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自己已经三十岁了,也到了不会长大,只能变老,不能纵着长,只能横着生的年纪了。由是不得不慨叹,时间过得可真快,人长大似乎只是一瞬的事。孔子讲自己“三十而立”,我认为这个“立”是一种很高的境界,自觉自己达不到他所说的境界,所以也只能退而求其次“三十而励”了。这里的“励”是持续努力的意思,其实,这又何尝简单。面对日趋快节奏化的生活,人们的时间都被工作和生活琐碎所占据着,此外社会诱惑也太多。想要三十岁继续保持持久的努力,确实也不那么容易,所以我才要提出“三十而励”。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三十而励”呢?现今信息社会高速发展,知识更新换代很快,对人才的定义也不同于二十世纪的勤奋、专注、踏实和服从等方面,而是需要在个人素质、学识与经验、合作与交流、创新与决策等方面都拥有足够的潜力和修养的“广义”人才。所以,正如钱伟长先生所说的一样,今天不努力,明天就落后。现在不努力,将来就必然落伍。因而,在三十岁这个关键的年龄节点,由不得我们不努力。现在我们解决了“三十而励”的“需求牵引”问题。下面我们再来解决“三十而励”的方法论问题。我认为想要做到“三十而励”这涉及到三个方面,简单用三个字来概括就是“志”、“识”和“恒”。要想努力就得先有方向,也就是志向,这就涉及到“志”的方面。要想有方向就得有识见,人不能往死胡同钻,这就涉及到“识”的方面。光有识见还不够,不能持久的努力也是枉然,这就涉及到“恒”的方面。可见要想做到“三十而励”,“志”“识”“恒”三者缺一不可。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是怎样树“志”,怎样增“识”,怎样有“恒”?树“志”,一般来讲的话有两种途径,一是外界给的,包括父母亲戚朋友给的。二是自身有改变周遭现实环境的欲望,从而设立一个目标而努力奋发。至于增“识”,一是靠实践。就是自己做了很多事,接触了很多人,由自己反思和总结一些人和事,从而建立起识见来。另一种途径则是通过读书这种间接经验,来开阔自己的视野,让自己站在更高的层面来考察自己的前途和未来,从而建立起识见。有了“志”和“识”努力就变的很简单了,但是这样还不够,没有“有恒”的努力,也只会陷入一曝十寒的泥淖。所以“志”、“识”和“恒”三者相互交融缺一不可。以上“理论”的问题都解决了,那么就剩下来就是实践的问题,躬行 “三十而励”的宣言,努力奋发作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合格人才。 |
中国兵器报微博
小黑屋|兵器之友 ( 渝ICP备05012515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