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开启辅助访问登录
兵器之友 首页 艺苑长廊 查看内容

青山厂•大字号•来凤鱼

2015-7-20 14:11| 发布者: 陈利娟| 查看: 378| 评论: 0|原作者: 牟显忠|来自: 青山公司

1972年初,我和几百知青一道,进入在璧山县当时很牛气的青山厂,过上单身职工的生活。

和初创时期的绝大多数三线企业一样,热火朝天的基本建设已经基本结束,不需要人们再去从事基建劳动,产品投入生产还要些时间。所以,8小时之外,职工们加班加点的时间并不多。当时,也没有什么学习培训,没有电视,没有电影,也没有什么书籍可以读,除了下象棋,也不能搞什么娱乐活动,更没有什么休闲的说法。那么,大量的业余时间做什么呢?有家眷的职工自然十分充实。对于单身职工来说,打发时间,那基本就是散散步了。每天晚饭过后,三三两两的青山职工,便慢悠悠地行走在厂区公路上,大部分是走到与成渝公路连接的地方就返回,有时候也走到大字号。

大字号,虽然位于成渝公路两边,是青杠公社所在地,但实在是太小了。有一所小学,一个农机站,还有每个公社都有的供销社,一个饮食店。可能不到10户非农居民,从不赶场,甚至不像一个正式的地址。我们慢悠悠地走到这个地方,一般是89点钟了,公路上已经没有多少行人,偶尔会驶过一辆汽车。家家都关门闭户,只有那家饮食店还开着灯,虽然并没有客人。

这家饮食店,没有招牌,虽然人们还是叫它“青杠食店”。门前是公路,房后是小河。只有一扇小门进去,45张桌子,地面是真资格的实木地板,只不过是用大头铁钉钉的,到处都是缝隙。我很纳闷:这个地方,前有璧山、狮子,后有来凤、丁家,也不赶场,什么人会专门到这里来吃饭呢?

当然,饭后散步也没有必要天天都到大字号,况且,有段时间我还在外地实习,回青山的时候都很少。有一天,本人从实习地回厂,几个好友又散步到大字号。好几个月没有到这里来了,却发生了令人惊讶的变化。

同样是晚上89点钟,公路上却一字儿排开停满了解放牌、东风牌大货车、吉普车、小轿车等各类车辆。那家饮食店,灯火通明,客人爆棚。厨房也改到前面来了,雪白的夹壁墙,十分打眼。灯光下,一个胖胖的大厨,正忙得满头大汗。

同行的好友告诉我,这家饮食店,几个月前来了一位大号“邓胖子”的厨师,做的鱼很有特色。一传十、十传百,在成渝线上很有名气,不少驾驶员专门算好时间,到这里来吃鱼,把这家原本门可罗雀的鸡毛小店搞得门庭若市,红红火火。

经不住蛊惑,几个朋友干脆决定凑份子去品尝一下。鱼端上来了,果然色香味俱全:草鱼切成块,加以郫县豆瓣、泡椒、干辣椒、花椒为主料炒制,略勾薄芡,淋点麻辣滚油,色泽红亮,集“麻、辣、鲜、香、嫩、滑”于一盘,口感很好,回味悠长。

那时候,“吃喝玩乐”被打成“资产阶级生活方式”,而且,物资匮乏,粮食、猪肉供应紧张,饭店就是回锅肉、红烧肉打主力,许多名特菜谱,只能存在于年纪大一点的人们的“精神牙祭”中,鼎鼎大名的重庆火锅,早就销声匿迹。邓胖子做的鱼,正好勾起了人们对川渝美食的记忆,小小的“青杠食店”,不火都不行。

后来,听说来凤区供销社办的三八食店对大字号这家鸡毛小店的红红火火很是眼红,干脆一纸调令,把邓胖子挖过去了。来凤,千年古镇,鱼米之乡。邓胖子做的鱼,渐渐就成了名动天下的“来凤鱼”。对此,大字号的老百姓很有些郁闷:这道菜,发轫于大字号,本来应该叫“青杠鱼”的。不过,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那时,是来凤领导青杠,叫“来凤鱼”也没有错。况且,当时也没有“知识产权保护”一说,一个厨师,一道好菜,上级说拿过去就拿过去了。

改革开放的春风,使“来凤鱼”如鱼得水,快速发展。书法家杨萱庭手书“鲜鱼美”以后,远近的达官贵人,贩夫走卒都要到来凤吃上一顿麻辣鱼,然后回去口口相传炫耀一番。千年古镇来凤驿焕发了生机,上百家专经营“来凤鱼”的食店从青杠到丁家一字儿排开。在激烈的竞争中,“来凤鱼”品种花样不断出新,从口味分,有麻、辣、甜、酸、荔味、桔味、桂花味、菠萝味等十几种风味;从做法分,有珍珠鱼、琥珀鱼块、椒盐鱼柳、酸菜鱼汤、白玉鱼块、玛瑙鱼肠、虎皮鱼、张口鱼、蘸水鱼、粉蒸鱼、烧白鱼、脆皮鱼以及鱼卵、鱼松、鱼膏、鱼羹等上百款鱼菜,可以摆出“全鱼席”。

差不多也是这个时期,青山厂也开始走出山门,参与市场竞争。要项目,争立项,争资金,争客户,塑形象,工厂需要各个方面的支持,需要各个方面的客人到青山来看一看。但是,青山地处山区,要把关系到工厂前途和命运的北京、重庆的人物请来看一看、考察一番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幸亏“来凤鱼”已经小有名气,于是,“有机会到青山来,我们去品尝一下来凤鱼”,差不多成了那个时期工厂领导、窗口部门负责人邀请客人的“必用语”。工厂的客人日益增多,接待任务空前加大。隔三岔五,总有青山的人带着来自全国各地的客人到来凤品尝“来凤鱼”,点的基本都是客人们很少见的“全鱼席”。当然,青山职工有什么红白喜事、打个平伙啥的,也都选择品尝“来凤鱼”。可以说,青山的发展,“来凤鱼”是帮了忙的;“来凤鱼”的成名,青山人是助了力的。

90年代初,成渝高速公路在大字号打了一个洞,开了一个口,青杠到重庆,立刻缩短为29公里。连个正规地址都算不上的大字号,立刻“黄袍加身”,成了“国家级青杠经济开发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来凤鱼”也大部回归,仍然是青杠经济开发区饮食业一道亮丽的招牌。不过,为了满足人们返璞归真的需要,“来凤鱼”的主打风味,仍然是麻辣鱼,做法仍然是切成条的“坨坨鱼”,什么荔味、桔味、桂花味、菠萝味,什么“全鱼席”,现在点的人已经很少了。

兵器之友

网站简介:兵器之友是中国兵器报主办的网站,是中国兵器报宣传报道工作的延伸,是展示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和各成员企业科学发展的重要媒体,实现了报纸上网,网报互动。

中国兵器报微博

关于我们

  •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9:00-17:30
  • 联系电话:023-68770767
  • 电子邮箱:bqzy@bqb.com.cn
  • 通讯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大坪长江二路77号

小黑屋|兵器之友 ( 渝ICP备05012515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