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快到了,“回家看看”又成为街头巷议的话题。最近,与几位老年朋友聊天,其中一位老友说,我家回来过节的子女反而让人“烦老”。 这位老友说,每天早晨,总要喊多次才起床。吃完为他们准备的早餐后,随手将碗筷一推就出门逛街了。房间、卫生间到处留下他们随手扔的杂物,还得老人收拾。午后回到家,说一句“累死了”,就开始玩电脑或手机,直到喊吃饭。而饭后的“刷刷筷子洗洗碗”,却视而不见,似乎成了家里的“客人”。涉及其它日常生活,同样是“动口不动手”,还会“指点”长辈该怎么干。真叫人难以应付。更让人难以忍受的是“精神烦老”,有时不知啥原因,就摆脸色,真让人不知啥滋味。 有同样感触的老人还大有人在。“有时候觉得我不是当妈的,而是当‘老妈子’的。”邻居60多岁的陈大妈无奈地说:“现在儿子和媳妇一年回家几次,成了家里的‘稀客’。回到家中就像住宾馆一样,铺盖不叠,房间不打扫,脏衣服往洗衣机里一扔。晚上很晚才回来,饭后连碗筷都不收一下,别说洗碗。有时候我多说了两句,儿子心情好时就笑一下,心情不好时就马起个脸。” 类似上述情况,如今并不少见。一方面是子女对父母的敬重、感恩心不够,另一方面是父母全替代了子女对家庭的责任而导致的不良后果。笔者认为,要避免子女回家当“看客”,父母应将自己的想法和子女沟通,否则憋在心里,子女还一直心安理得。 时下还有一件令老人不解的事。如今子女过年过节到是回家看看了,可让许多老人困惑的是,子女和老人讲话的时间,远远没有他们玩手机的时间长。似乎父母与子女的感情,都被手机这个“第三者”给冲淡了。随着智能手机的功能越来越丰富,玩手机成了回家过年时与亲朋好友相聚交流的“低头族”。即人回家了,但心的距离却没有拉近,子女明明在老人身边,却聊不上几句话就各自低头把玩手机。据一位老人讲,他家儿子今年春节回到家,休息一天后,便分别约了过去的同学、同事几场饭局,然后在家开“电话会议”、网上购物;又串了几次门,一周就过去了。老人觉得,儿子虽然在家但心并不在家。早上睡懒觉,白天和朋友出去游山玩水,下午有时在家,但一直在玩手机。不是聊天,就是耍游戏。总之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有时对着手机笑,老人在一旁不知笑什么,担心其脑壳会不会出了什么问题。总之,老人多希望让他们回到现实中来过个节日。 根据前不久的一项网络调查显示,“低头族”的规模越来越大,51%的人会在有亲友陪伴时使用手机;超过45%的人春节回家期间在“手机和电脑”上花费时间最多,而不是陪伴父母亲友。春节、重阳节本是宝贵的团聚时刻,但多少归家的子女情愿低头和远在千里之外的朋友聊天,也不愿和近在咫尺的家人、亲友面对面交谈。有人指出,手机虽然缩短了世界的距离,却也放大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让归家的人“身在曹营心在汉”,弱化了节日团圆的氛围。如此下去,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势必会出现“裂纹”。 笔者认为,作为子女仅仅做到“常回家看看”这一点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回家多干干、多聊聊。如果看望父母时仍旧和手机亲近,心根本没放在父母身上,只会让老人感到伤感,同时也不利于给晚辈树立孝敬长辈的好榜样。希望要多理解老人的孤独与难处,多用心陪陪老人,莫等“子欲养而亲不待”时才知后悔。 |
中国兵器报微博
小黑屋|兵器之友 ( 渝ICP备05012515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