文化行”国家外宣项目上,长安睿骋凭借高效稳定的性能、舒适的驾乘体验成为活动第一阶段“感知中国·穿越新丝路——渝新欧国际铁路媒体特别行动”指定工作用车。自2013年8月1日至9月10日,护送中央及重庆媒体采访团,沿渝新欧铁路一线,穿越中国、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和德国六国,历时41天,行程达12388公里,不仅全程零事故、零故障圆满完成护送媒体沿途采访任务,更获得沿途中亚及欧洲各国人民的青睐与好评,为长安汽车进军海外市场奠定了品牌影响力。 8月28日,长安首款轿跑车型致尚XT在成都上市,这款一度占据汽车之家消费者最关注车型榜单前列,甚至有媒体评价“代表中国最高工业设计水平”的“中国最美两厢轿跑车”标志长安汽车自主研发进入2.0时代。 在长安睿骋、致尚XT等新一批突破型产品为引领,逸动、CS35等高附加值新品的强力拉动下,长安汽车迎来了市场的高增长期。2013年长安汽车首次完成半年产销过百万,仅1~8月乘用车累计销量就已超去年全年水平。同时,长安自主轿车月均销量也从去年的1.7万辆提升至今年的2.9万辆,主力产品价格翻番,达到8~9万辆。 “在自主创新能力上,长安汽车还没有完全掌握核心技术;在一些未知领域的先期研究上,与世界一流企业还有不小的差距;在产品结构上,长安汽车目前还处于中低端为主,品牌溢价能力有待提高。”已有的成绩并没有让长安汽车人迷失自我。面向未来,长安汽车励志在集团公司的统一部署和领导下,以“盈利、成长、创新”为重点,坚持创新驱动,加快转型升级,着力技术领先、品质提升和品牌塑造,大幅提升产品竞争力,力争早日实现世界一流汽车企业的目标愿景。 |
中国兵器报微博
小黑屋|兵器之友 ( 渝ICP备05012515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