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搜索
开启辅助访问登录
兵器之友 首页 艺苑长廊 查看内容

第二届中国兵器报新闻奖通讯类优秀作品展示(1-6号)

2017-4-5 21:36| 发布者: 王莹| 查看: 1304| 评论: 0

1.飞跃:从600台到1000台

——东安动力DAM系列产品日装机量大幅攀升揭秘

1264期2版  作者:董静宜(东安动力)

东安动力DAM系列产品日装机数量从600台到800台用了6个月时间,从800台到900台用了2个月,从900台到1000台仅仅用了40天。尤其值得叫奇的是,公司DAM系列产品日产量以惊人的速度不断刷新,是在公司没有延长劳动时间、资金投入近乎零、人员仅增加12人的情况下创造的,且DAM系列产品上量的同时,并无大的质量波动。

公司究竟是施了何种“魔法”,用了什么“秘密武器”,让生产效率提升如此神速?

以人为本 向管理要效率

带着疑问,笔者采访了公司装试车间主任张雷。说起当初DAM系列产品上量,张雷说,他最头疼的事就是人员问题。他说,上量初期,50岁以上操作者占14%,80后的员工不足30人,员工严重的“老龄化”给提产带来了不小的难度。为此,车间将年轻的劳务人员调整到劳动强度大的岗位,结果,生产效率得到了明显提高。同时,面对人员流动带来的日趋加剧的质量压力,车间加大培训力度,并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新人培训和监管机制,确保了快速提产和无大的质量波动。就在发稿前,公司一名刚上岗7天的新员工围堵了一个较隐蔽的质量问题,受到了公司的嘉奖。

突破瓶颈 向工艺要效率

工艺技术优化创新是找瓶颈、补短板、提效率的原动力。公司开展了工位的模拟和测评,并针对部分岗位作业内容多、节拍长的问题,对其作业内容进行了工艺调整。公司对每次调整都做到了认真计算,反复摸索尝试,确保了找出最合理、最高效率的方法。优化了物流运转过程,更改了工具工装结构,消除了多余动作和等待浪费等,工位平衡率由87.6%提升至89.5%。“这个过程是庞大复杂的,由于日产量是逐步提升的,所以每一次的提升,都需要重新做工序平衡,今年以来已经做了八九次工序平衡了。”公司工艺室主任焦立恒告诉笔者。

公司还绘制了工位平衡图,找出了瓶颈工序,实现了重点突破。例如,在气密性试验工序,原来水路油路在一个工位试验,节拍为70秒,现在分别在两个工序进行,并将试验的准备工作改由头道工序来完成,节拍缩短至50秒。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经过一次次的计算,公司调整了差异化工序,生产线平均节拍由72秒缩短至58秒,从原来的设计产能40台/时提升至60台/时。另外,物流拆包装和小总成备件方式的改变也为产品提量起到了重要作用。

攻坚克难 向设备要效率

提高装配效率,重要的一环是要提高设备生产效率,减少设备故障,提高设备利用率。公司对22台设备工位逐个进行了节拍核算和动作分解,根据设备动作细化分解的内容,对其中的14台设备进行了优化调整,消除了多余行走轨迹和路程,提升了作业过程速度等,单台设备节拍提升达到了10秒以上。针对5台高故障率设备分析故障模式,从人、机、料、法、环、测入手,梳理排查问题,降低了故障率。例如,针对气门间隙不准确故障,共梳理40多个关键点,经逐项分析原因,制定解决措施,故障率下降了4%。

公司对设备的故障率还进行了统计,建立了设备故障信息库,内容包括故障频次、解决措施、排故耗时等,制定设备、工具故障的替代方案等,明确可替代的设备或替代的装配方法,供操作者学习使用。这为后续提升设备故障修复效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用平凡点滴铸就闪亮青春

——记国务院国资委“央企楷模”候选人、长安工业铣车工刘小玉

1264期3版  作者:任家欣(长安工业)

在长安工业,刘小玉,这个朴实无华的名字,广为人知、备受关注。她的成长成才故事,她的先进事迹,她的“微”幸福,在公司广大员工中口耳相传。日前,她成功入围国务院国资委“央企楷模”候选人,获得了公司上下以及行业内外的积极关注和热情支持。走近这位长安工业乃至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的楷模,你会发现,中央企业“青年岗位能手”、首届“最美兵装人”、重庆市“最美青工”“青年岗位能手”等耀眼荣誉背后,是她十年如一日的勤奋与刻苦,是她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和对岗位的无限热爱,是她对长安军工人这个神圣称谓的坚定捍卫。

