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过元旦,女儿、女婿就打来电话:“祝福爸爸妈妈新年快乐,健康幸福!”同时询问并征求我们做父母的意见:“今年到哪儿过年”?此时我忽然意识到,很快就要过年了。 过了腊月,人们逢节过年的心,渐渐就醒了。从平时的繁忙里,从朝九晚五的麻木里,自觉的醒来。元旦,虽也是新年,但仿佛那是机关单位、团体组织的新年,不是民间的、亦非个人的。百姓真正的新年只有一个,那就是春节。尽管如今城市里的许多人开始极力推崇西方的圣诞节,却没有哪一个中国人能拒绝春节,因为这毕竟是我们的祖先留下的民俗文化遗产。 要过年了,梳理一下自己的心情,蓦然回首,从自己孩提到退休步入老年关于过年的记忆,依然清晰地印在脑海里挥之不去,就像一幅年画,欢喜的色彩,每每翻阅,都充满了过年的喜悦与美好的回忆。人生就是在过年中更换着自己的生活。但不管怎样,过年,在我的记忆中却永远是那么美好! 我是一个“50后”,出生在解放初期,生活非常艰苦。在我很小的时候,最大的快乐和喜事莫过于要数过年了。有民谚云“大人盼插田,小孩盼过年”。小时候之所以向往过年,是因为过年有一年中最丰盛的年饭之享。再怎么困难,大年三十和初一,也能吃上一顿白米饭和几片肉,甚至还能穿上新衣裳。在我的记忆力,小时候,家里很穷,我家由于父母体弱多病不能干重体力活,家里人多老少,因而每年成为全村最大的“缺粮(钱)户”。每到春节,都是由大队和生产队照顾5斤肉、30斤稻谷,有时还有1件救济棉衣或1床救济棉被,帮助我家度过春节。尽管如此,我母亲精打细算,用平时舍不得吃积攒下来的油,炸点薯条伴面粉,到小溪或稻田里捉些小鱼和泥鳅,想尽办法多做几个菜,尽可能把年饭安排的“丰盛”点,让我们全家尽情享用。好在当时穷富较均,两极分化没有现在这么严重,童年的生活虽然艰苦,年年难过年年过,但也没有太多的不快、不平或失落,因为大家都差不多,再好也好不到哪儿去。 1974年,我应征入伍,这以后的过年生活发生了质的变化。虽然当时实行供给制,物质不像现在这么丰富,但地方政府拥军优属,每到春节都要拨一批肉禽蛋鱼等物资给部队,加之连队平时自己种菜、喂猪,过年物资丰富,春节生活按照当时的水平已是相当不错,相比小时候家里过年,简直是“共产主义生活”。只是自己服役于野战部队,越是节假日越要担任战备执勤任务,而且“每逢佳节倍思亲”,这种思乡之情和保家卫国的责任感,伴随我度过了14个春节。可以说,整个青年时代的“年”都是在部队度过的。每逢春节,既有部队大家庭的欢乐,更有一种保家卫国的责任,,不仅自己要过年,更要保卫全国人民过好年。自然也就没有了童年过年时的那种童趣与自由自在,可谓是苦中有乐,无怨无悔。 转业了,回到了家乡,卸甲归田,叶落归根。光阴似箭,日月如梭,随着岁月的流失,转眼自己已步入花甲之年进入退休工人行列。这些年来,国家经过改革开放,物质极大丰富,人们生活水平显著提高。餐餐有肉吃,天天像过年。生活好了,心态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春节激情已退,过年意识淡薄。由小时候盼过年到现在怕过年。因为每过一年,感觉自己就又老了一岁。这倒不是因为自己怕死,而是因为如今生活在这美好的新时代实在是幸福,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生命的诱惑太大。真想多活几年长命百岁,多过几个“年”,好好享受全面实现小康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从这个意义上讲,我还真想过年,还真盼过年,因为过年的感觉真好! |
中国兵器报微博
小黑屋|兵器之友 ( 渝ICP备05012515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