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上班,早上的时间总是特别的紧,一般情况下都是掐着时间出门,走在路上急匆匆地像个急行军。这天,我刚走到七栋楼下,从身后开过来的一辆摩托车稳稳地停到我面前,“上来,我搭你!”车上的人不由分说,语气果断。“师傅!”不错,她正是我进青山的第一任师傅李英。 本来平时就缺少锻炼,这上下班的路程就正好算是为身体健康买保险了。“不!我走路。”这话从我嘴里冒出来,生硬而坚决。师傅听后面无表情,一轰油门扬长而去。师傅会不会是觉得我是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生我气了啊?望着师傅远去的背影,让我不由得想起了从前的那些日子—— 1996年冬,天寒地冻,可我却被刚分进青山公司变速箱二厂的喜悦之情填充得心里暖烘烘的。父亲听说我被分到车间开磨床,一个劲地说:“好好好,学技术好!”父亲的好友赵叔叔时不时地“传授”我些学徒经验:“进厂后一定要好好尊敬师傅!上班早点去,先把茶给师傅泡好啰,师傅要抽烟的话,还要准备个打火机,随时准备给师傅点烟。”那时候,想像中的师傅在我心里的分量堪比父亲还重要,是千万不可得罪,时时刻刻都得谨小慎微地尊敬着的重量级人物。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师傅传授技能给你,就是给了你一碗饭吃,时时处处尊敬师傅那也是应该的。赵叔叔的这些话一直烙在我心里。 分配到车间,就意味着我马上就会遇到我职业生涯中一个很重要的人——师傅,他(她)将成为我人生转折点上的引路人,赵叔叔以前对我说的那些话马上就要变为现实了,想到这些,心里特别的激动。听说我的师傅由于刚生完小孩,白天要带小孩,车间照顾她上夜班,我吃过晚饭立马就赶到了车间,想一睹芳容。 当我来到车间,看到在那台万能磨床边上站着正在换工作服的女师傅,我惊呆了——太年轻了!比我大不了几岁啊!和我想象中头发花白,烟酒茶均沾的老师傅有着天壤之别。我这师傅年轻、随性,像邻家姐姐。我们之间没有隔辈份的生疏与胆战心惊,与她相处起来就如同姐妹一般,特别愉快。 记得师傅刚教我加工操作的时候,那时,我刚学会一点基本的磨屑加工技术,师傅上好工件,对好刀后,叫我来试试。那感觉就像新战士拿起了钢枪,在师傅瞄准了靶子后,只等着我来扣动扳机。但即使如此,也还是时有产品在我手上报废掉。每当这时,师傅也不气不恼,仍然很淡然地望着我微微一笑,细心地教我如何对刀、进刀、退刀,如何协调左右手的配合操作等等。渐渐地,我才从一窍不懂的“外行”转变成“新兵蛋子”。 刚上手的那会儿,虽然笨手笨脚地速度跟不上,但心里那个激动真是不可名状,慢慢腾腾地在设备上折腾起来。时间长了,师傅走过来对我说:“去休息下,都做这么久了,不能老让你来做啊。”旁边的师姐鲁开莲笑道:“你这种速度,师傅这个月的工时怕是难完成了。”三个女人相视一笑,看来这学徒生涯还任重道远。 师傅不但教我磨工技术,还在生活上也给予我关心与爱护。 那年冬天,天干冷干冷的,我和师傅每天上班都必须光着手装夹工件,一双手全浸泡在切屑液中,当厂房外的寒风一不留神钻了进来,那滋味,真叫个透心凉。 师傅见我翻来覆去地也没两件像样的衣服穿,嘱咐我一定要照顾好自己,别感冒了。快下班的时候,师傅拉着我问道:下班有时间没有,说有几件衣服还好好的,生小孩后长胖了,穿不了,叫我去试试看能穿不。那一刻,我仿佛又回到了小时候快过年时,母亲答应要给我添新衣服…… 那个冬天,是师傅教会了我立足青山,立足社会的本领。如今,快二十年过去了,这期间,由于工作岗位的变换,我又经历了好几任师傅,他们都对我倾囊相授,关爱有加,我在青山的每一步足迹,无不浸透着师傅们的心血与汗水。二十年的风霜雨雪,二十个春夏秋冬,那些沉浸在时光里的温馨记忆,仍然历历在目,指引着我不断前行。 |
中国兵器报微博
小黑屋|兵器之友 ( 渝ICP备05012515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