刘小玉,以一颗年轻的心,诠释着青春和梦想;用一双勤奋的手,描绘着未来和希望。

青春诚可贵 梦想价更高

刘小玉是来自重庆市荣昌的一个普通农家女孩。2005年,19岁的她技校毕业后,以劳务工的身份进入长安工业公司,师从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全国劳动模范”刘志荣学习铣车加工技术。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跟随师傅学习一段时间后,刘小玉真正认识到了课本知识和实践操作间的差别,看到了自己与师傅在知识技能方面存在的巨大差距。于是,在为师傅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超凡技能所深深折服的同时,刘小玉暗下决心:“我的梦想,就是要做师傅那样的人。”

从此,学习、追求进步,成为了这个正值花样年华的年轻女孩工作生活的主色调,她在长安这片开放包容的沃土上,尽情地逐梦、筑梦。刘小玉充分利用业余时间自学《铣工》《机械制造工艺基础》《公差与配合》等与铣车加工有关的书籍。不管平日工作多么繁忙,她总会挤出点滴时间学习,通常是一早就起床看书,有时甚至在上下班途中的车上也看书给自己充电。遇到不明白的问题,她总以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劲头儿,虚心向师傅、同事和专业技术人员请教,并将所学得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扎实全面地掌握了铣车加工技术,练就了一身过硬本领。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7年,刘小玉凭借突出的技能水平,在公司举办的女职工技能比赛中崭露头角,取得了良好成绩。同年,她迎来人生的最大转机,被公司转聘为合同制员工,成为公司外聘工转为合同工的第一人;并考取国家技师资格证书,成为公司最年轻的女技师,完成了人生道路上的一次华丽蜕变。

技艺超群当先锋

实现第一次蜕变的刘小玉并没有骄傲自满,她积累着点点滴滴的收获,继续一步一个脚印,在自己的岗位上逐渐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的技术能手。

铣工工作既是体力活,更是技术活。加工某形状复杂、精度要求高的关重零部件,不仅需长时间集中注意力,还需将重达30斤的零件搬上搬下多次。面对这男同事们都不愿接手的“烫手山芋”,刘小玉却主动请缨,凭借自己精湛的技术本领和执着的爱岗敬业精神,出色地完成了此次加工任务。不仅如此,对于该零件最后待加工面的定位基准面过小、定位不稳、加工后容易在已加工表面上留下刀伤,导致一次交验合格率较低的问题,刘小玉通过反复总结、分析和试验,对原有工艺工序的顺序进行调整,最终成功攻克了该难关,使该产品的加工质量和效率都得到了明显提升,甚至被一向对分厂产品质量要求极严极高的检验师傅们誉为“免检产品”。该零件的加工技术也成为了刘小玉的“专利”。

去年是分厂生产任务繁重、压力巨大的一年。四季度,铣车作业任务成为了分厂能否完成全年任务的关键一环。面对一项项急、难、重任务,刘小玉冲锋在前,主动放弃了节假日等休息时间,与小组全员加班加点赶制零部件,其工作时间几乎每天都在15小时以上。这是一帧刘小玉忙碌在冲刺全年任务生产线上的生动画面:铣车前,一块块冷硬的钢坯在她手中被赋予了新生命,她专注的眼神顺着打磨头缓缓移动,随着机器的“嘶嘶”声,一片片金属碎屑被机油冲刷而下,几个精准度误差控制在0.01毫米范围之内的部件整齐地码放在了工作台上,咬合紧密程度,连头发丝都无法穿过……通过数十天的连续奋战,作业班圆满完成了生产任务,向分厂和公司兑现了“一天不拖、一件不少、全部合格”的庄严承诺。而刘小玉在期间发挥出的模范表率作用,以及为生产任务完成作出的突出贡献,也得到了领导同事的一致赞赏。

刘小玉的“微”幸福

长安工业的企业愿景是“企业强盛,员工幸福”。而在刘小玉心中,干好自己的工作就是一种幸福:“一个人尽心尽力尽责地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就能从中体味到幸福感。”

