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开启辅助访问登录
兵器之友 首页 艺苑长廊 查看内容

游东山书院

2015-11-9 11:12| 发布者: 陈利娟| 查看: 610| 评论: 0|原作者: 项桃莉|来自: 湖南江滨

十月五日,我们一家三口驱车先去参观了韶山 ,接着风雨兼程地赶往东山书院,继续探寻伟人的足迹,因为那里是少年毛泽东走出韶山,求学励志、成长报国的第一站。

东山书院座落于湘乡市城东的东台山下、悠悠的涟水河畔。这是一所 气势不凡、具有本地祠堂建筑风格的宫墙式书院。不过,因为毛泽东在这里读书的时间不长,所以知道这里的人并不多。

走近围着青砖高墙的书院的外层大门,就可以看见大门上方毛泽东同志 1958年题写的 “东山学校” 几个遒劲有力的大字。进入大门,右边门房上的一个导游牌引起了我们的注意。原来在1910的秋天,少年毛泽东来此求学,因在此门房所作的作文《言志》立意高远,饱含救国救民之情,被堂长李元莆破格录取。

    我们继续前行,远远地看见青砖灰瓦、斗拱飞檐的书院依然被青砖高墙围绕着,围墙外还环抱着一条绿树成荫、碧水荡漾的便河,便河上有一座横跨两岸的白色石桥。在石桥边的一口古井和一块石碑前,我们停下了脚步,只见石碑上刻着当年毛泽东写的一首霸气十足的“咏蛙”诗:独坐池塘如虎踞,绿杨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走过石桥,便可看见书院的大门,大门门额上 的“东山书院”四个大 字,是清代榜眼、大书法家黄自元所写的。书院的建筑规模为正厅三进,东西各五斋,合计60余间。在布局上体现了“礼乐相成”的儒家思想,采取中轴对称、多重院落、前后连串、层层深入的空间组合,给人以幽远宁静的感觉。1890年,湘乡十八里士绅倡修东山书院,捐资总计一万四千七百二十九串七百四十文,其中倡修刘锦棠捐银二千两。1895年 ,书院 正式开班课士,始名“东山精舍”,1900年易名为“东山书院”,1905年更名为“湘乡公立东山高等小学堂”。 老一辈革命家毛泽东、陈赓、谭政、萧三、毛泽覃等先后在这座书院求学。书院的藏书阁曾经是少年毛泽东最爱去的地方,在这片小小的天地里, 毛泽东不仅在中国古典文化的宝库中徜徉,而且接触到了康、梁的变法维新思想,更重要的是受到了西方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启蒙教育,因而眼界大开,萌发了“改造中国与世界”的雄心壮志。只可惜我们无法参观了,因为在 1944年六月,日寇犯湘,校舍沦陷,里面珍贵的藏书已经损失殆尽了。

    在毛泽东曾经上课的那间具有西洋风格的大教室里,课桌还依然按当年的模样摆放着,游客可以在此拍照休息。此刻,只有我们三个人坐在静悄悄的教室里。忽然,一阵阵风雨声从高大的格子玻璃窗外飘过,伴随着沙沙的声音,我仿佛还听到了另外一个声音,是的,一定是他——坐在右边后排那位天庭饱满、目若朗星的少年奋笔疾书时所发出的力透纸背的声音......

从墙上的导游牌上我们了解到,《东山书院记》由曾任湘乡知县的陈吴萃1907年撰写,其文中提到的“用能实事求是,以称雄于五大洲。”这句话对毛泽东的影响极大。于是,我们从实事求是一词的来源谈到了中国古代学者治学治史的座右铭;从甲午战争失败后国人的救亡图存,谈到深谋远虑、捐资助学的湘乡乡绅;从自强不息、敢为人先的湖湘精神谈到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在上海交大读博士的儿子总结道:人类每一次的进步,都是因为站在了巨人的肩上,用实事求是的态度不断的学习探究所取得的。

   当我们走出书院的大门,坐在车上回望渐行渐远、烟雨濛濛中的东山书院时,我不禁从心底里发出了赞叹:远见卓识湘乡绅,捐资助学为图存。东山池塘蛙先鸣,英才倍出栋梁成。

兵器之友

网站简介:兵器之友是中国兵器报主办的网站,是中国兵器报宣传报道工作的延伸,是展示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和各成员企业科学发展的重要媒体,实现了报纸上网,网报互动。

中国兵器报微博

关于我们

  •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9:00-17:30
  • 联系电话:023-68770767
  • 电子邮箱:bqzy@bqb.com.cn
  • 通讯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大坪长江二路77号

小黑屋|兵器之友 ( 渝ICP备05012515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