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兵装 融会时代 ——中国兵器装备集团融媒体建设周年观察 这个春天,对兵装新闻人来说很不寻常。 2月26日,兵器装备集团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党组书记、董事长徐平肯定了兵器装备集团媒体融合发展的新进步,强调要推动媒体融合向着更高质量发展,为质量提升“365”登高行动插上融媒体的翅膀。 3月6日,兵器装备集团总经理、党组副书记龚艳德调研中国兵器报社,肯定报社融媒体建设取得的成绩,要求新闻宣传工作要与时俱进,新媒体传播坚持内容为王,打造符合新时代新要求的融媒体平台。 3月26日,兵器装备集团召开组织与宣传思想工作会议,集团公司党组在家全体成员出席。会议对包括融媒体建设在内的组织与宣传思想工作进行了最新部署,指出要融入中心、服务大局,着力唱响高质量发展主旋律和最强音。 如果从去年4月3日正式上线算起,在兵器装备集团双微平台运营周年将至的时节,集团公司在一个月内3次对新闻宣传工作进行擘画部署,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站在融媒体发展的历史风口,认真践悟笃行集团党组的殷殷关切和深深寄望,全面检视过往、洞悉融媒态势、提升传播质效,是当前兵装新闻人亟待破解的紧要课题。 看全年:加速融合,进步凸现 回望来路,感知岁月风尘。所有抵达,皆因目标引领。 2014年8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深改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媒体融合”首次有了纲领性文件,首次成为国家行动。这一年,被称为“中国媒体融合元年”。 时不我待,号令催征。 2015年阳春三月,中国兵器报微信公众平台宣告正式上线运行,成为报社开通门户网站、微博后,在新媒体运用上的又一重要举措。2018年3月21日,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官方微博上线;4月3日,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微信公众号由中国兵器报微信公众平台迁转粉丝上线运行。这一年,也被兵装同仁视为“兵装媒体融合元年”。 一年来,在媒体融合的时代大潮中,受托运维兵器装备集团双微平台的中国兵器报社,在集团公司领导和党群工作部的关心指导下,以革新求变的使命感、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筑平台、强内容、健机制、创形式,开启了从“相加”到“相融”的“加速跑”。这一年,我们牢牢把握“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牢记新闻舆论工作48字职责使命,着力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努力讲好兵装企业故事,不断提高新闻宣传质量和舆论引导水平。积极探索与中央企业、军工集团相匹配的融媒发展路径,报社在开通和运维管理集团公司双微平台基础上,成功改版兵器之友网暨新增手机版亮丽上线,媒体矩阵同频共振,主流声音同向发力,逐步形成了“一报两网两微三刊”宣传平台,传播成效和可喜变化得到了集团领导高度肯定和受众广泛好评,探索出了一条具有兵装特色的媒体融合之路。 数字是最好的证据,事实是最好的说明。 一年来,兵器装备集团微信平台多项数据刷新历史。尤其自去年10月份以来,新媒体传播频次与质量稳步提升。 ——兵器装备集团微信平台全年推出信息251期510条,单条平均浏量1805.6,而上一年这两项数据分别为143期295条和957.5。其中,2018年10月前推出信息230条,总点击量231303,单条平均浏量1005.7;2018年10月至2019年3月推出信息280条,总点击量680540,单条平均浏量2474.7。 ——兵器装备集团微信平台在中国企业媒体指数月度排名榜中呈总体向好态势,由期初半年的月均排名216位,跃升为近半年月均排名119位,去年11月更是首次进入前百强居第97位。 ——2018年10月15日,兵器装备集团首次荣登“央企头条”热搜榜,在央企网络传播热度指数增长幅度周榜上,集团公司热度增长812.89%,增幅居央企第三。 ——截至目前集团公司微信公众号粉丝量超过32000,是期初粉丝量的2.58倍;推出的消息浏览量屡创新高,“兵器装备”惊艳亮相珠海航展、兵器装备集团亮相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兵装相册等消息短时间内浏览量均突破15000,其中珠海航展消息24小时内浏览量突破20000。全年推出“万人迷”消息12条,其中2018年10月前1条,10月至今年3月11条,远高于此前的每年1~3条。 “我会记住2019年3月20日这一天,在我的印象中,这至少是近半年来我们第一次能够准点下班。”小编王莹告诉我说。 是啊,很多成绩的背后都是困苦,我们也要为兵装集团党群工作部和兵器报社的“兵小壮们”记上一小功。新闻的第一时间,标刻着他们的敬业与奉献。他们的第一时间不属于自己,而属于新闻事件和新闻受众,这是他们的时针,这是他们的行动时刻。无论春夏秋冬,还是白天黑夜,他们24小时在岗,随时行动就是常态。这不,2018年的11月8日凌晨,他们就是在办公室里度过了记者节的第一寸光阴! 观现状:喜中有忧,任重道远 近年来,兵装集团媒体融合在攻坚克难中跬步疾行,总体上呈现多点突破积极向好态势。应该说,目前全行业融动向上的氛围正浓,但仍有部分单位对融媒体建设重视程度不够,实际进展也十分有限。记者结合对集团公司和成员单位新媒体建设的探访认知,就当前存在的问题归纳有四。 一是在思想意识上,存在着“或冷或热”的倾向。总体看,集团公司党组以前所未有的重视程度支持新媒体发展,各成员单位融媒体落地速度也明显加快,统计显示,60多家成员单位至少拥有一种新媒体平台并开展相关建设工作,占比高达93.33%。这其中,微信平台建设情况最好,覆盖率为91.66%,客户端建设情况相对较差,覆盖率不足20%。有13.33%的单位实现了“两微一端”的融媒体全平台建设。但各成员单位发展状况、资源禀赋存在较大差异,融媒体投入、建设水平也各有不同。记者在成员单位采访时发现,还有个别成员单位领导仍未关注集团公司微信公众号。 二是在平台建设上,存在集约整合不够的问题。在组织架构上,缺乏顶层设计,各单位融媒体多由党群部牵头,绝大部分采用自办模式;少数单位还将重大新媒体产品策划制作和平台开发、后台运维等工作,委托给第三方公司,本单位仅需专注于内容生产。无论哪种形式,目前多数成员单位融媒体运营管理呈现“九龙治水”的特征,缺乏平台联动。已经建立公众号的成员单位,往往任由二级部门“各自为政”、多端发声,一个单位拥有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微信公众号和微博账号的现象不在少数。在功能及内容建设上,一些融媒体平台功能基本健全,栏目设置相对完整。但不少新媒体平台内容不精、运行乏力,有的存在一周以上未更新的情况,很多平台粉丝数或信息浏览量还不足500,影响力极为有限。此外,原创性与互动性不足也是不少单位融媒体的诟病,相关平台多选取传统媒体报道、网络组稿或来稿照推,很少进行二次加工后发布,缺乏新媒新语,形式不靓,很少关注了解受众需求和社交互动。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平台内容同质化严重,媒体“僵尸号”隐现。 三是在队伍建设上,融媒体人才数量不够素养不高。融媒体建设与平台运营专业人员紧密相关,内容生产、传播等环节需要运营者掌握图片处理、视频剪辑、数据可视化等多类新媒体技术。但调研发现,多数单位媒体平台运营人员为在编兼职,很多单位只加任务不加人。他们既需承担原有岗位工作,又要兼顾融媒体平台的内容发布和维护,严重掣肘新媒体平台运营质量。包括中国兵器报社在内,融媒体运营和管理人员年龄普遍较大,53%的平台运营人员分布在35岁~50岁年龄层,“90后”年轻人较少。这批人员对媒体的认识和理解更多停留在传统媒体时代,对新技术的接受和运用能力较弱,生产出的内容难以适应新媒体环境。此外,大多数单位均还没有制定引进相关人才的计划,必将进一步影响运营团队专业化水平的快速提升。 四是在技术支撑上,从“物理融合”向“化合反应”之路还很长。加快推进融媒体建设,难在平台能力建设,而报社和各成员单位均才刚刚起步。从长远看,多维度推进新闻宣传从相“加”迈向相“融”,必须完成融媒体中心机构设置、流程再造、人员整合、平台搭建、新媒体矩阵建设等一系列工作,在数据化、智能化、移动化、一体化的媒介深度融合上,不断进行新的实践和探索。对照统一搜集线索、统一指挥调度、统一协调资源、统一流程管理、统一绩效考核的“五统一”,实现新闻产品深入融合、内宣外宣传播融合、技术系统共享融合、策采编发流程融合、采编人员技能融合“五融合”,我们目前策采编发的流程,更多是借助互联网或物理介质远程到达,而非同一平台的一体化流转实现,其相融程度和应用功效相差甚远。 