刘小玉在化茧成蝶的蜕变过程中,收获着人生的芳泽。近年来,她先后荣获重庆市“优秀共青团员”,公司“先进个人”“最美长安人”“优秀共青团员”“青年岗位能手”,公司第四届铣车技能大赛三等奖,公司“技协杯”女职工技能大赛二等奖(第二名)等荣誉。2013年,她获评2013年度中央企业“青年岗位能手”“重庆市最美青工”;2014年,反映其成长心路历程的微电影《刘小玉的“微”幸福》,荣获“中国梦·劳动美·幸福路”首届全国职工微电影大赛纪实类影片最佳创意铜奖;2015年,她荣获集团公司首届最美兵装人“青春之美”荣誉称号和“重庆市青年岗位能手”;2016年,她成功入围国务院国资委“央企楷模”候选人。这都是她用勤恳的耕耘和坚毅的脚步,换得的一串沉甸甸的果实。

今年是刘小玉进入公司的第十一个年头。问及对未来有何打算?刘小玉仍然只是微微一笑,说:“这是一份我热爱的工作,一个伟大的事业,我一定会继续干下去!”

什么样的青春最美?刘小玉以自己的行动做出了诠释。把青春奉献给祖国伟大的国防事业最美,追逐梦想、不懈奋斗的青春最美!刘小玉这颗年轻的璞玉,在长安工业这个广阔的大舞台上,面向无限的发展空间,正在继续的奋斗中绽放着闪亮的青春。

 

3.感受你的温暖

1265期3版  作者:何小娟(成都晋林)

真正的朋友,不是一见“钟情”的那种感觉,而是多年以后,依然能保持着那份让人心动的温暖。这就是我对《中国兵器报》一直以来的认知。

伴随国防科技工业的改革,《中国兵器报》应运而生。从那一天起,作为行业的一个窗口,你把兵装人的风采展示给外界,同时,让读者了解到窗外更广阔的世界。你是纽带和桥梁,一头连着北京,一头连着天南地北的基层企业。你是集团党组和广大员工群众的耳目喉舌,传递着上下的心声。透过你的世界,我能真切地感觉到20多万兵装人正携手并肩朝着梦想的远方昂首阔步。

十多年来,你坚持使命与担当、尽责奉献,赢得了广大兵装人的信赖与喜爱。作为一名基层新闻宣传工作者,上班快十年了,《中国兵器报》我每期必看,就像跟一位老朋友每周如期而唔。然而,这一年多来,我发现你的办报方式和行文风格正悄然发生变化,报道更温暖,更接地气了,让我更爱不释手了。

众所周知,一张报纸的版面可谓寸土寸金,特别是头版、头条或报眼这些“摊位”,更是“大户”的专属。但近年来,兵器报硬是把这些“黄金地段”让给了基层企业的“小商小贩”。报道内容更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重品质、接地气的好新闻层出不穷。通过长稿转版的方式,在头版甚至头条更多的集中报道一线成员单位改革发展、转型升级的好经验好做法,第一时间抓住读者眼球,在基层产生共鸣。细数上兵器报头条的企业也不在少数,《长安汽车的互联网“脉动”》(2015年第14期头版头条)、《从“近海”走向“远海”——聚焦四川华庆机械有限公司的“海洋战略”》(2015年第18期头版头条)、《企业“高烤”卷 员工“热情”答——记高温下的企业坚守者》(2015年第29期头版头条)。《拔开云雾见月明》(2015年第18期第三版头条)再现了我公司在逆境中迎难而上、砥砺奋进的生动画面,表达了晋林公司战胜困难的决心和信心,展示了晋林人不屈不饶的精神面貌。同时,被集团公司领导称赞为“接地气”的好文。这种变化时刻激励着我,这么多鲜活的例证告诉我,基层新闻上头版已不再有蜀道之难,我特别期待有一天能看到自己的文章上头版,甚至头条。随着集团公司“最美一线工人”“最美兵装人”等一系列评选活动的开展,“接地气”的“最美”人物和事件的报道期期有,期期读。我们也都在基层寻找“最美”、提倡“最美”、争做“最美”。在中国兵器报的舆论引导下,追捧“最美”成为一种时尚。

即便是现在大家更愿看电子媒体,但每期《中国兵器报》一到,我还是会爱不释手地将它捧在手中,急不可耐地先匆匆浏览一遍,再挑那些自己喜爱的“美味佳肴”慢慢咀嚼、细细品尝。总有一些美好而温暖的文字会感动我。

