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很久以前读过一本书《源氏物语》,日本的一个才女紫式部写的,书中的内容很多都忘了,只依稀记得这部书的总体色调大致是温婉典雅,敏感细腻的。我想大多女生只要看过,都会爱不释手。当时看的时候应该还很年轻吧,总感觉悲伤,心痛,然后觉得爱情本身不该是这样,甚至于觉得生活不该是这样,但究竟该怎样,自己也很彷徨。
后来接触到网络文学,有段时间迷上安妮宝贝的书,安妮的短篇有种让人沉醉的魔力,最让我感动的是那篇《交换》,最后那段话我一直记得:他曾经用一条白色的小狗来交换她的笑容,然后她用了一生的等待来交换他无法实现的诺言。每个女生心中都有绚烂的梦,这个梦可能仅仅是自己的内心在小心翼翼的编织,用无数华丽的理由和借口来构筑起那座遥不可及的白色城堡,一旦梦醒了,才发现一厢情愿的期望也许只是奢望,梦幻和现实之间有条河,这条河虽然看起来那么微不足道,但终其一生,你都无法跨越。安妮用那她敏锐的触觉把美好的爱情变得忧伤,事实上,大多爱情简单,纯粹,也许不要在意太多,就不会那么痛苦,如果女人太过敏感,总归不是件好事。感谢安妮,让我在她绝望、冰冷的笔下看到了生活的亮光。
再后来依然是受到网络文学的熏陶和影响,比如九夜茴的《匆匆那年》,还有辛夷坞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应是一代人的经典了。现如今,电影和电视剧都有了新的版本,我也看过,但还是觉得原著好看,一本书,好看跟不好看的区别在哪里?我认为首先它应该有思想,不管这个思想是积极向上的还是需要你深刻反思的,作为读者你能清楚明白,并且在心中与作者产生共鸣,至少虚构的故事情节也必须要有一定的现实基础,否则,这本书就不值得阅读。当时读这两本书的时候我情绪是起伏不定的,因为每个人都经历过青春。青春是什么样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色彩。但不管青春是什么颜色,都成为了过去式,纪念不等于紧抓住不放,纪念是种告别,告别青涩,告别懵懂;纪念更是一种宣布跟主张,从此迈向成熟,更加自信,更加坚强。
和丈夫组建家庭之后侧重于读一些关于为人处世之道或者夫妻相处之道的书,台湾刘墉先生的书一直是我的最爱,家里很多书都是先生之作,《萤窗小语》,《超越自己》,《创造自己》,《世说心语》等等,他用长者的眼光,丰富的人生阅历向我述说着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智慧,这个智慧需要你用心去感悟,每个人的生活环境各不相同,但源于对生活的美好愿景大多殊途同归,生活中总是有这样那样的事不合你心意,与其抱怨别人,不如冷静下来审视自己,几乎没有人能一辈子都一帆风顺,人生就是这样,端正心态,不卑不亢,用平实的双眼发现身边被忽视靓丽风光,也许,生活又会是另外一番模样。
看过许多书,从年轻时的言情到现在的务实,感觉人生的不同阶段需要阅读不同类型的书,陪伴在你身边的书就像是一位不曾开口说话的老师,它知道你心里在想些什么,然后当你翻开它,它会抚慰你不安的心绪,然后平静下来,作无声的交流。读书,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它让我成熟,也让我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