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家电行业运营模式大变革的话题引起了内部人士的广泛关注。据了解,这与此前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中提出的“供给侧改革”息息相关。有媒体报道称,该话题的核心观点在于“供给侧改革”为家电行业的转型提供了新思路,就是要形成灵活的供给机制和个性化的定制思维,最终推动家电企业的“按需生产”。 所谓“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具体而言,就是要求清理僵尸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将发展方向锁定新兴领域、创新领域,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对此热议,业内人士指出,对于目前我国的家电行业来讲,“按需生产”还是过于理想化,想要实现这个经营思路,还需要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 中投顾问家电行业研究员任敏琪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家电企业的“按需生产”主要是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按照需求量来安排企业的产量,还有一个就是依照需求来设计企业产品。 任敏琪还指出:“目前我国的家电行业并没有做到‘按需生产’,这表现在行业存在大量库存堆积。尽管家电企业产能过剩,但依然满足不了国内消费者的需求,导致了海外购物火暴的景象。” 据了解,我国的一些知名家电企业如美的、海尔、创维、格力等,目前还是将重点放在谋求掌控核心技术以及差异化产品的创新能力,意在打造出高品质、差异化的精品家电。另外,大多数的家电厂商仍然是根据上一年度的市场和产品情况来确定下一年度的布局,却并没有“按需生产”的打算。 不过,任敏琪表示,“按需生产”确实能够解决供给和需求不对称的问题,使资源实现有效配置。 “就现阶段我国的家电行业的发展情况而言,“按需生产”仍然需要一个漫长的探索过程,这要看我们国家在互联网形态的匹配速度。”中国家电商业协会营销委员会执行会长洪仕斌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洪仕斌还指出:“一个商业的最高境界应该要按需生产,但是对于目前我国的家电行业来说,这还是一个比较偏理想化的经营思路,也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因为要按需生产的话,首先要把整个的价值链合理的有效打通,然后捕捉到用户的精准数据,再经过一条漫长的链条反馈到生产制造厂家。这需要前端对用户有一个庞大的数据处理系统,对后台还需要我们家电企业的一个快速的响应速度,也就是按需生产的速度,它能否匹配的上。” “我们现在把自己比做用户,现在我们的冰箱坏了,我想买一台冰箱,那首先你要有一个端口,一个数据处理系统,要让生产企业能链接到我,这个现在是没有打通的。中国所有的消费记录都是用手记的,没有哪个企业能够把这个传达的数据清洗出来,数据不能清洗出来便没办法链接用户,用户的信息便不能有效反馈,也就无法响应速度,企业无法知道用户需要什么。”洪仕斌进一步解释道。 “现在有的家电企业在做小批量定制生产,在捕捉到一定用户的需求之后,比如一万个用户,根据这些人来做小批量的定制生产,这样还是比较有效的。现在还是没办法做到按需所求,这是一个大概念。”洪仕斌说。 |
中国兵器报微博
小黑屋|兵器之友 ( 渝ICP备05012515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