自工作以来,我习惯将刊登过自己文章的报纸收集起来,居然都有厚厚一叠了,我时常会看着这一叠报纸而感到一种满足和小小窃喜,因为它激励着我不断进步,见证着我逐渐成长。这些报纸里面,绝大多数是《中国兵器报》。每当看到自己的文章经过编辑老师一番润色修改登载在报纸上,都会有一种抑制不住的激动。通过修改前后文章的对比,我找到了自己的不足,告诫自己在以后写稿子时改进,这是《中国兵器报》为我提供的一种独特的学习机会。在这里我真诚地向报社默默地甘为他人做嫁衣的编辑老师们,道一声:谢谢您!衷心祝福您们平安幸福、心想事成,衷心祝愿《中国兵器报》越办越出彩。

 

4.心与爱一路同行

——记“全国最美敬老志愿者”、西安昆仑员工段旭辉

1265期3版  作者:孙亚龙(西安昆仑)

“用实实在在的行动,为社会做点事,为孤寡老人、留守儿童做点事,我义无返顾!”西安昆仑公司党委工作部组织干事段旭辉始终践行着自己数年前的承诺,心与爱一路同行,以实际行动传播着“我志愿我快乐”的理念,同时感动和带动了身边一群人,弘扬了社会正能量。

2008年3月,在雷锋精神的感召下,段旭辉加入西安义工组织,成为了一名志愿者,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利用双休、节假日等业余时间,他走进老人院、特殊儿童发展中心、献血站,关心社区孤寡老人、山区留守儿童,长期坚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9年来,他选择了“坚持和坚守”,风雨无阻、始终如一,累计志愿服务时间达千余小时,共组织发起义工服务活动百余次,招募近2000人次参与志愿服务,组织志愿培训20余场。

段旭辉是一个值得信赖的好员工。作为西安昆仑这样大型国有企业里的一名组工干部,他政治素质过硬,谦虚谨慎,好学肯钻,责任心强。最初从公司的一名随动调试工干起、到企业宣传干事,再到现在的组织干事,无论在哪个岗位,段旭辉都能“干一行、爱一行、学一行、钻一行”。他认真负责,勇于创新,凭着一股极强的执行力、学习力和创新力,兢兢业业用心做好每件事,赢得了领导和同事们的信任和赞誉。

段旭辉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在义工组织中他不仅投入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财力,更多的是投入了感情,始终把这些老人当做自己的亲人。在西安市碑林区第一老年看护中心(老人院),他有着较高的知名度,老人们和护工都认识他。春节,他带领小伙伴们为老人院大门贴对联、挂灯笼,给老人们包饺子,一起联欢;端午节,给老人送香包、戴花绳,一同做游戏;中秋节,给老人们送上月饼,同赏一轮明月;国庆节、重阳节,与老人们一起唱红歌、教老人们唱儿歌,营造浓浓的节日氛围,排解了老人们的想家之苦。周六周日,他和小伙伴们购买新鲜蔬菜,给老人们改善伙食,给老人做一些可口的饭菜,饭后给老人按摩、陪老人聊天;天气好时,用轮椅推着老人出去晒太阳,春暖花开的季节,他策划和小伙伴们用轮椅推着腿脚不便的老人们去大雁塔广场走走看看,感受西安的新变化。

“六一”临近,他和小伙伴们一起把贫困山区的小孩和聋哑儿童接到西安游玩过节。9月开学前后,又为山区小学学生送去书包等文具,帮助山村小学建起了爱心图书室,他和小伙伴们成立了义工文艺队,自编自演节目和学生们一起游戏、联欢,为他们送去欢乐,用爱心之火点亮他们的心灯。

段旭辉是雷锋精神的传播者、实践者。从一名普通的义工到项目领队,他逐渐成为义工组织的核心人物,再到陕西省慈善协会西安慈善者联盟理事、陕西慈善协会会员。在服务同事、服务企业、服务社会中树立了良好的“80后”青年形象。喜爱DV拍摄的他,用DV这个“第三只眼”,为多个义工活动项目制作了纪录片,用其敏锐的视觉和独特的方式,宣传着、带动着、壮大着这个爱心组织。在他的感召下,昆仑公司、一些研究所、麦当劳钟楼店、陕西省历史博物馆、西安交通大学、石油大学、理工大学、建筑科技大学等多个志愿团体和学生志愿队联合他一起合作,共同把爱心的种子播到古城更多人们的心里。

