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一盏橘灯,捧一盏清茗,一页页翻开毕淑敏的散文集——《心灵与阳光同行》,一行行墨迹缓缓划过心间,娓娓道来,不禁让我陷入静静的夜思。 我们这样的年纪,正是不尴不尬,要说成熟稳重,似乎还有点笨手拙脚的青涩;要说稚气未脱,又是该顶天立地,回馈家国的阶段了。在《知乎》上看到这样一段问答,问:为什么很多年轻人愿意到北上广打拼,即使过得异常艰苦,远离亲人,仍然义无反顾,将父母置于何处?一位知天命的老人很潇洒地回答:年轻人在外打拼还惦记父母是好事,但也不要太把自己当回事,去忙自己的事情吧,老人也应该有自己的物质追求和精神世界。年轻人反哺心切又无能无力,家长不愿子女难过,哄些好话,努力排解彼此的消极情绪。最后一句话,直戳心窝,真是又难堪又心酸。 后来读毕淑敏的《家问》,看不同的人对家的观感:年轻人说家是粉红色的玫瑰,有刺更有蕾;中年人说家是心灵与肉体的港湾,是脱去疲劳的热水澡;老年人说家是黄昏湖边的搀扶,是墓前的一枝黄菊;养家的人说家是一条暗地里逼你不断挣钱的鞭子,直抽得你遍体鳞伤;恨家的人说家是挂在你项上的枷锁,是自卖自身的契约;恋家的人说家是树上的喜鹊窝......这样恰切,带着淡淡温存,泪中带笑,这就是家的魅力吧,永恒的责任与温度! 每一次回家,既是放下工作的疲乏,又不可避免地被亲朋好友、三姑六婆围绕在对象、结婚的话题所烦扰。我们这一代人,除了极少数家境好的,极少数有所成就的,往往不敢恋爱,不敢想亘古不变的房车婆媳问题,不敢想推陈出新的奶粉幼儿园问题,太多的现实早已戳破了不切实际的粉红泡泡。每每和朋友谈起,总是一片叹息声。大家似乎都已经不再相信爱情了。毕淑敏在《修补爱情》一文中说:“我们既是爱情的制造者,也是它的使用者和维修者。”没有一成不变的爱情,在一瞬灿烂的烟火后,始终要归于柴米油盐,小吵小闹的平稳生活,这才是爱情和婚姻最终的归宿吧。 无论是家人殷切的期盼,还是自我必须的坚强,都鞭策着我们不断自我提升。在这个钢筋混凝土的丛林里,我们如刚刚离家的小兽睁着惊惶的双眼,跌跌撞撞地走在成长的道路上,躲避猎人的捕获,学会自己觅食,受了伤独自舔舐伤口,一天天茁壮。近日仓皇扫过一篇文章《父亲和路》,言辞淡淡,却情真意切,不敢近窥,概因文首作者为父亲送葬的寥寥几笔勾勒,在以前不过是催泪弹似的别人的故事,于现在却变成了为小姑送葬时的一幕幕回忆。如何能在经历了生死的刻骨哀伤后,还能以这样从容的笔调描摹那时那刻,此心此情。有人探究格式文笔,本无可厚非,于我辈心有戚戚焉者,却仿若宝哥哥林妹妹于晴雯牌位前对《芙蓉女儿诔》用词典故的争论,不由令人黯然神伤。然于历经世事悲喜沉淀者,剖于人前的,已是厚厚的痂脱落后留下的淡淡伤疤,任人评头论足,亦不过天边流云,指尖滴露,难扰我心。 毕淑敏鼓励女子要有表面上水波不兴骨子里铮铮作响的风度,该硬时坚如磐石,该软时绵若无骨,内心平和,勇敢坚定。女子本柔弱,却也当有一颗勇敢的心。真正的勇敢,是雨打风吹而青云不堕,是随波逐流而锦帆不倒,是看到了这世界可卑可鄙处,仍能保持一颗平和的心,予人予己以振奋和希望!世道固然艰难,不过于外;内心而言,女子以柔克刚的坚韧,对幸福的勇敢追寻,对未来的不懈奋斗,才是真正的现世安宁,岁月静好! |
中国兵器报微博
小黑屋|兵器之友 ( 渝ICP备05012515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