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开启辅助访问登录
兵器之友 首页 艺苑长廊 查看内容

[抗战故事]在革命“摇篮”里成长

2015-7-30 11:07| 发布者: 陈利娟| 查看: 840| 评论: 0|原作者: 回忆自撰:姚晓山(享年91岁,副厅级离休干部)摘录选编:王巧俭(云箭集团老干办主任)

 

在革命“摇篮”里成长

 

——离休干部姚晓山回忆参加抗战的故事之二

 

1943年“五一”反扫荡胜利后,首长通知我们“组织上决定要你们去延安”。这个鼓舞人心的消息让我们无比兴奋。

但去延安的路很长,要经过河北省的西北部和山西省的北部,要过黄河,经过敌人的几道封锁线。为了不过早的暴露目标,我们多半在深夜行军。记得一次过铁路时,为了不被敌人发现,我们在离铁路一百多里从清早开始一直走到深夜两点,过了铁路继续走到天亮才到了安全地带。刚准备住下做饭吃,敌人追上来了,跟他们打了一仗,后来敌人跑了。担心他们增兵再来,我们只好接着又走了一天,到第二天下午四、五点才在一个大村庄做饭吃。这时我们已经饿了两天一夜了。吃了饭打开背包刚想要睡觉,老乡报信“鬼子快来了”,我们只好打起背包又走了一夜,直到天亮才住下。这一路上生活十分艰苦,所经过的地方老百姓根本无菜吃,但他们对我们很好,把他们泡好不苦的苦菜自己不吃给我们吃。有一天傍晚,我们走到一个村庄,附近种着很多大烟,大烟的叶子很象莴笋叶子,同志们高兴的说“今天不怕没菜吃了”,结果这是毒品。因为产盐的海边都是敌人控制着,解放区的军民只好种点大烟,通过地下工作的同志到敌占区击换点盐来解决军民的吃盐问题。过黄河了,河水浪高水急,一个浪比我们坐的小船还高一米多,随时有葬身水中的危险,真是惊险万分。就这样千辛万苦的行进中,我们终于来到了革命圣地延安。

到延安后我被分在炮弹厂工作,它虽然叫炮弹厂,实际上还生产手榴弹、地雷等,而这三弹的原料也要自己生产。如炸药及做炸药的硫酸、硝酸、酒精、棉花等也要自己生产。我这个既不识字又无一点生产知识的小长工,在组织的培养和教育下开始了学文化学技术、边干还学的生活,也就是在这段时间里,我的右脚负了伤,但我看着经我们手生产出来产品一批批运往前线,又回想到刚参军在炮兵连时有炮无弹不能狠狠的打击敌人的情境时,我的心里就充满了兴奋。

在延安的生活还是比较艰苦的,由于敌人的封锁,棉花特缺,有一年一个冬天,我浑身上下没有一点棉花,棉祆、棉裤、铺的、盖的里边絮的都是延安的原羊毛,这种毛不但没有加工,连洗都没有洗过,盖着穿着都有一股羊粪味,特别是因为羊毛老往外跑,睡一晚上觉起来必须在嘴和鼻子里掏几分钟的羊毛才能开口说话。尽管如此,我却感到十分幸福。因为在这段时间里我不但学习了一些文化知识,成了熟练的技术工人,还在组织的培养教育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员。更幸运的是,在延安我亲眼见到了毛主席。在延安中央大礼堂和八路军大礼堂开过会,看过戏。我第一次看《白毛女》这个剧就是在延安八路军大礼堂看的。每次回忆起这一段往事,我就感到无比的兴奋和自豪……

 

离休干部姚晓山与夫人龚汝慰的合影

兵器之友

网站简介:兵器之友是中国兵器报主办的网站,是中国兵器报宣传报道工作的延伸,是展示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和各成员企业科学发展的重要媒体,实现了报纸上网,网报互动。

中国兵器报微博

关于我们

  •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9:00-17:30
  • 联系电话:023-68770767
  • 电子邮箱:bqzy@bqb.com.cn
  • 通讯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大坪长江二路77号

小黑屋|兵器之友 ( 渝ICP备05012515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