近年来,他所组织和参与的义工活动在社会上反响较大,陕西电视台、西安教育电视台、陕西人民广播电台、《西安晚报》等多家主流媒体对他及他参与的活动进行了采访报道。2010年12月他荣获“陕西省优秀青年志愿者”称号;2013年5月荣获“中国梦青年志”首届“西安好青年”荣誉称号;连续三年被评为西安义工网“十佳义工”称号;他所负责的碑林区第一爱心看护中心义工活动项目组荣获2008年度西安义工网最佳项目组奖、2009年度最感动活动项目奖。

2014年7月,陕西省文明委开展评选“陕西好人”活动,经昆仑公司党委、省国防科工办层层推荐,省文明办专家评委评审,全省人民群众网络投票,段旭辉荣登“陕西好人”榜,被评为“助人为乐好人”。同时,他又被陕西省文明委推荐为“中国好人榜”候选人。10月,他被评为公司首届“最美昆仑人”之奉献之美。

2015年3月,段旭辉被陕西省慈善协会评为“金星”级慈善志愿者,5月他又一次入围陕西省第四届道德模范候选人,9月他荣获“全国最美敬老志愿者”称号,12月他荣获“陕西省优秀敬老志愿者”称号。2016年3月,经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推荐,段旭辉入围参评“央企楷模”,同时他再次荣获“西安市优秀志愿者”和“陕西省最美志愿者”称号。

爱心无止境,心与爱一路同行。段旭辉作为一名青年志愿者不为名利,在“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旗帜下,尽己所能帮助他人、快乐自己,履行了自己对社会的承诺,弘扬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着自己的青春力量。

 

5.全国“工人先锋号”花落河北长安

1266期3版  作者:王洪朝 成改娜(河北长安)

4月25日,从中华全国总工会获悉,河北长安焊接一车间机电修班组被授予全国“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这是国内班组建设的最高荣誉。河北长安首次获得该荣誉,也是河北省国防系统唯一一家获此殊荣的单位。

“工人先锋号”是中华全国总工会制定下发的以创一流工作、一流服务、一流业绩、一流团队为活动内容中的荣誉称号。河北长安焊接一车间机电修班这支30人的机修队伍,在争创“工人先锋号”活动中,以“四个一流”为目标,排除了一次次机械故障,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先后荣获了河北省工人先锋号、河北省国防系统职工先锋号、长安汽车模范班组等荣誉称号,是他们多年来学习技能、提高素质、创建一流班组的成果体现。

干一流工作

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焊接车间的设备十分复杂,各种管线密如蛛网,一旦出现故障,光找出问题根源就要花费不少的时间和精力。然而,机电修班的人都有灵活的头脑和一双巧手,各种水、电、气疑难杂症,都能手到病除。

班组的高技能人才代表顾帅圻,有着30多年的维修经验。2011年,河北省总工会命名顾帅圻牵头的工作室为“顾帅圻汽车制造创新工作室”。在这5年之中,工作室先后完成质量攻关24项,精益生产攻关23项,设备攻关改善75项,顾帅圻本人也先后获得了“省劳动模范”、“省能工巧匠”等荣誉称号。

在河北长安一年一度的岗位技术技能大赛中,机修工的前三名几乎都由他们班组的员工包揽。他们还代表河北长安参加长安汽车技能大赛,多次获得好成绩。

保一流服务

生产是对设备的大考,设备就像人的身体,长期工作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除了定期检修,还要时刻准备解决各种突发性设备故障。无论什么时候,他们都会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很多次半夜里被电话叫醒,他们便匆匆忙忙地穿戴齐整,从家里赶到车间。

2015年冬天的寒夜,厂区水管管道被冻崩的消息传来了,班组员工葛亮、李斌几个人马上从床上爬起来,连夜赶到厂区,对管道进行紧急维修。维修工作一直从凌晨的1:30持续到清晨的6点多钟。他们几个到厂门口吃了早点,又回到厂里如常打卡上班。

定期检修设备只能在没有生产任务的时候进行,这就意味着要在其他员工休息的时候加班工作,无论寒暑,在节假日期间,机电修班组的员工都要开展设备检修,消灭潜在风险点,无法与家人享受节日的欢乐。

多少次,为了不影响生产,他们利用员工吃饭的时间抢修设备,常常误了吃饭的时间。夜班亦是如此,每当维修好设备,食堂饭菜早已没了。他们只好拿些馒头,以腐乳为菜,以白水为汤,填饱肚子,再次回到定置线旁,守护着生产一线。

