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小外孙攻书,能哄住他安安静静呆20来分钟就行,没有必要搞什么“学习计划”。一会儿汉语拼音,一会儿英语单词,一会儿《三字经》,一会儿《弟子规》,随便播放。小家伙则是“来者不拒”,你放什么他看什么。 有一天,小家伙居然主动提出“我要看《弟子规》”。于是,赶紧找出来,把正在播放的汉语拼音换掉。可能是背景动画有“猫和老鼠”、“梅花鹿”的缘故,小家伙立刻就安静了。当然,我也得陪着学习《弟子规》了。没有想到,倒也获益匪浅。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对教育下一代如何成长的问题,人类社会,古今中外,没有例外。只是由于教育思想的差异,培养目标的不同,效果大相径庭罢了。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我们一直认为是老祖宗留下来的传统,这其实是一种误解。《弟子规》总叙有言:“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就是说,一个人,首先要学会孝敬父母,友爱兄弟。今天的孩子,大多数已经没有兄弟姐妹可以友爱,但是,教育他们现在友爱同学,今后友爱同事还是必要的;其次是学会谨信,就是说话做事要小心谨慎,安全第一;同时,要说话算话,讲究信用;要有爱心,博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这些素质具备了,就可以在社会上安身立命。如果自身智力和家庭财力有剩余,就可以去学习文化了。《三字经》也讲“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就是说一个人从小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学习许多为人处世的礼仪礼节和基本知识。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爱的道理,其次是增长见闻,知道基本的算术,能够认识阅读文字。 怎么看,我们的老祖宗都没有要求孩子一定要“成龙”“成凤”,成名成家,考“状元”,中“举人”的意思。这其实与西方现代教育思想是基本一致的。《英国小学生守则》第一条就是“平安成长比成功更重要”,也没有要求孩子一定要“刻苦学习”,“样样考第一”。 那么,需不需要教育、鼓励、支持孩子成才成功呢?答案是肯定的。《三字经》里讲“昔孟母,择邻处”,强调了学习环境的重要性。孟老夫人为了“亚圣”成才,就搬了三回家。“今孟母,择校处”,今天的父母就需要去买学区房了,但一定要量力而行。如果这事办不到,也一定不要在家里打麻将。“教之道,贵以专”,既要专心学习,刻苦钻研,“头悬梁,锥刺股”;也要专业发展,方能成为“学霸”。《三字经》讲了许多“励志”故事,“如囊萤 ,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等等,都是鼓励孩子认真学习,努力成才成功的。 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吸收世界文明有益成果,应该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价值取向。就拿教育改革来说,根据教育部文件要求,到2015年,北京等19个大城市所有县(市、区)实行划片就近入学,100%的小学划片就近入学;90%以上的初中实现划片入学。而且“小升初”也不用考试了。就是说,首先是保证每个孩子平安成长,安全第一,不坐或少坐公共汽车、校车,就近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初中毕业以后,基本能够求职谋生,安身立命。“有余力”的,则考高中,读大学,继续深造,能走多远走多远,能飞多高飞多高。这与中华传统教育“有余力,则学文”的思想是基本吻合的,也与国外“平安成长比成功更重要”基本相通。 不过,《弟子规》远没有《三字经》那么好背诵。小家伙到现在,也只能背“总叙”。 |
中国兵器报微博
小黑屋|兵器之友 ( 渝ICP备05012515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