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开启辅助访问登录
兵器之友 首页 即时新闻 集团要闻 查看内容

红色经典《把一切献给党》

2021-4-2 15:31| 发布者: 陈利娟| 查看: 739| 评论: 0|原作者: 本报记者 雷明

在部署党史学习教育时,集团公司党组要求把学习人民兵工史作为重要内容,用人民兵工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确方向,用人民兵工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人民兵工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品格,让“把一切献给党”的人民兵工精神和红色基因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制,薪火相承、代代相传,始终保持“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推动“133”战略澎湃前行,确保集团公司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中组部关于做好《榜样5》专题节目学习的部署下达后,集团公司党组要求全集团各级党组织认真组织学习,同时要结合学习人民兵工精神,组织对《把一切献给党》《黄崖洞保卫战》的学习。集团公司党组的这一系列部署要求,让《把一切献给党》这部红色经典又回到人们视野,成为涵养军工报国情怀的营养剂,成为激发兵器人履行强军首责使命感的高能精神大餐。

让我们以虔诚的心打开这本红色经典,感受一代人的砥砺奋斗,回味人民兵工的创业艰辛,唤醒以身许国的红色基因,激发军工报国的无穷力量。

从个人自传到红色经典

19537月出版的吴运铎自传体小说《把一切献给党》,是人民兵工创业史的史诗化浓缩、艺术化再现,书名《把一切献给党》高度凝练了人民兵工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的内在属性和不变品格,得到了一代又一代兵器人的高度认同,成为代表人民兵工精神的精准表达、标准用语,体现了历久弥新的强大生命力和无穷魅力。

这本语言朴实、近8万字的自传体小说之所以不受时间影响仍旧熠熠生辉,成为无数人的灯塔,在于吴运铎的传奇经历、精神感人、品质可贵、言行一致。“把一切献给党不能只献一阵子,而要献一辈子”,吴运铎是这样说的,也一直是这样做的,《把一切献给党》,吴运铎一生不曾停止书写这本书。

这位矿工家庭出身的贫困孩子,小学4年级就被迫辍学,参加新四军后才读完中学课程,被派到新四军司令部修械所后,在农舍的茅草棚里才开始他的兵工生涯。自此,吴运铎把献身人民兵工事业作为毕生追求,刻苦钻研、忘我工作,抢挑最重的担子,敢啃最硬的骨头,遇到危险总是冲在最前面,舍生忘死、为国铸剑,创造了小学生逆袭为兵工专家的不朽传奇,成为新四军兵工事业的创建者和新中国兵器工业的开拓者、中国兵器制造专家,先后主持无后坐力炮、高射炮、迫击炮和轻武器等多项重大课题研究,取得了重大成果,并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年青的兵工专家,为国防现代化和改善我军装备作出了重要贡献。

吴运铎以身许国,抛却个人生死,“虽九死其犹未悔”,将生命的分分秒秒熔进革命的火炉,融入建设的大潮。为了制造武器、确保前线作战顺利,吴运铎冲锋在前、撤退在后,几次走在死亡边缘,但是死亡的威胁从来没有阻挡他前进的步伐。他一生多次负伤,失去了左手、左眼,右腿被炸残,经历过20余次手术,身上遍布100多处伤痕,体内留有几十块弹片,腿上的关节长期被石膏绷带固定,已经硬化,走起路来都是直直的……仍然心挂科研,身赴一线,忘我工作。1951930日晚,周恩来总理握着吴运铎的手说:“你就是中国的保尔·柯察金。”

《把一切献给党》结尾,吴运铎感人至深的一段话,既是激励别人,也是勉励自己,至今读来,依旧感人至深,让人热血澎湃、激情燃烧:“亲爱的同志们!我们每个年轻人,都应该是生龙活虎、精力充沛的战士,随时准备到最艰苦、最困难、最需要的地方去。我们要永远记住毛主席的教导,做一个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高尚的人、纯粹的人,把我们的力量、我们的智慧、我们的生命、我们的一切,都交给祖国、交给人民、交给党吧!从人民和党那里,我们将获得无穷的力量,去移山倒海,开发矿藏,修建水闸,征服沙漠,把我们祖国建设成美丽的花园……”

从影响中国到走向世界

《把一切献给党》一出版就不胫而走、风靡全国、洛阳纸贵、一版再版,至今累计出版1000多万册,成为一代又一代人的人生指南。邓颖超将其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红岩》并列,称赞它为一代代青年提供力量源泉,指引人生方向。

雷锋读完《把一切献给党》深受感染:“吴运铎是我的学习榜样,我要像他一样长大后努力工作,把一切献给党。”

天津人民艺术剧院导演沙惟读完《把一切献给党》,深受感动,将其改编为同名话剧、搬上舞台。沙惟说:“话剧于1959年春在东北一天演出3场,共演了200多场。观众夜间两点还在看话剧。”后来,该剧在天津人民艺术剧院演了400余场,受到了观众欢迎。紧接着,上海人艺、武汉人艺等全国十几个专业院团都上演了百场以上。

