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离开我们已经26年了。26年来,作为父母长子的我时常在想念着父亲,经常在梦里梦见他。尤其是在我孩提时,他老人家刻苦学习的精神和独特的学习理念,他的聪明睿智、他的骨气、志气、正气,像放电影一样至今历历在目,令我永远无法难以忘怀,甚至影响着我的一生,使我受益终身,获益匪浅,成为我一生的财富。 父亲只上过不到半年的私塾,但他的文化水平较高,自学阅读兴趣和积极性很浓。他喜欢看书,看黄历,喜欢拉着腔调一字一字的读出声来,遇到认不出的生字,就用铅笔打上记号,不耻下问。闲暇之余他班门弄斧,喜欢与一些有知识文化的老书先生探讨人生,议论国家大事。他的毛笔字写得工整漂亮。他在家庭经济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仍花钱买来一些竹纸装订成学习记事本,记录一些他自认为有价值的东西,并建立了家谱传递给我们子女,教育我们千万不要忘本,不要忘了自己的老祖宗。他有一句口头禅“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生活工作,不能没有文化,不能当‘睁眼瞎’,只有靠知识才能改变命运”。因而在我不到4岁时,他就告诉我写字读书,教我学一些简单的加减法,背一些简单的算术口诀。他甚至把家里养鸡下的蛋积攒下来,自己舍不得吃也不让我们吃,专门招待他请来教我打算盘的会珠算的老先生。这也算是当年父亲的“智力投资”了。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在我上一年级之前,就已经学会了100以内的珠算加减法,为我以后的学习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我从一年级到四年级的小学阶段,语文、算术考试成绩门门都是100分,年年都是“三好学生”。用现在的一句时髦话说,我赢在了“起跑线”上。 父亲常对我们儿女说,他一生命苦,受了一辈子穷。年轻的时候靠两个肩膀一根扁担给别人当挑夫谋生,类似于重庆的“棒棒工”,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冰天雪地,从不间断,非常艰难。由于父亲、母亲身体有病,加上长期无钱得不到及时医治积劳成疾,因而不能参加重体力劳动,逐渐丧失了劳动能力,导致家庭生活十分困难,成为当时生产队里最困难的“缺粮户”之一。每年几乎缺少半年的粮食。作为父母长子的我,对家庭的一贫如洗看在眼里,急在心头,早已在幼小的心灵暗暗发誓,一定要为父母分忧,承担起改变家庭贫穷落后面貌的责任,挑起家庭解困的重担。鉴于此,1970年我初中毕业时,由于我学习成绩优秀,学校领导和班主任老师登门家访,动员我继续高中学习,承诺高中学习期间学校减免我的学费,并已为我编好了班。(那时候由于种种原因,并非所有的初中毕业生都能继续升高中学习。)但我考虑到家中已揭不开锅,生活实在是太困难,毅然决定辍学不再继续升高中学习。即使在这种困难的情况下,父亲仍然倾向于支持我克服困难继续上学。对于父亲忍辱负重的这片苦心、匠心,令我为之动容,深受感动,难能可贵。尽管我已决意休学不读,从那时开始了我为家庭脱贫解困艰苦奋斗的漫长征程,但我为自己当时无可奈何的选择一点也不后悔,相反,我更加进一步认识、了解了我的睿智父亲,更加感谢我的睿智父亲在最困难的时候一如既往的给予我学习的坚定支持。 我虽然从此告别了学生生涯,但我并未停止学习。而是像父亲那样养成了良好的自学习惯。初中毕业辍学后,通过刻苦学习钻研,我当上了大队“赤脚医生”。特别是1974年应征入伍后,父亲每次写信总是嘱咐我,要在部队这所大学校里,认真学政治、学军事、学文化。在父亲的鼓励下,我从1984年开始,用两年时间在部队自学并参加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终于获得了天津师范大学颁发的全国高等教育“党政干部基础科”大专文凭。一个文革时期两年制的初中毕业生,不仅通过自学取得了大专文凭,而且无论是在部队还是转业到地方企业,能够胜任文字工作“耍笔杆子”,这与睿智的父亲对我的学前教育和言传身教的刻苦自学精神的影响是分不开的。,“军功章”有父亲的一半。 谢谢您,我的启蒙老师; 谢谢您,我的睿智父亲。 |
中国兵器报微博
小黑屋|兵器之友 ( 渝ICP备05012515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