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已成为中国汽车版图上不可忽视的重要一极。 “十一五”期间,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汽车销量从63万辆增至238万辆,销售收入从269亿元增至1345亿元,利税从52.3亿元增至165亿元,分别增长3.78倍、5.13倍、3.15倍。 但长安人更“得意”的是另一组数字:2009年,长安汽车以142.5万辆的自主品牌产量,位列中国汽车行业第一位;2010年,长安汽车自主品牌销量占总销量的74.2%,再次处于“领头羊”地位。 长安,如何“长安”?中国长安汽车集团董事长徐留平的话铿锵有力:“自主创新是生存之本、发展之基。长安要坚定不移走自主创新之路,坚持不懈打造自主品牌,在全世界做大做强‘中国车’。”
搞自主创新,做自主品牌,是渗透在血液中的责任与使命
长安,一直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 长安的前身是“上海洋炮局”,1862年诞生于国难深重时期的上海,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先驱。1937年,在抗日战争的炮火声中内迁重庆,担负起为抗战供给枪炮弹药的重任。新中国成立后,作为重要的兵工企业,为国防现代化做出了重要贡献。改革开放以来,适应国家发展需要,完成了由单一军品生产到军民结合的“涅槃新生”,如今已经成为雄踞西部的汽车城。 在近150年的发展历程中,长安无论是“军”还是“民”,有一点越来越清晰:唯有自主创新,唯有在自主品牌上拥有更多话语权,才能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真正发展壮大。搞自主创新,做自主品牌,背后是一种对国家与社会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这已深深渗透在长安的血液中。 搞汽车,对长安来说,就是痛苦探索后的坚定选择。军转民刚开始时,长安尝试了许多产品,比如木钟、溜冰鞋等等。上世纪80年代初,在几乎零起点上,长安眼光前瞻,开始搞汽车。经充分调研和论证,他们选择从技术难度、资金投入、人力聚集等要求相对较低,而与当时社会发展阶段较适应的微车着手,坚持自我积累,滚动发展。1984年,长安制造出第一辆微型汽车。 如果说,搞汽车有部分原因是形势“逼”着往前走;那做自主品牌汽车,则更多是“责任”使然。他们认识到,仅仅依靠合资合作,而没有自主核心技术,长安永远也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也不可能实现国家确定的“从引进到自主”的战略转变。 要实现真正的自主创新,做强做大自主品牌,无疑要付出更多艰辛,发展也会慢一些,但长安无怨无悔。在自主品牌新车型CX30设计验证阶段,长安投入大量心血:发动机累计800小时不间断运转,500万公里的各种路况测试,122辆试验用车使用,零下40度低温试验测试等等一系列“苛严”试验,在充分彰显产品研发品质的同时,也展示出长安人的严谨和良苦用心。正是凭借着这种自力更生、自强不息、自主创新的精神,不具备先天优势的长安自2004年至今,已成功研发出14款整车及11款发动机。
整合全球资源,走“以我为主,自主开发”创新之路
前不久,长安汽车公司承担的国家863项目智能复合燃烧直喷汽油发动机(ICCS)成功点火。项目负责人、长安汽车研究总院副院长詹樟松博士解释说,ICCS实现了多项技术的突破性创新,比如,一般发动机将汽油喷到进气歧管,再利用空气吸进气缸,而ICCS直接将汽油喷进气缸,油耗相对基础机可降低20%以上;再比如,一般发动机只喷油,而ICCS既喷油又喷空气,使燃烧更充分,动力较基础机可提高5%—10%。 ICCS是长安自主创新的一个生动典型。经过持续投入和创新探索,长安成功走出了一条“以我为主,自主开发”的创新之路,被业界誉为“长安模式”。 长安每年坚持将销售收入的4.5%投入自主研发,累计投入250亿元,建成了涵盖13个领域,与世界接轨的高标准试验室,已具备了自主开发全球先进整车和发动机的能力。 长安一直在全球范围内吸纳汽车界各类英才,引进海内外专家、博士70余名,其中国家“千人计划专家”7名,形成4000余人的核心研发团队,科研人员在企业员工总数占比超过21%。在汽车噪声振动与安全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国际汽车制造商协会中国噪声组组长庞剑博士正领着科研人员做实验。他2008年从美国来到长安,短短两年多时间,就组建起一个180多人的科研团队,建起了世界一流的实验室。 近年来,围绕节能、环保、安全、时尚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长安加大投入力度,创新研发模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长安已成为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力量,在这里,2007年6月中国第一台氢内燃机点火,2009年6月第一辆市场化混合动力轿车上市,2009年12月第一辆产业化纯电动轿车下线。长安还专门成立了新能源汽车公司。 在清晰的创新理念指引下,长安汽车自主创新能力与日俱增。长安已牵头和参与建立国家和行业标准15项,申请专利3517项,其中发明专利394项,其中在噪声与振动、碰撞安全、新能源技术领域居于国内领先水平。
做优、做强、做大、做久,叫响“中国车”品牌
没有持续创新,就没有未来!做优、做强、做大、做久,打造世界一流的汽车企业,叫响“中国车”品牌,这是长安汽车人的志向。 按照规划,未来10年,长安要抓住全球汽车业调整和国家汽车产业调整振兴的新机遇,提高核心竞争力,打造中国持续领先的研发能力,实现自主品牌跨越式突破,做到又好又快、既大且强发展。 坚持“内培外引”人才发展模式。未来10年,长安自主研发队伍将达到1万人,其中新能源专业研发团队将超过1000人,自主研发能力达世界较高水平,企业整体实力初步具备世界一流汽车企业特质。 硬件设备与研发手段,将在未来10年达到与世界一流汽车企业相当水平。在整车碰撞试验室,工程师朱光正在进行最后的设备调试。他告诉记者,这个在5月13日将迎来“第一撞”的实验室,试验精度达到世界领先水平,速度精准到每秒0.02公里,冲击点精准到5毫米以内…… 2009年出台的《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提出,鼓励一汽、东风、上汽、长安等大型汽车企业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兼并重组。长安产业基地全球布局已拉开大幕,特别是国家批准重组中航汽车后,长安将昌河、哈飞纳入旗下,同时先后与相关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国内完善九大科研、生产基地,在海外已建和在建三大生产基地,成为中国汽车业战略布局完善的汽车企业。 走进位于重庆两江新区的长安汽车鱼嘴千亿汽车城,生产与建设场面热气腾腾。汽车城占地1万亩,是涵盖以长安汽车总部、研发中心、整车制造、发动机制造、新能源等为主体的全方位产业布局。预计到2015年,一期产能将达到整车80万辆,发动机150万台,综合产值达到1000亿元;到2020年,汽车城综合产值将达1500亿元。根据长安“愿景2020”,长安明确将发展自主品牌放在首要位置。到2020年,长安将实现汽车产销500万—600万辆,其中自主品牌车产销占比60%以上,自主品牌海外销量提升至15%—20%。一个世界先进的汽车企业将崛起在中国西南。 在长安,看到一幅巨大的宣传画。画面上,各种型号的长安车由远处呼啸驶来,上方几个大字格外醒目:长安行天下。长安,正由重庆走向全国,走向全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