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当年”创奇迹 ——退休干部张孝领讲述自己“从事兵工”的难忘记忆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央对军工企业发出“保军转民”的号令,我厂成为率先走上以民品为主的一家兵工厂,自主研发的白云牌电冰箱在八十年代中期享誉全国,以军工的品质、品牌跃居全国冰箱行业前三强。八十年代末期,由于种种原因,工厂民品发展面临困境、举步维艰。所幸的是工厂在军品科研方面,研发了“两弹”型号产品,完成了正样机的设计定型,并实现了该型号产品当年建线、当年试制、当年完成生产任务的目标,使工厂扭转了困局。本人作为一名退休老兵工,当年亲历1994年那场艰难卓绝地奋斗,值此机会回顾往事,供后人了解我厂历史上有这么个不平凡的经历,更加珍惜今天的辉煌。 当年工厂生产的冰箱严重滞销,经济效益大幅滑坡,要想完成“两弹”型号产品当年建线、当年试制、当年完成生产任务,可以说是困难重重。但我们作为兵工人并没有被困难吓退、压倒。1994年一季度,当时的党委厂部多次研究、统一思想,为了确保工厂的生存,必须下定决心,决一死战,要求坚决完成上述任务,迅速扭转工厂的声誉和形象。为此,1994年4月初,工厂成立了以我为组长的“两弹”协调组(从有关职能部门抽出十几个人为成员),其主要任务:一是利用全厂所有厂房设备,全面规划,统筹建立“两弹”生产线;二是组织试制和技术攻关,克服试制上的难题;三是完成“两弹”试制的通关批、试制批、生产定型空投试验确保一次成功;四是完成“两弹”当年军方订货计划。 为此,协调组率各职能部门和各生产单位迅速开展工作,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驻湖南地区军代室也给予了大力支持和配合,全厂上下开展了一场热烈地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协调组率相关技术人员几乎走遍全厂所有工房、仓库,调查可利用的厂房、设备和原材料,然后全面规划生产线布局,提出调集或需采购的设备;组织工艺技术人员进行零件加工工艺、部件装配工艺、全弹装配工艺的编制,期间发现工艺难题组织不分日夜的技术攻关;组织各生产单位在设备安装同时,学工艺技术文件,开展“三定”(定机、定人、定标准)活动,工人培训持证上岗;全面分析协作配套厂家的现状,走访个别“卡脖子”的厂家,疏通外围供货渠道;构建新型的生产指挥协调系统,确保零件生产布局合理、流转顺畅及时,减少往返转运、减少积压或待料;协调组为调动一线生产人员和技术攻关人员的积极性,向厂部为其申请增加小时计件分值和设立技术攻关奖项,大大地提高和激发了广大技术人员和一线工人的积极性。他们那种战高温、不分昼夜的十几个小时连续战斗场面至今还历历在目,他们中有掉了几斤肉的,有增加不少白发的,可以说不胜枚举。 在这个不平凡的年代里,驻厂军代室全体官兵同样与我们兵工人并肩战斗,加班加点,顶着烈日进行野外试验,帮助工厂排除技术、资金难题,为当年完成任务起了很关键的作用。 经过近5个月的奋战,“两弹”生产线建起来了,通关批打通了,“两弹”各3个试制批完成了,生产定型空投试验一次成功了。当时工厂已具备大批量生产能力,只要原材料能买进来,协作配套件能进厂,完成任务大有希望。协调组及时向厂部报告,提出全厂进行决战。工厂采纳了,并决定成立“两弹”决战指挥部,从1994年9月10日起,向全厂发出“大战140天完成两弹任务”的口号。 在全厂上下和军代表共同努力下,1994年12月底提前一个星期圆满完成“两弹”生产任务。在工厂年终的总结表彰大会上,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驻湖南地区军事代表室总代表房增智同志热情洋溢地说“861厂今年‘两弹’当年建线、当年试制、当年完成生产任务,创造了空军装备史上的奇迹”。 1994年,是工厂发展史上一个不平凡的一年,工厂取得了辉煌的成功,一举扭转了兵器总公司对我厂的看法,工厂挽回了声誉,树立了质量好、完成任务好的形象,为工厂化解了“被淘汰”的危机,也为现在工厂成为重点保军企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
中国兵器报微博
小黑屋|兵器之友 ( 渝ICP备05012515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