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四点,202车间DAM系列一期生产线,他站直了身子,揉了揉酸痛不已的腰,脸上露出了胜利的笑容。 “哥几个,今天就到这吧,辛苦了!”他向其他几个疲惫的身影挥了挥手,“我可要回家睡觉了!” “我们是夜班,多干点正常,你这可是白加黑啊!赶紧回家休息吧,也就能睡三、四个小时了,明天还得继续奋战呢!”另外几个人回应道。 “明儿见!”他摆了摆手,转身走出了连续奋战20余个小时的生产现场。 午夜的厂区里静悄悄的,只有夜空中一闪一闪的繁星,仿佛在谈论那个路灯下有些孤单的身影。 今天,是DAM系列缸盖一期生产线“K改”搬迁后调整的第三天,生产线顺利实现全面恢复,贯通生产! 时间回到三天前,设备刚刚搬迁就位的日子———— “就位、接电和风水管路连接工作到今天傍晚就将全部就绪,接下来就看你们工艺室的了!”车间主任拍着他的肩膀,投来殷切的目光,“生产形势刻不容缓,早一天恢复生产,就能早一天摆脱困境。” “给我三天时间,保证完成任务。”他信心满满。 话虽这样说,可加工中心不同于一般的组合机床,移动后对设备的整体水平、加工坐标和稳定性等影响极大。如何在设备移动后快速恢复加工精度,保证产品质量是一项困难重重、责任重大的课题。从接到任务的那一刻起,现场就成了他的家。他带着他的工艺室团队,一头扎进了调试现场。 “OP30工序夹具定位点存在高度差,目前工件无法进行准确定位!” “OP140工序加工工件明显出现坐标倾倒,靠程序补偿无法实现纠正!” “OP190工序设备冷却无法启动,底部排屑器开始出现漏液现象!” 调试工作从一开始,就陷入了一个极其不利的泥潭中。从种种情况来看,搬迁对于设备的影响要比预想的还大得多,从漏油漏液到设备故障,从精度丢失到刀具混型,各式各样的疑难杂症摆在了调试小组的面前。 “咱别慌,也别怕!咱可都是来自北方的狼!不管什么困难,咱们该挥爪就挥爪,该呲就呲牙,全力以赴拿下它!”他把小组成员聚到一起,激励大家的斗志。 “接下来,咱们分成两组,分别对两条生产线进行调试。一是提高效率,二是比一比看看到底哪一组更有奋斗者的精气神!” 他的计划一经公布,立即得到了调试小组的积极响应。 图纸比对、定位面超平,他蹲在狭小的夹具区域内,借着手电的微光,查看着仪表的示数;刀具调整、工件试切,他冒着冷却液地飞溅,紧盯着设备主轴运动的轨迹。 五月初的哈尔滨,天气还有些冷。但在东安动力的厂房里,却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加工中心的轰鸣声,高压风枪的呼啸声,装卸零件的叮当声此起彼伏,在演奏一首提产能、奔复兴、求发展的协奏曲。 “OP60工序试切件的计量结果出来了!差得很多,而且两个托盘呈现两极化偏移,这没法调啊!”调试小组的一位成员挠着头找到了他。 “从目前情况看,应该是夹具定位销间距出现了问题。同时,加工刀具也存在不稳定现象。”他看着数据分析报告,眉头紧皱。 “拆!没有别的办法了!把定位销全部拆掉,重新校正夹具母板底孔位置,然后再验证定位销是否出现了弯曲现象!” “这都11点多了。现在拆夹具的话,没后半夜一、两点钟肯定整不完。”大家这时也有些累了。 “坚持一下,大家的确都辛苦了!可公司都在等着我们恢复生产,好为下一步生产计划进行调整。这个时候,早一分钟解决战斗都是好的。”他给大家鼓了鼓劲。 “去买几瓶红牛,给大家提提神!”他掏出一张钞票,交给一名同事。“困了、累了喝红牛!喝完红牛,咱就拿出奋斗的劲,一鼓作气把这个问题解决掉!” 大家嘿嘿一笑,各自返回工作岗位继续奋斗去了。 这样的场景,在他的工作中出现过无数次。“五加二,白加黑”工作模式一旦开启,他就会像一头小老虎一样,紧盯目标,把其他一切都抛掷脑后。 八年工作中,他加班超过8000小时;申报技术专利4项,参与实施各种技术项目30余项,为公司节创价值超过500万元; 八年工作中,他带领缸盖加工车间工艺室团队,从公司最年轻的技术团队,一点点学习,一步步成长,成为了公司内的明星团队,成为了中央、省、市三级青年文明号集体。 奋斗者的文化,在他的身上凝聚;狼性团队的精神,在他们中间绽放。 当他走出厂区大门的时候,东方的天边已经渐渐有些发亮!他点燃一支烟,深深地吸了一口,袅袅的青烟随着微风飘向茫茫夜空。 那里,一颗明亮的启明星闪耀着黎明的光辉,昭示着光明即将到来。 他笑了,掸了掸身上的铝屑,缓缓地走向了家的方向。 他是周维,东安动力缸盖加工车间工艺室主任兼DAM系列二期生产线总工长。 他,是夜空中,那颗最亮的星! |
中国兵器报微博
小黑屋|兵器之友 ( 渝ICP备05012515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