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开启辅助访问登录
兵器之友 首页 企业资讯 查看内容

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迎新风口 重庆如何捕“风”?

2018-3-7 14:22| 发布者: 钟森| 查看: 296| 评论: 0|来自: 互联网

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迎新风口 重庆如何捕“风”?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推进工业强基、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重大工程,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3月5日,全国人大代表、长安汽车总裁朱华荣在接受重庆商报-上游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此背景下,重庆作为我国的汽车工业重镇,汽车制造的智能化升级将迎来重大机遇。他表示,应建设全国统一平台,集中资源突破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瓶颈,助力汽车产业智能化升级。

现状:资源分散 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不足

朱华荣说,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不仅是解决交通安全、道路拥堵、能源消耗、环境污染等问题的重要手段,更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

中国智能化起步较晚,但进步迅速。朱华荣介绍,我国大部分主流乘用车企业部分量产车型已经实现L1级驾驶辅助系统;长安、一汽、上汽、吉利等企业计划在今年初装配L2级部分自动驾驶系统;目前国内汽车行业处于L3级自动驾驶系统研发和小规模测试阶段,以长安为代表的自主品牌将于2020年实现L3级自动驾驶的产业化应用。

“我国发展智能网联汽车,还面临多方面的挑战。”朱华荣说,比如资源分散,目前,包括发改委、工信部、国资委等为代表的多家国家部委和地方政府分别牵头,主导相关企业、研究院所和高校等,成立多个国家级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平台,资源不够集中。同时,车企及其他关联企业,比如以雷达、控制芯片为代表的核心零部件企业,以网络通信、高精度地图、云平台、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核心科技公司等,多线投入,整个产业链资源比较分散。

“如此一来,不仅不能有效整合中国车企资源投入,加强与跨国车企、科技企业的抗衡力度,还容易造成资源重复投入,无序竞争的不良格局。”朱华荣说。

建议:建国家平台 打造跨界协同创新生态

如何集中力量,突破创新瓶颈?“改革现有管理机制,加强智能网联汽车的统筹管理。”朱华荣说,汽车智能化升级,需要国家层面成立专职项目团队,相关部委、企业参与,将国家意志形成合力,集中资源干大事。

他建议,应成立国家创新平台,系统规划、统筹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发展,面向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发展的重大需求,充分利用现有创新资源和载体,整合各方力量打通技术链、产业链,打造跨界协同的创新生态系统,抢占未来技术竞争制高点,弥补我国汽车产业核心技术缺失的短板。

朱华荣说,集中了资源,就要加快推进自主掌握智能芯片、核心算法软件等关键技术,构建智能汽车信息安全体系,搭建数据共享平台,建立国家资质的三方测评机构,促进产业步伐提速,提升我国智能网联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加速中国从汽车消费大国向汽车工业强国转变。

统一平台建立后,还应推动建立和完善自动驾驶相关法规、标准;完善适用于自动驾驶的道路设施规范;制定相关标准对自动驾驶车辆进行强制要求,促进中国自动驾驶与国际接轨。

落地:

重庆智能网联汽车制造业

创新中心将升级

对于创新平台的建设,朱华荣介绍,我国拟于2020年前建设15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到2025年,形成40家左右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同时在有条件、综合实力较强的地方,建成一批省级/区域制造业创新中心,作为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的支撑和补充。

朱华荣介绍,根据相关政策文件,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在重庆牵头组建了“重庆市智能网联汽车制造业创新中心”,参与组建单位还有重庆本地的长安汽车、车辆检测研究院有限公司、中移物联网、博拉公司等企业,以及华为、大唐、信通院、地平线等市外企业。

下一步拟邀约市外整车企业和易华录、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企业,以及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和相关院所参与,组建更高水平、辐射带动性更强的制造业创新中心,服务国家和行业的发展。

“目前来看,重庆具备建立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的良好基础条件。”朱华荣说,建议工信部大力支持重庆市申报国家级智能网联汽车制造业创新中心,以推动重庆的优势产业做强做优,并带动支持国家尤其是西部地区汽车产业发展。

他表示,重庆作为全国最大的汽车制造基地,拥有两家国内一流的具有法定资质的行业检测机构,即中国汽车工程院股份有限公司和重庆车辆检测研究院有限公司,还有自主创新能力最强的长安汽车和10余家整车及1000余家零部件企业。

与此同时,长安公司与华为、百度和科大讯飞等一批企业联合开发的智能网联汽车软硬件系统已取得成果;中汽院承担的工信部指导下的“智能汽车集成系统试验区(i-VISTA)”已投入使用。此外,重庆还有国内最先进的垫江汽车试验场,以及相关领域8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0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兵器之友

网站简介:兵器之友是中国兵器报主办的网站,是中国兵器报宣传报道工作的延伸,是展示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和各成员企业科学发展的重要媒体,实现了报纸上网,网报互动。

中国兵器报微博

关于我们

  •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9:00-17:30
  • 联系电话:023-68770767
  • 电子邮箱:bqzy@bqb.com.cn
  • 通讯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大坪长江二路77号

小黑屋|兵器之友 ( 渝ICP备05012515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