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开启辅助访问登录
兵器之友 首页 艺苑长廊 查看内容

[兵工记忆]坚持留下来就是“快乐”

2015-7-31 10:22| 发布者: 陈利娟| 查看: 1119| 评论: 0|原作者: 口述:何淑宣(80岁,原861厂工会副主席)笔录:王婧婕(27岁,何淑宣的孙女)|来自: 云箭集团

坚持留下来就是“快乐”

——退休干部何淑宣参加“辰溪兵工厂建设”回忆录之二

 

能够进入辰溪兵工厂工作,这是我人生中的一次重大转折,也是我自己作出的改变自己命运的第一次“正确”选择。但是没过多久,我又面临一个新的重要选择,就是我的三哥何尧俊,他在一车间干“酸洗”工作感觉“很累”,就要回老家去。我则不想回去,便极力地劝他留了下来。就是这一“留”,使我在这里一干就是30年,以自己亲身经历实践了中国兵工人“献了青春献终生,献了终生献子孙”的伟大诺言。现在回想起来,这是我人生中自己做出的改变自己命运的第二次“正确”选择。

当时,三哥的工作确实很辛苦。他每天要穿一双高桶套鞋,戴一双长袖橡胶手套,胸前还要围一个很长的橡皮护兜,把胸前和两腿及膝盖都要围住,以防止酸洗液体接触和损伤皮肤。这样“全副武装”后,不仅让人感觉“笨手笨脚”,而且还要按时间要求,双手抓住装有产品零件的金属篓,在酸洗池里“浸泡”,并一篓一篓地上下抖动若干次数,而且酸洗液体气味很难闻,体力消耗也很大。每天下班后他都觉得“精疲力尽”,吃完饭后第一件事就是倒在床上睡一觉。大约干了两个多月,他实在“吃不消”了,就在一天下午下班后找到我说“我不想干了,酸洗工比当农民还累!我准备回老家去,你也跟我一起回去吧……”我听后感到非常突然。尽管我自己当时也面临一些困难,如当时从老家出来,考虑到要步行那么远的路,又怕路上遇到土匪,我和三哥所带的钱、行李都很少,各人只带了一床薄薄的盖被,没有带垫絮;连洗濑用的牙刷、毛巾、脸盆都没有带,换洗衣服和冬天的衣服也带的不多。那时11月份天气已经开始转冷了,我急需等待发工资,需要买一些生活用品和冬天的衣服。但我还是觉得在兵工厂当工人好,我不愿意回老家去。我就耐心地劝三哥说“再坚持一段时间吧,你不可能一辈子干这份工作呀,也许还有更适合你干的工作呢。我是不想回去了,如果你走了,我一个人在这里就没有亲人相互照顾了,你能放心吗?”三哥知道我的想法和意见后,就放弃了“回家”的想法。

我在三车间工作期间,心情是愉快的。我的师傅是方鸿升,师姐是范世梅。他们对我都很好,不仅教我操作知识和技能,还教我一些生活常识;车间和班组的同事对我也很友好,没有看不起我是“乡里妹子”。与我同住一个宿舍(六个人)的几个“大姐姐”,如滕惠姐、(韩)韵秋姐、(高)绪英姐,还有两个姐姐我已记不清姓名了,她们对我都很照顾,没有因为我是农村人而嫌弃我。我刚分到宿舍时,绪英姐看到我床上没有垫絮,就对我说“妹子,你一床被子怎么睡呀?”,我回答“垫一半盖一半……”,她急忙说“那怎么行呀!我给你一床吧”。于是,绪英姐毫不犹豫地把她自己垫的两床垫絮(实际上两床垫絮都很薄),送给了我一床,当时我心里特别感动。

半年后,因为我和三哥都有高小毕业文凭,且在单位工作表现较好,我俩同时被各自单位领导推荐参加了工厂举办的第一期技术训练班。在训练班脱产学习半年,主要学习《机械制图》课程和文化基础知识。班主任老师是林兴深,他是广东人,教我们《机械制图》知识,一口广东普通话,讲话也很风趣,大家都喜欢听他讲课。学习期间,我和三哥都加入了共青团组织,毕业时三哥还被评为优秀学员。学习结业后,我被分配到机动科当文书,三哥则分配在技术科当描图员,都由工人转为了干部。后来,三哥又得到了一个保送到外地脱产学习的机会,由于他血压高,体检不合格,没有去成。为了不断进步,我和三哥白天努力工作,晚上就进夜校补习文化知识。三哥人很聪明,学习也很刻苦;我在夜校学习时,按老师布置的要求写了一篇作文,被老师当作“优秀作文”示范在全班语文课上宣读;后来,我将这篇作文向《湖南日报》投稿并被刊用,还得了3元钱的稿费。因此,《湖南日报》编辑部还给我寄来了一些关于新闻写作的学习资料,并聘请我为《湖南日报》通讯员。另外,我对广播播音也比较感兴趣,我被工厂广播站聘为业余播音员,同时被聘为业余播音员的有三、四个人,其中有马秀兰。那个时候,我对什么都感兴趣,什么都想学。在单位领导的培养教育下,通过自己的努力,我和三哥进步都很快。我们不仅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三哥还从一名普通描图员,逐渐成长为一名技术员、工程师;我也从机动科文书岗位先后调到党委宣传部任干事和到党委办公室当秘书,1964年提拔为工厂中层管理人员。

当初,我们兄妹俩之所以能够坚持留下来,能够取得这样的进步,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工厂给了我们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工厂就像一个大家庭一样,对职工都很关心照顾,举办各种补习班,让职工有学习提高的机会;兴办职工大食堂,八个人一桌,平时饭菜有嗞有味,每星期周末还打一次“牙祭”,肉一大碗香喷喷的,吃得“好过瘾”;工人上夜班,还有免费夜班餐供应;业余文化生活也很丰富,晚上有文艺节目演出,我也参加过几次演节目,每星期周末有舞会,工会还组织职工学跳舞,节假日团支部组织郊游或团日活动;机关干部要下基层,参加义务劳动。我总的感觉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我们的工作、学习、生活都很充实,心情也很舒畅。我非常怀念那个年代“和谐”的氛围,也非常庆幸自己当初选择了“留下来”……

    图为退休干部何淑宣(第二排女学员右3)与她的三哥(第四排左11)1952年12月参加工厂第一期技术训练班结业时与全体教师学员的合影

 

图为退休干部何淑宣(前排蹲姿居中)出席八六一第四次党代会时与女代表的合影


图为退休干部何淑宣(后排左一)五十年代与工厂机关女干部合影


退休干部何淑宣(居中女生)参加团支部活动时留影


退休干部何淑宣(前排坐姿右二)参加团支部欢送战友“北上”时的合影

兵器之友

网站简介:兵器之友是中国兵器报主办的网站,是中国兵器报宣传报道工作的延伸,是展示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和各成员企业科学发展的重要媒体,实现了报纸上网,网报互动。

中国兵器报微博

关于我们

  •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9:00-17:30
  • 联系电话:023-68770767
  • 电子邮箱:bqzy@bqb.com.cn
  • 通讯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大坪长江二路77号

小黑屋|兵器之友 ( 渝ICP备05012515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