2015年车间产量11万多辆,设备开动率达到99.2%,预防性维护计划实施完成率100%,这些都是与机修班员工成为设备“保护神”分不开的。

创一流业绩

进步没有止境。除了把日常维修工作做好,焊接一车间机电修班组还大胆对生产线设备攻关创新技改,取得了优异的成果和生产效益,几年来,共实现攻关技改60余项,创效价值2000余万元,实现一批职工创新成果。

针对焊接线地链因撞击造成的车身受损情况,他们发挥聪明才智,详细论证,展开技改,增加了地链缓冲装置,有效地减轻了员工的劳动强度,延长了地链的使用寿命,减少了因撞车造成的质量损失,一年减少维修费用12余万元。这项QC攻关成果获得了“河北省国防科技工业系统优秀QC奖”。另外,顾帅圻带领大家完成的“降低中频焊机漏水故障率”项目获得省优秀科技质量成果奖。

建一流团队

团队建设出凝聚力。机修班成员在全年的设备维护、维修量较大的情况下任劳任怨,主动交流维修、保养设备的心得,虚心请教与维护相关的问题。大家牢记“设备维修无小事”,树立了“立足本职工作,抓业务,抓质量,服务一线”的思想,多次被评为河北长安“优胜班组”、“标杆班组”。每当有紧急任务时,大家都争着抢着上。一次,电工贾师傅感冒发烧39度,吃完感冒药,依然坚守在一线,别人劝他回屋休息一会儿,他却说:“现在产量这么大,不能因为设备耽误生产,这点感冒没事的。”

人才培养出战斗力。针对公司发展迅速、技术后备力量不足的现状,他们发挥人才阶梯连接纽带作用,大力开展“传、帮、带”活动,培养后备人才梯队。每个成员骨干带徒2名,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技术骨干和维修人才。

 

6.技能升级雕塑企业人生

——从技术工人“变形记”管窥长江电工的技术创新路

1267期1版  作者:荣凤兰(长江电工)

企业即人,企业发展本质上取决于员工修为。

4月暖春,长江电工厂区内生机盎然,机床运转的旋律一如既往。崭新的数控龙门加工中心设备前,机械分厂员工毛霞荣正在电子屏上编写加工程序,他左手拿着工艺图纸,右手不时敲击键盘,各种代码随即蹦入显示屏。

毛霞荣这双灵活敲击键盘的手,谁又能想到,是一双在车工岗位切削零件超过30年的手。而陪伴他的那台老车床制造于1981年,时光的痕迹让机身显出陈旧的颜色。他1986年刚参加工作,就从师傅手里接过这台设备,在数十年如一日使用传统刀具打磨各式零件的同时,他也经岁月的打磨成长为公司的技能带头人,还走上了劳模的领奖台。

直到2014年,车间开始陆续安装数字化组合机床,毛霞荣和他的同事们的“命运”也从此被改写。毛霞荣清楚地记得,分厂领导在一次班组长会上告诉大家,公司为分厂配置数字化设备,目的就是要提高核心零部件的加工能力。

其时,经济新常态正势不可当地呼啸而来,企业深知优化升级是适应新常态的定海神针,对于传统制造业更是如此。长江电工加快了技术创新和升级的步伐,集全力弹好技术创新的三重奏:2014年获得集团公司优秀后评价的综合技术改造项目,在六种新技术上实现了国内同行业第一,部分工艺技术达到或接近世界同行业先进水平,该项目建成后,公司主要产品综合良品率提高了13个百分点,生产工序缩短了16道,生产周期缩短了53.8%,产品万粒综合能耗降低了28%;此外,公司自筹资金建设的高精度产品自动化装配生产试验线,实现了从零部件投入到成品装配的连续自动化生产,这也是国内同行业第一条全自动装配生产线;与此同时,公司一直坚持的技措投资也发生明显变化,从解决局部生产瓶颈转向了全面提升工艺技术水平,投入金额也大幅攀升,仅2015年就比2014年增加了近4倍。据统计,“十二五”期间,公司用于技改技措的投资累计达到2.14亿元,它犹如一阵暖风,吹皱了一池春水,企业通过创新驱动释放出巨大的发展能量。

“我已经感受到了身边的变化”,毛霞荣通过一笔细帐表达了切身感受:“自己所在的小组新增三台数控设备,2015年小组人数减少3人,完成工时量不但没有减少,人均工时量还增长了13.8%,个人工资收入在增加,工作强度也降低了,不像在老车床上工作,必须手不停脚不住地操作,我们一线工人上班也越来越体面了。”

