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铸剑 右手杀敌 ——记长征中的人民兵工 在浩浩荡荡的长征队伍中,有这么一批人:战斗激烈时,他们像战士一样奋勇杀敌;战斗结束时,他们迅速架起门板或用马鞍子拼组工作台,开始修理枪械;过草地时,野菜被吃光,他们就用随身携带的钢丝制成鱼钩,钓鱼充饥。左手铸剑、右手杀敌,一身三任的他们,就是长征中的人民兵工战士。 据史料记载:从江西苏区出发的中央红军总兵力86859人,携带马步枪29153支、短枪3141支、重机枪357挺、轻机枪294挺、自动枪28支、冲锋枪271支、迫击炮38门;携带梭镖6101根、大刀842把、刺刀17552把;携带马步枪子弹1418200发、短枪弹72891发、手榴弹76526枚、重机枪弹151509发、迫击炮弹2473发。 透过上面一系列详实的数据,不难发现这样的事实:长征出发时,红军是三个人共用一支枪,平均每支枪不到50发子弹。不难想像长征途中,相比缺衣少食,全靠战斗获得武器补给的红军战士,武器弹药完全称得上奇缺。现在我们一些影视作品,红军战斗时,战士人手一枪不说,子弹像倒豆子一样一倾而下,源源不断。这样的描述,不管出发点如何,都是与史实脱节,与臆想有关,于后人有害。 所以毛泽东在长征刚刚结束时,对前来采访的斯诺说:“我们的基本方针是依赖帝国主义和国内敌人的军事工业。伦敦和汉阳的兵工厂,我们是有权利的,并且经过敌人的运输队送来。这是真理,并不是笑话。” 正是基于红军武器极度短缺的实情,长征前夕,中革军委总供给部成立军工局,统一领导苏区军工生产,将官田兵工厂弹药科和枪炮科搬迁到瑞金冈面,成立中央红军兵工厂。在红军准备战略转移的日子里,兵工厂开足马力,加紧生产,努力为红军远征提供更多更好武器弹药。 中央红军出发时,瑞金中央红军兵工厂100多人留下跟随红军就地打游击,其余560多人被编入中央红军后勤纵队,分3批踏上漫漫征途。第一批出发的60余名兵工战士带走各自的修理工具和两部上好机器;第二批出发的兵工战士带走一切可以带走的机器设备,并将无法带走的埋在地下;第三批出发的兵工战士为不让敌人在此制造武器,毅然烧毁他们亲手创建的厂房。 红四方面军开始长征时,兵工厂人员少数留在当地打游击,大部分随军长征。红军第2、第6军团主力于1935年11月离开湘鄂川黔根据地,开始战略转移,兵工厂技术较好的工人,按连、排编制,由供给部领导,随军修械。 留在南方各省游击区的兵工战士,一手拿锤,一手拿枪,边生产,边战斗,跟随游击队,与敌人周旋在福建、江西、湖南、湖北、广东、河南、安徽、浙江、贵州等省边界地区的丛山峻岭之中,渡过了艰苦卓绝的3年游击战争。国民党视游击队为心腹大患,在加紧军事“围剿”“清剿”的同时,还采取“并村”“联保”等办法实行“车干水抓鱼”的战略,企图割断红军游击队与人民群众的鱼水关系,达到消灭游击队的目的。游击区仅存的一些小兵工厂和修械所也一再遭到破坏,人员逐步减少,但多数仍坚持生产。如闽北红军兵工厂,在红军长征后留下50多人,随游击队活动,多次突破敌人包围,辗转在闽赣边界山区。1935年冬工厂被围困在崇安县桐木北坑十多天,陷入极端困难的境地,渴了吃口雪,饿了以树叶草根充饥,但没有人叫苦,最后终于突破敌人包围,重新组织生产,保证了红军游击队枪支弹药的供给。浙江开化县天堂山兵工厂除修械外,还打造一批刀矛等武器,支援了方志敏率领的抗日先遣队。抗日战争爆发后,这些游击区小型工厂和修械所,按照国共两党协议,走出丛林,改编为新四军的兵工厂或修械所。 踏上长征路,一路相随的是,天上敌机狂轰滥炸、地上重兵围追堵截,大批兵工战士为保护军工生产设备而牺牲,部分人因缺衣少食而饿死冻死,像千千万万个红军烈士一样,为长征的最后胜利贡献了自己的全部心智,流尽了最后一滴血。尽管他们中有些人连名字都没来得及留下,但他们的功绩永彪史册,他们的精神永远激励后来人。 生死考验接连不断,兵工战士无所畏惧,他们舍生忘死,为保证红军战斗力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行军时,背自己的行李,扛工具,步步紧跟部队走;每到宿营地,支起门板就修枪,在野外露宿,找不到门板,就架起马鞍当工作台,保证把部队打坏的枪支随时修好,经常几天几夜不休息,而且随时准备迎战来犯之敌。甚至,他们还利用短暂的休整时间,组织生产。像1936年秋,红四方面军长征到达甘肃,按中央军委指示,他们主力组成西路军。原通江兵工厂长征到这里的150多名兵工战士即组成西路军兵工厂,随军转战于河西走廊一带,为部队修枪、造手榴弹和鬼头刀等。曾在一条山、永昌县、山丹县、临泽县、倪家营子等地立足生产。冬季的河西走廊,风沙滚滚,天寒地冻,兵工战士和红军战士一样,穿的是单衣草鞋,吃的是带皮的谷子面和糜子面。在倪家营子时,水池里的冰块吃完了,连水也喝不上,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大家同仇敌忾,坚持生产,用特制的麻尾炸弹对付敌人的牦牛阵和人海战术,获得了成功。这种炸弹被红军战士称为“救命弹”。 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时,幸存的兵工战士只有20多人;跟随红二十五军长征的兵工战士有七八十人,到达陕北时仅剩1人;红四方面军通江兵工厂随军北上的战士有七八十人,到达陕北时只剩14人。 理想不灭,奋斗不止。长征保存下来的人民兵工火种在抗日的烽火中开始熊熊燃烧。1938年3月,中央军委成立军事工业局,总参谋长滕代远兼局长,随后各抗日根据地纷纷组建了自己的军工组织机构和军工企业。1938年11月6日中央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提高军事技术,建立必要的军火工厂,准备反攻实力。” 人民兵工响应党的号召,以坚如钢铁的革命意志和敢于牺牲的无畏精神,艰苦创业,自力更生,勤奋钻研,勇于实践,在交通困难、资源贫乏、没有现代工业基础和缺乏外援的山沟、水边建设兵工厂,从零起步到逐步形成了按专业分工、比较正规、相互配套的军工生产体系,基本实现了“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到“没有枪、没有炮,我们自己造”的伟大跨跃,锻造了根据地发展到哪里,人民兵工就建到哪里,人民解放事业拓展到哪里,人民兵工就贡献到哪里的人间奇迹。今天,人民兵工已经由单一的传统兵器裂变壮大为涵盖核、航天、航空、船舶、兵器、电子等行业的国防科技工业,成为国家安全和国防建设的脊梁,承担着支撑国防军队建设、推动科学技术进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神圣职责,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新长征中奋勇向前、再书精彩。 |
中国兵器报微博
小黑屋|兵器之友 ( 渝ICP备05012515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