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笔者去上海嘉定区调研外来人口服务管理创新,没想到当地推荐的第一个看点竟是联群村的“点勤式”服务。所谓“点勤”,就像点名一样,由专人每天上门,对租房人员各种信息进行查看登记。“人盯人”的土办法也是创新之举?“别看是个土办法,但易操作,很管用”,区委干部的回答,给人启发。 不管黑猫白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社会治理创新,关键不在于手段、方式的新与奇,而在于成本、效率的降与升,衡量的标尺是实效。只要符合当地实际,真正发挥作用,那些敲开万家门、面对面唠嗑的土办法、笨方法,为什么不可以用?相反,倒要警惕在创新语境下,那些挖空心思标新立异、唯“出新”论英雄的不良倾向。 比如,某地公共服务搞了个“智能中心”,用了很先进的信息化手段,领导跑去看,一块很大的屏幕,十几个接线员坐着,但从头到尾,桌子上的热线电话一个也没有响过。群众评价:技术上去了,和百姓距离也拉开了。其实,不只是社会治理创新,在一些领域,为创新而创新,甚至乱搭“创新花架子”的问题也屡屡存在。 有的新思路、新口号频出,但与实际情况一对照,却是天马行空,根本落不了地;有的片面追求轰动效果,凡事硬要弄出新花样来,只要能大放“异彩”、引起“注意”,就不计成本、不问成效地折腾;有的换个新瓶装旧酒,出台的措施“看上去很美”,却解决不了实际问题;有的对要害问题退避三舍,却在细枝末节上大做文章,看似风风火火,实则原地踏步。这些浮于表面、流于形式的所谓“创新”,其实是只求“面子”新、不管“里子”旧,骨子里还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那一套。 毛泽东同志曾批评一些人“有哗众取宠之心,无实事求是之意”,这句话正适用于那些热衷“花架子”式创新者。一些人只想“栽盆景”,不管“种苗圃”;只想汲汲于出经验、树典型,不愿孜孜于解难题、啃硬骨头,从思想上说,源于政绩观出现了偏差。一些干部片面追求显绩,不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情,以“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的视野来看待创新,结果只有表面光鲜,而无实效。从作风上说,根子在脱离实际、远离群众。没有真正沉下心来深入基层一线,没有诚心诚意倾听百姓心声,也没有吃透现实中的矛盾问题,在这样的基础上搞创新,正如盲人骑瞎马,怎能不误入歧途?这样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创新”,对深化改革又有多少意义? 古语云:养成大拙方为巧,学到如愚始知贤。难忘上海虹储居民区那一溜儿橱窗,长长的志愿者名单,随时向居民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自家小门随时向社区敞开”,为何能做到?居委会干部们打的就是“三五牌”——“五必访、五必问、五必记”,下的是走门串户、“婆婆妈妈”的实在功夫。有求真务实的态度,有抓铁有痕的实干,创新之树才能扎根于实践沃壤,结出掷地有声的硕果。 |
中国兵器报微博
小黑屋|兵器之友 ( 渝ICP备05012515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