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在创新中更大更强
黄全权 张炜
中国兵器装备集团近日披露的一组数据耐人寻味:截至目前,集团拥有的国家授权专利已逾3000件——这一数字在中国150家中央企业中位列第一。
仅在刚刚过去的2007年,集团就获专利授权899件,获国防科技工业成果奖20多项。
简单的数字折射出丰富的内涵。中国兵器装备集团以其层出不穷的创新成就,阐释了对“谁把握了自主,谁就把握了命运”这句话的深刻理解。
立足自主研发,才能成功“亮剑”
2007年6月18日,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所属长安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自主研发的中国第一台高效低排放氢内燃机成功实现点火,为重庆直辖十周年纪念日献上了一份意义非凡的生日礼物。
9月,兵器装备集团所属、中国最大的风电太阳能新能源基地在河北保定奠基。
同年末,中国自主品牌第一辆产业化的混合动力汽车———长安杰勋HEV胜利下线。
时光回溯。2003年,集团在意大利都灵成立了中国第一家海外汽车研发中心———长安汽车研究院海外分院。
当时,没有多少人注意到这个来自中国汽车业的研发中心。但事实上,正是这一前瞻之举,使得兵器装备集团成为国内首家与国际顶尖汽车设计公司合作的企业。
打造中国企业的自主创新“金字塔”
“一个没有自主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企业,就像一台缺少驱动力的机器,只会惯性运行。即使高速运转,一但遇到障碍,就将止步不前。”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总经理徐斌这样阐释自己的判断。
依托国家产业政策,以企业为创新主体,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通过政府和企业联动,引进和消化吸收相结合,在技术创新的渐进式升级中,构建以我为主的自主创新体系,从而实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提升。2006年10月,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高层论坛”上,这一自主创新道路正式被命名为“长安模式”。
同时,通过与国内60多所科研院所合作的近200个项目,这一创新“金字塔”的根基,还得到了科研院所、国际著名设计公司的有力支撑。
迈向中国“创新性集团”
“创新的基因,让集团党建生机蓬勃。各级党组织负责人是党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是不称职。”兵器装备集团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徐斌强调。
管控模式上,加强集团化财务管控,实施委派总会计师制度,向部分企业委派出资人代表。
而在这一系列的管理创新中,最受集团领导重视,且最得集团员工人心的还是企业人力资源建设工作。
“创新无止境,拼搏正当时。谁把握了自主,谁就把握了命运。”徐斌的话,说出了每一个兵器装备人奋斗创新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