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开启辅助访问登录
兵器之友 首页 即时新闻 集团要闻 查看内容

涅槃之后得永生

2011-8-22 10:20| 发布者: 兵器之友| 查看: 761| 评论: 0

    刘毅光是长安汽车的一名退休职工,家就住在长安汽车总部所在的重庆市江北区茶园片区。每天清晨,老刘都会到长安总部前面的小广场晨练。说起长安汽车近些年的变化,老刘感慨万千:“那时候,这条路烂糟糟的,两边都是破破烂烂的旧房子。再看现在,这里已经成了著名的长安一条街,到处是高楼大厦、绿树鲜花,各式各样的长安车每天都从这里运往全国各地。回头想想,长安军转民走汽车这条路真是走对了哟!”
    长安人的军工情结
    重庆人习惯把广场称为“坝子”,像老刘一样来这个坝子晨练的老人还有很多,他们大多是长安的退休职工,提起长安的发展历程,他们如数家珍。之于长安,他们不仅是历史事实的见证者,更是历史事件的参与者。
    作为洋务运动的主要发起人,李鸿章于1862年授命英国人马格里在上海松江的一所庙宇里建起了上海洋炮局,是为长安的前身。被称为中国“第一个西洋式兵工厂”,也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工业企业。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这时上海洋炮局已经迁至南京并更名为金陵兵工厂,遭日机轰炸,厂房被毁。当年11月16日,金陵兵工厂接到西迁命令,新厂址选在嘉陵江边上丘陵起伏的重庆江北陈家馆。1938年3月1日,工厂正式恢复生产,并更名为第21兵工厂。
    当时的厂长李承干为了激励广大员工的斗志,还邀请学界泰斗郭沫若为21兵工厂写下了厂歌。就是这座兵工厂,成为战时大后方最大的造枪企业,为抗战将士提供了将近60%的武器弹药,为抗战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也付出了惨烈的牺牲。
    1949年下半年,全国解放前夕,第21兵工厂的地下党组织,根据“保卫工厂,迎接解放”的指示,发动广大职工开展了英勇的护厂斗争,彻底粉碎了反动派炸毁兵工厂的阴谋,使工厂完整的回到了人民的怀抱,在旧中国艰苦跋涉大半个世纪的长安获得了新的生命。1957年,第21兵工厂更名为“长安机器制造厂”,新中国成立后的历次保家卫国战争都可见长安所造利器的身影。
    虽然名字几经变迁,但是长安人的精神却代代传承,“战以止战,兵以弥兵,正义的剑是为保卫和平·……迎头赶上,尽我智能,工作是不断的竞争……”这首脍炙人口、高亢激昂的第21兵工厂厂歌也被定为“长安之歌”,继续激励着长安人前进。
    涅槃之后的新生
    上世纪90年代,军转民国际合作会议在香港召开。与会者有一个共识,那就是世界军转民搞得最好的国家是中国,在中国军转民搞得最好的区域是西南,在西南军转民搞得最好的企业是长安。如今,20年的时间过去了,长安不但无愧这一评价,而且还丰富和发展了军转民的内涵。但长安在取得成功的过程中所经历的磨难、彷徨却鲜为人知。
    长安军转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原长安厂为贯彻党中央“军民结合、平战结合、以军为主、寓军于民”的方针,走上了第一次军转民的道路。1957年,中国第一辆吉普车“长江牌”46型在长安诞生,该车还参加了国庆10周年阅兵。后因国内外形势变化、“重整军备”,产品及技术资料转交北京汽车制造厂,长安厂又转回了自己的老本行。
    1978年,随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发展主题的确立,中央提出国防工业“军转民”方针,有着一百多年历史的长安开始了第二次创业。与第一次军转民实践相比,第二次转变从观念到体制,从组织结构到经营机制都具有革命的性质。当时,长安的军工产品订单锐减,任务量仅为产能的20%,军品产值从1979年到1980年下降30%以上。有的车间甚至一个月都没有开工,但上级机关却要求长安“人不能减,队伍不能散,生产线不能拆”。