向未来:笃定登高,融会时代 当今时代,信息技术和社会生活融合度越来越高,媒体发展正呈现出融合化、移动化、智能化和场景化的趋势,未来媒体发展还将在新思维、新空间、新交互等方面持续发力。这里,记者秉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就上述融媒体发展涉及瓶颈问题和业态考验,浅谈施策路径。 第一,抓住打造“中央厨房”这个核心。业界认为,“中央厨房”已成为大数据背景下未来媒体发展的典型应用和重点工程。“中央厨房”原指餐饮制造业中统一采购、统一配送、标准化生产的菜品配送模式,强调食品制作的标准化和口味的一致性。人民日报“中央厨房”获评2017年大数据优秀应用案例,被誉为媒体融合的样板间和龙头工程。报社在充分运行维护好原有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平台的基础上,将参循“中央厨房”的理念和融媒体发展的需求,着眼长远、对标典范、依托外力、分步推进。聚力报社“中央厨房”建设,注重“新旧融合、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发布、多途联动”,实现信息采集、深度策划、新闻编发、数据管理等功能分区,在流程再造和资源统筹上实现效率效能最优化。着力提升产品多样化和内容高质量,将报网微端平台有机结合,融入微视频等多种形式和技术手段,打造全媒体传播矩阵,以建成融合媒体形态、传播形态和产品形态的未来媒体新型生态系统。 第二,把握内容为王这个关键。在新闻传播实践中,内容生产永远处于整个传媒产业链和价值链中上游位置。内容为王虽然长期被众多传统媒体奉为圭臬,但它本身没有定论,而是不断发展的概念。当前,随着媒体融合进入“深水区”,内容为王的内涵也发生了新的变化,更多是指那些具有创新个性,不能被迅速复制的内容,新闻内容应该定义为“内容生产+产品包装+渠道占有”为一体的广义内容。为此,我们的融媒体平台更应在界面友好度、受众体验、产品活力、内容趣味等方面加大策划、下足功夫,以增强互动性、关注度、吸引力,最终提升平台影响、增强受众粘性。 第三,壮大人才队伍这个根本。要强大报社自身力量,也要巧借同业存量。报社将充实配备新媒体专业人员和相应设备,形成分班生产的模式。以人为本,从整合采编业务队伍、再造采编流程模式等方面加强深度融合:逐步推动传统媒体人成功转型,力争让采编人员成为采、摄、拍、写、编的“全能选手”,以满足融媒体环境下的多种传播需求;通过加强对采编流程再造,开发适应融媒体环境的发布载体,利用专业或小型器材,独自进行摄影、录像等形式的报道,实现一线记者“即拍即传”,后台编辑“即采即编”,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以及新闻传播的时效性。同时,也要盘活各成员单位新媒体资源存量,共同办好兵器装备集团融媒体平台。在涉及成员单位的重要新闻产品生成上也可以采取“合作生产”模式,实现资源共享、技术共用、人才共用、内容共通。必要时,深化与第三方新媒体公司的合作,以解决技术生成力量薄弱等问题。 第四,用好考核激励这个杠杆。在集团公司党群工作部的统一领导下,畅通总部与成员单位的界面,推动全行业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互为流量导入口,创新工作联动机制,重塑高效生产分发流程。制定实施集团公司新媒体管理办法和关于提高新媒体关注度的实施办法,搭建集团公司官方新媒体大平台,推动形成纵向联动、横向互动的传播矩阵。健全集团公司新媒体“1+X”专兼职采编传播队伍,确保新媒体大平台建设和运行工作落实到人。严格考核激励机制和月度通报制度,着力解决“你发我看”“看与不看无所谓,转与不转一个样”问题,促进各种报道资源充分共享、各种媒体互联互通、各种服务互相支撑。 回望来路,自审思进;立定眺远,奋发有为。全行业新闻宣传战线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导向为魂、移动为先、内容为王、创新为要,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做大做强主流舆论,为推动实施质量提升“365”登高行动、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军民结合型企业集团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良好舆论支撑。 |
中国兵器报微博
小黑屋|兵器之友 ( 渝ICP备05012515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