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开启辅助访问登录
兵器之友 首页 专题报道 查看内容

【弘扬企业家精神】企业家与企业文化

2017-4-1 20:50| 发布者: 钟森| 查看: 798| 评论: 0|来自: 互联网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凡成气候的企业家,往往有能力给自己的企业打下深刻的烙印。任正非之于华为技术,乔布斯对于苹果公司,松下幸之助之于松下电气,斯隆之于通用汽车,福特之于福特汽车,盖茨之于微软,莫不如此。在这类企业中,企业家个人的价值追求、人生目标、行为准则,都会给各个发展阶段的企业留下印记,并且根据发展中的成败得失,不断有所损益调整,最终使企业不断向前。
企业家对企业文化有重大影响不假,但企业文化的形成,则并不限于这种影响。企业毕竟是人的集体,不是企业家一人单打独斗的空间,这样企业家与企业管理团队、内部员工的日常交往和相互影响、相互启发乃至相互限制,都会给企业文化带来不同的材料、色彩。
简单地说,伟大的企业家能够创造优秀的企业文化,但绝不能为所欲为的创造企业文化。这类企业文化一旦形成,能够产生强大的规范、导向和制约作用,即使在伟大的企业家退出企业之后的很长时间内,这种文化都有能力对企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一个没有能力创造优秀企业文化的企业家,即使他是一个很好的管理者,也往往面临人走茶凉、人去政息的处境。至于那种认为企业文化系花拳绣腿、无须为之费力劳神的企业家,则甚至人在其位之际,就已丧失对企业发展的真正领导能力了。
历史地看,创业型的企业家往往具有很大的空间去创造一种企业文化,他们有能力把自身的个性映射在自己所创建的企业中,成为引导、规范和制约企业运营的精神和行为准则。企业文化虽然特色纷呈,但优秀的企业的文化,则往往在奋斗目标、行为准则、价值追求、市场策略、技术创新等诸领域展现出明显的共同性。套用托尔斯泰在小说《安娜·卡列尼娜》中所说过的一句话,正所谓“幸福的家庭大致相似”。此外,优秀的企业文化,也表现出强大的社会适应性,无论是面对消费者,还是面对供应商;无论是面对员工,还是面对投资人;都能较好地处理相应的关系,避免累积无可挽回的矛盾冲突。
相比之下,继承型的企业家创造企业文化的空间,一般来说要小一些。在很多时候,他们会采用萧规曹随之策。但是,市场不断变化,形势制约日强,在这种情况下,旧有的企业文化总有无法适应发展的时候。一个企业家面对这类困境,除了扬长避短、推陈出新,则势必无所作为,听任“无可奈何花落去”。由此,继承型的企业家往往更需要权衡利害,从而在有限的空间内对企业文化有所损益。此类改革,看似容易,其实艰辛;因为它必然面对旧的利益格局和精神惰性的干扰和抵制,一旦游移不定,则往往无功而返。
但是,无论是创业型、还是继承型的企业家,都必须有远大的目光、开阔的胸怀、长远的目标和不懈的追求。市场经济潮起潮落。大潮涌起之时,走运的人会很多,红火个三五年的企业也会不少;但是,一旦大潮退去,很多企业就会难于支撑,甚至输得干干净净。巴菲特所谓“退潮的时候,就能看出谁没有裤衩。”话虽说得有些打趣之意,却是实际情形。不具备富有竞争力的企业文化,即使一时暴富,也会难以为继。这种事例由古至今,不乏其例。
在中国,《金瓶梅》中的西门庆,大概可以视之为早期的典型商人,他时刻巴结官僚权贵、依靠灵活的经营手段贩布、贩盐、放高利贷,也曾将生意做到很大规模。但即使如此,这类商人的生意最终也无法持续下去。不少研究成果表明,宋元明清之际的帝制中国,事实上推行的是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政府除了征收田赋地租和杂役,事实上很少直接干预个人的农业、商业和手工业活动,很大程度上是听凭“看不见的手”发挥调节作用。但实践这一政策的结果并不佳,这已为历史所证明。其中的原因很复杂,这里可以指出其中一点,传统中国商人的奋斗目标、个人追求、技术创新等都局限在一个极其狭隘的空间内。以西门庆为例,一方面结交官僚权贵,把生意做大;但生意大了,伴随的却是更进一步的堕落,最终在纵欲无度中了结一生,企业文化自然无从谈起了。
当代中国企业家当然已取得了很多进步,但反观现实,是否还有或多或少的企业家,依然停留在西门庆的水平上呢?一方面热衷于行贿钻营,从而通过化公为私、巧取豪夺,打开生意之门、大发横财;但即使富甲一方,却仍然无意从事正经的创造性、生产性活动,而是致力于买空卖空、放高利贷,甚至豪赌淫乐宴饮纵欲,如此这般的企业家,同西门庆之类商人难道真的有实质差别吗?
伟大的企业家,都是那些投身于创造性的生产活动,并为社会创造出大量财富的人士;对一个企业家来说,在面临风险之际,投机豪赌或许难以避免,但光靠投机、大约永远造就不了像样的企业家。更多的时候,投机中产生的富豪,其兴、其亡都是瞬间之事。眼见他建高楼,眼见他住大厦,也能眼见他楼塌了。基业长青的企业家,往往依赖长期一贯、富有生命力的企业文化。粗略考察这类企业的文化,往往会与企业家自身关联甚多,其中往往包含很多耐人寻味的共性,诸如上下同欲、甘苦与共、坚持创新、不断致力满足社会需求等等。反过来,一个短期内大有斩获的企业家,如果为所欲为、朝秦暮楚,则多半会折跟头。
兵器之友

网站简介:兵器之友是中国兵器报主办的网站,是中国兵器报宣传报道工作的延伸,是展示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和各成员企业科学发展的重要媒体,实现了报纸上网,网报互动。

中国兵器报微博

关于我们

  •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9:00-17:30
  • 联系电话:023-68770767
  • 电子邮箱:bqzy@bqb.com.cn
  • 通讯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大坪长江二路77号

小黑屋|兵器之友 ( 渝ICP备05012515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