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开启辅助访问登录
兵器之友 首页 艺苑长廊 查看内容

当红包遇上互联网+

2016-2-15 16:16| 发布者: 陈利娟| 查看: 782| 评论: 0|原作者: 黄为民|来自: 湖南江滨

中国人每年春节期间都有派发红包的习俗,传统意义上的红包也叫压岁钱,是过农历春节时长辈给小孩儿用红纸包裹的钱,表示把祝福和好运带给他们。

关于红包的来历和传说,据说古时候,在大年三十晚上一种叫做的小妖出来用手去摸熟睡着的孩子的头,孩子往往吓得哭起来,接着头疼发热,变成傻子。因此,家家都在这天亮着灯坐着不睡,叫做守祟。有一家夫妻老年得子异常宝贝,他们怕来害孩子,就拿出八枚铜钱同孩子玩。孩子玩累了睡着了,他们就把八枚铜钱用红纸包着放在孩子的枕头下边。半夜来袭被红纸包着的八枚铜钱吓退,事情流传开后,以后大家学着做,孩子从此就太平无事了。

在我们老家农村有句俗话:大人盼插田,小孩望过年。小孩过年除了能穿上新衣服,那就是能得到大人给的压岁钱。记得我们小时候拿着大人给的压岁钱后,最高兴的一件事就是邀上三五个同伴,到镇上的小吃店吃上一碗两毛钱的肉丝面、或是八分钱一碗的米豆腐,然后到附近的集市上买一些自己喜欢的玩具、连环画,回家的路上,大家一路叽叽喳喳,各自炫耀自己用压岁红包换来的“战利品”。

          当发红包的习俗加上移动互联网,则创造了一个欢乐繁荣的经济热点。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微信等新的自媒体日渐流行,在微信群里抢红包逐渐成为一种时尚。尤其是今年的除夕之夜,虽然家里的电视一直在播放着春晚节目,但我们全家人都忙于咻一咻、刷刷刷、点点点,全家老小低头“戳”手机,起身“摇一摇”,最后还只是隆隆的鞭炮声中隐约听到了李谷一演唱的《难忘今宵》。有数据显示,仅微信一项,除夕当夜红包收发总量就达到80.8亿个,超过去年8倍,一共有4.2亿人次参与。在农历正月初一零点69秒,一秒钟就有40.9万个红包收发。

有人说,今年春晚被手机彻底打败了,要我说,今年的春晚是被抢红包的游戏给打败的。现在手机一族,大多都有三、五个微信群,多的恐怕不下十几、二十多个群。就我来说,建有家人群、亲友群,高中、大学同学群,办公室同事群,通讯员群、媒体群等等。我们高中的同学群里就专门建了个开心接龙群,春节期间几乎每天都在玩着抢红包的接龙游戏。在家人、亲友群里,也是每天红包满天飞,这个发了那个抢,忙的不亦乐乎;尤其是今年除夕之夜,我们每个人都在盯着自己的手机,或是在等着抢红包,或是在发着红包,从这个群抢到那个群,群多的恨不得自己要多长一双手。真是铺天盖地都是红包飞,到处都在上演“红包战”。有网友编了一首《沁园春·红包》:祖国新春,千万包封,万人轰抢。望屋里屋外,手机莽莽;全家上下,微信滔滔。懒动口舌,闷声不响,欲与群友比手高。须明日,看红包无数,分外妖娆。不管零钱多少,引无数土豪竞折腰。惜春节晚会,略输文采;相声小品,稍逊风骚。一代天骄,马化腾汗,只是猴年出大招。俱往矣,数风流人物,都在潜水抢红包。虽然词有些生硬和勉强,但却真是反映了全国人民潜水抢红包的现状。

“抢红包”正逐渐成为全民互动的新年俗。微信红包别有一番新时代的气息和韵味,它缩短了时空的距离,增进了彼此间的感情。记得以前小时候到外婆家去拜年,父母总要提着白糖、粑粑之类的礼品,到亲戚家逐个登门拜年,一路作揖达礼,迎来送往,虽然热情亲切,但人却比较辛苦。如今微信、电话拜年,不管是千里之外还是近在咫尺,发个微信、打个电话就可送上祝福,发个红包就可体现关怀。免去了舟车劳累之苦,节省了路费和时间,还减轻了国家交通的压力。

“抢红包”作为一项老少皆宜的娱乐,正逐渐变成亲朋好友联络感情的新方式。微信红包给大家又多了一个消遣娱乐方式的选择。以前春节期间,大家聚在一起,玩的是打升级,搓麻将、k歌、三打哈。现在在微信圈里,大家聊聊天交流之余,只要讲好红包接龙游戏规则,三五人,上十人都可以尽情玩。只是苦了自己的眼睛,要盯着手机一战往往就是二、三个小时。一场游戏下来,打开自己的钱包,彼此间也就几十、上百元的输赢。赢了的发到群里当“福利”,输了笑一下期待下一次再“扳本”。

玩微信红包游戏与其说是拼手气,其实是拼网络和手机。有的因手机未升3G、或4G,或网络因信号不好,往往抢不到红,只能看着别人抢,或者望包兴叹。有的在乡下没有wifi,若是开着流量抢红包的话,成本往往更高。有网友编了一首打油诗调侃这种情形:锄禾日当午,不如抢钱苦,对着破手机,一戳一上午,问你抢多少,还亏七十五,一查流量费,花了二百五。

红包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网络红包就是在传统红包的基础上被不断注入新的时代元素,赋予新的内涵和表现形式。相信随着时代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小康社会的加速推进,尤其是随着互联网+对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影响的不断深入,红包还将被不断赋予新的、更加丰富的时代内涵,演绎更多具有时代特色的精彩。

兵器之友

网站简介:兵器之友是中国兵器报主办的网站,是中国兵器报宣传报道工作的延伸,是展示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和各成员企业科学发展的重要媒体,实现了报纸上网,网报互动。

中国兵器报微博

关于我们

  •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9:00-17:30
  • 联系电话:023-68770767
  • 电子邮箱:bqzy@bqb.com.cn
  • 通讯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大坪长江二路77号

小黑屋|兵器之友 ( 渝ICP备05012515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