毛霞荣继续向记者讲述他眼中的企业转型:“邻近的工具分厂有大批数控设备在运行,有些设备只要先编好程序,原材料一进去,成品就出来了。还有半成品和成品生产车间,很多老式的单机设备已被数字化设备和组合机床替代。”

毛霞荣提到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技术创新已经成为企业领先发展的助推器和加速器。有一组数据格外出彩:五年来公司从业人数净减730人,而全员劳动生产率反而提高了4.42万元/年·人,工资收入年均增长12.5%,实现营业收入年均增长6.11%,实现利润总额更是远远超过营业收入的增长幅度,年均增长幅度达到42.60%,公司发展质量和效益正在发生质的飞跃,近三年连续被集团公司评为A档企业。

技术创新已成为长江电工领先发展的必然选择。为了巩固良好的发展势头,早日建成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国内顶尖、世界知名的创新型军工企业,目前,长江电工正按照集团公司的部署,认真践行五大发展理念,深入实施领先发展战略,在经济结构的深度调整和优化中,更加注重通过提升创新能力来蓄积奔跑的力量,从而更好地实现企业发展的提质增效。

当提质增效遭遇人才瓶颈,企业如何在转型升级中培养自己的技能人才队伍,使员工能紧紧跟上企业转型的步伐和节奏?这往往是传统企业的转型之痛,而长江电工正在用自己的方式破题。

为适应领先发展的需要,长江电工通过多种渠道提升管理队伍、科研队伍和技术技能队伍的综合水平。针对技能型员工开展的名师带徒、多能工培训、岗位练兵、技能竞赛等活动,为员工学习技能搭建了广阔的平台和舞台。公司还与职业技术学院签订合作协议,校企合办“长电班”,以订单培养的方式联合培养企业需要的技能人才。企业还打通技能型员工的非领导职务序列成长通道,这更是全面激活了员工学习技术技能的热情。毛霞荣就是在机械分厂多能工培训中成长起来的一专多能型技能人才,那段时间,他一边操作普通车床,一边研究数字机床的操作运用,公司技术改造为他30年的职业生涯打开了一个全新的数字世界。

“你的车工技术已经很牛了,不学不行吗?”交谈中记者问道。

“不行啊,不学就要落后了,公司发展那么快,技术改造项目也很多,我必须得跟上才行!”毛霞荣还告诉记者,“其实学习和操作数字机床是让人很有成就感的事,以前,分厂一些关键零件和设备都是外协加工,现在自己就可以生产了,我们制造的设备还随外经项目出口到国外,听说去年集团公司董事长在国外考察,还点赞了我们的设备呐。”显然,毛霞荣的成就感是满满的。

说话间,毛霞荣的徒弟谭琦中走了过来,师徒俩凑在一起,对着加工程序讨论起来,不一会儿,数控机床进入加工模式。小谭转身走向自己负责的那台数字设备。

“我这个徒弟进厂四年了,学数控专业的,刚来的时候跟着我学车工,不过现在我还经常向他请教数控知识呢!”望着徒弟的背影,毛霞荣打趣道。说完,他俯下身子开始检查零件的加工情况。

此刻,厂房内机床运行的声音和谐动听,窗外,明媚的阳光从枝叶间洒落下来,鸟儿在片片新绿间欢快鸣唱。这,就是充满希望的春之声吧!

编后: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透过技术工人毛霞荣的“变形”历程,我们可以看到长江电工技能升级的信心与决心,我们还看到长江电工不仅在收获技术创新带来的发展红利,同时也对未来有着十分清醒的认识。当前,数字制造、互联网+、大数据和信息科技正被广泛运用,并推动着一些领域和产业发生颠覆性变化,各成员单位惟有像长江电工那样,加大创新驱动的步伐,才能迎得主动,提质增效,领先发展。

兵器之友

网站简介:兵器之友是中国兵器报主办的网站,是中国兵器报宣传报道工作的延伸,是展示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和各成员企业科学发展的重要媒体,实现了报纸上网,网报互动。

中国兵器报微博

关于我们

  •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9:00-17:30
  • 联系电话:023-68770767
  • 电子邮箱:bqzy@bqb.com.cn
  • 通讯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大坪长江二路77号

小黑屋|兵器之友 ( 渝ICP备05012515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