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搜索
开启辅助访问登录
兵器之友 首页 艺苑长廊 查看内容

[兵工记忆]一支来自东北的“神秘”部队

2015-7-7 08:31| 发布者: 陈利娟| 查看: 1397| 评论: 0|原作者: 口述:侯学文(88岁,副厅级离休干部)笔录:王巧俭(老干办主任)|来自: 湖南云箭

一支来自东北的“神秘”部队

——离休干部侯学文参加“接管辰溪兵工厂”回忆录之一

 图为离休干部侯学文正在讲述“接管辰溪兵工厂”的故事

 

 

19499月下旬,一支“神秘”部队,受东北军区军工部的委派,由赵斌同志带队共17名军人从哈尔滨出发,先后乘火车、乘船、乘汽车赶往湘西山区一个兵工厂执行“特殊”任务。这批军人途经湖北武汉、湖南长沙等地作必要停留和休整后,于同年113日中午12点多钟,顺利到达目的地——湖南省辰溪县南庄坪辰溪兵工厂(其前身为清朝湖广总督张之洞创办的汉阳兵工厂)。他们穿着统一军装,人人配带枪支,却没有部队番号,也没有欢迎仪式,显得很冷清。被当地人称为一支“神秘”的部队。

按照上级指令,这支队伍到达辰溪兵工厂后,转由中南军政委员会重工业部驻湖南办事处直接领导,负责具体组织管理辰溪兵工厂建设,尽快恢复生产。赵斌等17人到达辰溪兵工厂后,很快组建了中共辰溪兵工厂党支部,赵斌被上级任命为辰溪兵工厂厂长兼党支部书记。我就是那个时候随同赵斌厂长一起来到了辰溪兵工厂。之前,我在东北军区军工部直属八厂,第二厂名叫实验工厂,担任统计员,赵斌任实验工厂厂长。我们17人分别是从实验工厂和星记工厂(东北军区军工部直属七厂)抽调骨干组成的,其中有五、六个女同志,都是没有成家的年轻人,当时我已满22岁。现在我还能记住随行战友17人的的名字,他们是:赵斌(厂长)、何光化(副厂长)、姚小三、王景文、韩白康、张学礼、李永友、毕庶俭、吴玉琴、王秋范、袁桂珠、滕惠、张玉芝、周萌、方岱、杜春山和侯学文(就是我);艾武和刘桂林是另外的上级组织委派他们到辰溪兵工厂参加接管工作的,比我们晚到四、五天,听说是因为他们找错了报到地点,到附近的一个煤矿去了,后来工厂派人把他俩接过来的。

我参加革命是194610月。当时,黑龙江通河县城区政府派人到我家作参军动员,根据招兵规定,家中有两个成年子女的,应推荐一人参军。我家有两个男孩,我是老大,弟弟比我小3岁。父母决定让我参加,我自己也愿意参军,有衣服发,有饭可以吃饱,我心里很高兴。我被分配到城区政府区中队,负责执勤站岗和维持治安。由于我表现较好,组织上就保送我进入松江军区军事政治干部学校学习。我在军事政治干部学校既学习了军事政治文化课,又学习了射击、投弹、刺杀、伏击战等军事技能,我的射击成绩好,被选为班长。19478月,学业完成后被分配到松江军区亚布力修械所担任会计,半年后调入东北军区军工部实验工厂担任统计员。

我们17人到了辰溪兵工厂后,除了赵斌厂长外,每个人都有具体分工,一部分人负责清理设备和召集人员,组织生产;另一部分人负责工厂重要部位执勤和站岗,我当时是负责执勤和站岗的,还兼任工厂财务组组长。为了迅速开展工作,发动职工群众恢复生产,活跃业余文化生活,我们队友花了一个多星期时间自编自演了《刘胡兰》、《钢骨铁筋》等文艺节目,受到了工厂职工和当地村民的欢迎。我记得吴玉琴演刘胡兰,演得很成功,有很多人边看边流泪;艾武和滕惠在一场戏里演母子俩,后来他俩仅成了生活中的一对好夫妻,被大家传为佳话。

我们这批东北军人,白天和普通职工一样上班,晚上大家轮流持抢站岗,实行“两人一班,一班站岗两小时”,还通宵轮流到生产区放流动哨,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下雪,我们都风雨无阻。那时的工房都是木板房,一把火就烧毁了;我们必须时刻提高警惕,加强安全保卫工作。由于我们的工作做的很细,不仅使生产得到了很快恢复,也得到了兵工厂职工群众的认可和好评,使他们逐渐对这批东北军人由“神秘”的感觉转变为亲人般的“亲密”。

 

离休干部侯学文年轻时的照片

兵器之友

网站简介:兵器之友是中国兵器报主办的网站,是中国兵器报宣传报道工作的延伸,是展示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和各成员企业科学发展的重要媒体,实现了报纸上网,网报互动。

中国兵器报微博

关于我们

  •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9:00-17:30
  • 联系电话:023-68770767
  • 电子邮箱:bqzy@bqb.com.cn
  • 通讯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大坪长江二路77号

小黑屋|兵器之友 ( 渝ICP备05012515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