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摩托车产量已连续12年位居世界第一,出口数量连续5年名列世界第一。但是,竞相压价的无序竞争,导致我国摩托车业被迫退出部分重点国际市场,行业平均利润率一度降至1%。1月5日,商务部、发改委、海关总署、质检总局、国家认监委等五部门联合发出《关于规范摩托车产品出口秩序的通知》,决定从2006年3月1日起,对摩托车产品实行出口资质管理,未获得出口许可证的企业将不再具备摩托车产品出口资格;上一年整车出口额低于50万美元或国内销量低于3 万辆的生产企业将不再具有摩托车整车出口资格。 此前,尽管我国摩托车行业已在生产领域和国内市场建立了严格的准入制度,但对摩托车出口管理较为松散,“ 只要能生产摩托车的企业都可以出口”。随着2005年出口配额招标的取消,我国摩托车出口队伍迅速扩大,行业竞争激烈程度大大提高,一些企业不计成本,以低价拼出口市场,造成自相残杀、恶性竞争的局面。 据统计,1999年,我国有摩托车出口企业257家;到2005年,升至815家,其中出口数量不足千辆的企业从2004年同期的115家增加到334家,出口1万辆以上整车的企业只有72家。而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对72 家摩托车生产企业的出口情况统计,2005年1—8月,摩托车累计出口达277.88万辆,同比增长35.67%,远低于68.29%的全国汽车出口增速。 就在摩托车企业竞相杀价以争夺出口市场和扩大出口量的同时,我国摩托车的平均出口单价却在大幅下跌,甚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同类产品。1999年,我国排量≤50CC的摩托车平均出口单价为375美元,到2005年,平均出口单价降至199美元;1999年,排量介于50CC到250CC之间的摩托车平均出口单价为520美元,到200 5年,平均出口单价降至374美元。 业内人士认为,摩托车出口价格一路走低,不仅损害了企业和行业的利益,也严重影响了“中国制造”的形象,以致国际上出现中国摩托车“论斤卖”的论调。 对这一结果,业内无不感到扼腕。 可以肯定的是,这场缺乏技术支持的恶性价格战,使我国摩托车行业多年在海外培育的市场遭受重创。业内人士指出,我国摩托车行业如果不想成为夕阳产业,就应该用高新技术提升传统产业,专注研发核心技术,培育自主品牌,转变出口方式,重新树立国外市场对中国摩托车的信心。 目前,世界上摩托车排量在50CC—1500CC之间的有25个级别、2000多种,其中250CC以上排量摩托车占有相当比重。我国生产的14个级别的500余种摩托车中,排量都集中在50CC—250CC之间,而25 0CC—750CC的大排量摩托车几乎为空白。我国摩托车发动机生产技术水平仍停留在中小排量低速车,大排量高速车的成熟技术尚没有完全掌握,一直都被国外摩托车企业垄断。 有关专家表示,我国摩托车行业自主设计开发与技术创新能力亟待提高。虽然我国是世界摩托车生产大国,但还不是摩托车生产强国。在我国制造领域,企业用于创新的投入大约只占销售收入的0.8%,与发达国家相去甚远。而我国摩托车行业从一开始就是以模仿为主,缺乏自主创新技术,目前国家级研发中心也仅有3家。但是,令人鼓舞的是,经过多年发展,我国摩托车中小排量成熟车型的质量与技术含量已经可以与行业领先的日本摩托车媲美。 作国我国出口的重点商品,2005年,我国共生产摩托车1800万辆,占世界总产量半壁江山;出口数量超过700万辆,金额突破24亿美元,出口市场分布于185个国家和地区。这一系列可观的数字是我国摩托车业多年打拼的结果,但更要看到的是,我国摩托车业不仅要提高产品的出口数量、质量和效益,更重要的是,企业要具有核心技术,培育自主品牌,提升我国摩托车的整体形象和国际竞争力,建立对“中国制造”的信心。(刘峰) |
中国兵器报微博
小黑屋|兵器之友 ( 渝ICP备05012515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