河南石油勘探开发公司某厂青年工人张海龙对《把一切献给党》感受深刻,1983年,专门至信吴运铎:“在我看过的小说中,就数您的自传在我头脑里刻印得最深……虽说当时我对许多事情都不甚理解,然而您献身于共产主义的精神,却深深地打动着我的心,无论是以后在学习上、工作上或其他方面遇到困难波折,您置个人的一切于不顾,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顽强战斗的一件件事迹,却时时鞭策着我去战胜困难。”

张海迪对《把一切献给党》感情特别,曾深情对吴运铎说:“这些年,我非常感谢您,是您的《把一切献给党》那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力量。”

吴运铎不仅是事迹感人的大英雄,作品影响深远的知名作家,还是热心革命传统教育的老爷爷,尤其让青少年倍感亲切、真心敬仰。他说:“要让红旗飘万代,重在教育下一代。”1982年离休后,他不辞劳苦,到机关、工厂、学校、商店作报告上千次,听众多达10万人。住院时把病房当课堂,接待少先队员过队日、共青团员上团课、解放军战士学传统。还和高士其等人倡议在北京建立青少年教育协会。当医生和妻子劝他休息时,他总是说:“共产党员一息尚存,就要为党工作战斗!不然活着还有什么意义?”他发表了上百篇文章,完成了《人生絮语》《和青少年谈道德修养》等5部书稿,与青年谈理想、人生、前途、情操,热情鼓励青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在生前的最后几个小时,还在病房里接待了几批来访的群众。用行动践行自己的铮铮誓言:“只要我活着一天,我一定为党为人民工作一天。”

《把一切献给党》在中国广受欢迎,在世界也很有影响,先后被翻译成俄文、乌克兰文、蒙古文、朝鲜文、日文、英文、德文等多种文字,成为媲美苏联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优秀作品。作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的妻子,奥斯特洛夫斯卡娅曾当面告诉吴运铎:你的斗争经历和“保尔”很相似,你们都是具有坚强意志、顽强毅力,为人民的事业而献出一切的布尔什维克!

从建国热销到滋养今人

《把一切献给党》出版至今,经久不衰、穿越了时空,小说先后改编成图书、歌曲、话剧、电视、电影等多种表现形式,受到不同年龄段受众的广泛欢迎,成为红色教育的必选教材、成为人们精神大餐里的经典料理。

作为人民兵工精神的重要载体、作为传承红色基团和优良传统的精神宝库,《把一切献给党》在兵器行业具有深厚群众基础,对兵器人影响至深;对这部红色经典,兵器人倍感亲切、耳熟能详,学习的收获如阳光遍洒每个人的心中,大家的感悟如长江之水滔滔不绝。

上海电控研究所党委书记沈有余说:“在吴运铎他们的时代,武器装备追求的是打得响、打得准、打得远。今天电子对抗已经成为武器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无声、无息、无边界作战成为重要的战争形态。虽然时代进步了,作战模式变了,装备的形态不同了,装备技术全面升级了,但目的都一样,都是为了‘能打仗、打胜仗’。特别是强调科技自立自强的今天,必须大力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必须厚植‘九死一生、百折不挠’的韧劲,必须大力弘扬‘敢为人先、勇攀高峰’的优良传统,把个人成长融入到加快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壮丽事业中,为实现建军百年奋斗目标砥砺前行、建功立业。党组把人民兵工史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体现了我们兵器特色,呼应了党员群众心声,我们一定按党组要求,把人民兵工史学习好,把自身的红色资源保护好、利用好,让‘把一切献给党’的人民兵工精神在电控所生根开花、代代相传。”

湖南云箭党支部书记杨波说:“‘把一切献给党’的人民兵工精神,永不褪色,永不过时,永远具有融入骨髓、深入灵魂的感召力,是我们基层党务工作者组织群众、号召群众、激励群众最有力、最明白、最经典的语言。当下,我们生产任务重、智能化转型压力大,也正是我们赓续辉煌、建功立业的好时候,迫切需要用优良传统滋养初心,用人民兵工精神激励我们挑战新纪录、创造新奇迹,让百年云箭在新时代再展雄姿,成为巩固国防安全的坚强后盾,成为捍卫和平成果的国之利器,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安全屏障,成为‘关键时刻听指挥、拉得出,危急关头冲得上、打得赢’的基本队伍。”

兵装院党员韩晓文说:“‘把一切献给党’生动体现了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和人民兵工的红色底蕴,我们兵器人今天深入学习《把一切献给党》,就是要继承对党忠诚的优良传统,光大忘我工作的钻研精神,坚守永不懈怠的无悔追求,当好红色基因的传承人、人民兵工事业的接班人、推进‘133’战略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铺路人,为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科技企业集团作出自己的贡献,推动人民兵工事业风雨无阻朝前走、乘风破浪开新局。”

兵器之友

网站简介:兵器之友是中国兵器报主办的网站,是中国兵器报宣传报道工作的延伸,是展示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和各成员企业科学发展的重要媒体,实现了报纸上网,网报互动。

中国兵器报微博

关于我们

  •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9:00-17:30
  • 联系电话:023-68770767
  • 电子邮箱:bqzy@bqb.com.cn
  • 通讯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大坪长江二路77号

小黑屋|兵器之友 ( 渝ICP备05012515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