    为了实现“以民养军”,解决1万多职工吃饭问题,长安开始了民品开发的艰难探索。最先作为应急民品开发的是三线绞边器等小型民品,军民结合使长安的民品总产值从1979年的334万元跃升到1980年的1409万元,民品产业带来的可观利润让长安尝到了甜头。随后,长安又开发了溜冰鞋、木钟等产品,当时的重庆街头巷尾,到处都可见到长安生产的溜冰鞋和绞边器。 
    和中国所有的军工企业一样,长安当时民品的发展基本上是饥不择食,完全处于一种摸着石头过河的状态。先后生产过石油钻头、风冷发动机、麻纺设备、猎枪和卫生纸制造机等等。后来,射击运动员张山使用长安生产的虎头牌猎枪还获得了巴塞罗那奥运会双向飞碟男女混合赛项目冠军,这是我国飞碟射击选手使用国产枪首次摘取世界冠军。为此,长安还向张山奖励了一支猎枪。
    到了上世纪80年代初期,长安感觉到,现有产品市场需求有限,而且大都是低档货缺乏竞争力,已经解决不了企业长期发展的问题。通过考察,长安发现,汽车作为老百姓吃穿住行的基本生活需求之一,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于是果断的放弃了诸如绞边器、溜冰鞋、闹钟、猎枪、石油钻头等民品的生产,把精力集中到微车发动机和微型汽车的生产上,探索出了一条军转民的成功之路。
    百年长安再腾飞
    当初长安选择微车进入汽车领域,既是自觉,又属无奈。因为当时国家对轿车生产控制得比较紧,进入困难,于是长安转而寻求其他机会,在分析国内汽车市场后,得出“缺重无微少轻”的结论,决定选择微车作为切入点。
    长安通过充分的调研,得知国内微车生产均处于开发阶段,用户迫切要求小吨位、低油耗、性能先进的微型货车、面包车和小轿车进入市场。选定了日本铃木牌ST90K微型汽车作为开发汽车产品的基本车型。
    为了在谈判时不会被日本方面认为是外行而显得太被动,长安决定先把样车造出来。原长安工程师邹军回忆道:“当年,长安没有学汽车专业的机械工程师,也没有专用工装设备,技术人员带着从样车拆下来的零配件,坐火车到全国各地找配套商,求着他们给长安生产零配件。”1983年,长安硬是在普通机床上造出两辆样车,日方代表由此对长安刮目相看,长安也因此增加了不少谈判筹码。
    1984年,长安和日本铃木公司签订了技贸合作协定书,正式进行微车和发动机项目的合作,长安从此正式进入汽车领域,也开启了长安的腾飞之路。1993年,中国汽车进入家庭里程碑意义的——长安奥拓问世;2006年,长安汽车第一辆自主品牌轿车奔奔上市;2007年,中国第一辆实现产业化的混合动力轿车在长安诞生;2009年,长安汽车全球战略车型悦翔横空而出;2010年,奔奔mini、CX30、CX20等车型相继上市,掀起了一股又一股长安浪潮……
    20多年来,长安汽车通过自我积累、滚动发展,旗下现有重庆、河北、江苏、江西、北京、云南等6大国内产业基地,构建了“五国九地、各有侧重”的全球研发布局,总资产633亿元,员工近5万人。2010年,长安汽车产销突破190万辆,销售收入1045亿元,成为中国西部第一家产值超千亿的工业企业,品牌价值达到270亿元人民币,成为中国最具价值品牌之一。 
    改革开放30余年转型浪潮中,一大批军工企业沉沉浮浮,呈现出命运迥异的形态。多少的身影已消失在时代飞速前进的车轮所扬起的风尘中,又有多少的生命仍在苦苦挣扎,在军与民之间寻找着生存的机会和前进的动力。而长安算是领悟到了“军民结合”的真谛,其以漂亮的市场表现和强盛的生命力向人民军工80周年献上了一份好礼,更为重要的是,长安在发展的历程中,清晰地构建起了自己独特的个性。

兵器之友

网站简介:兵器之友是中国兵器报主办的网站,是中国兵器报宣传报道工作的延伸,是展示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和各成员企业科学发展的重要媒体,实现了报纸上网,网报互动。

中国兵器报微博

关于我们

  •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9:00-17:30
  • 联系电话:023-68770767
  • 电子邮箱:bqzy@bqb.com.cn
  • 通讯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大坪长江二路77号

小黑屋|兵器之友 ( 渝ICP备05012515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