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开启辅助访问登录
兵器之友 首页 专题报道 查看内容

【弘扬企业家精神】我国企业家的成长历程及反思

2017-4-1 20:52| 发布者: 钟森| 查看: 978| 评论: 0|来自: 互联网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特别是随着我国日益融入到全球竞争中,我们突然发现有竞争力的企业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是多么重要,而有竞争力的企业的领头人——企业家是多么关键,我们也多么希望有像盖茨、韦尔奇式的企业家。回顾中国的近代史及正视我们当代,我们会发现中国曾经出现过,也正在涌现出一批批已经或将要名垂青史的企业家。
我国企业家的成长轨迹
从20世纪末清朝末年到21世纪初这一百多年的时间里,中国企业家的成长经历了一个曲折反复的过程,我们划分为以下三个大的阶段:
(一)从清朝末年的洋务运动到推翻国民党统治、建立新中国
这一阶段是中国企业家开始萌芽、茁壮成长,同时也是经历“风吹雨打”、“腥风血雨”的时期。这一时期尽管我们国家经受了“改朝还代”、军阀割据、八年抗战等等事件,可以说是历经磨难,但从经济体制上看,市场机制开始在整个社会资源配置中逐步发挥一些作用,企业家也在这“多事之秋”,艰难而坚韧地成长着。
19世纪60年代,清朝封建统治集团中具有资本主义倾向的官僚士绅,发起了一个学习西方、谋求富强的运动即洋务运动。虽然洋务运动不是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的全面彻底的改革,而只是在封建社会的体制中融入一点点资本主义的内容,但是在推进中国的近代化、市场化发展方面功绩是显著的。通过“对外开放”,洋务运动摧生了一大批近代的企业家,陈启源、郑观应、张謇等等就是当时涌现出的开拓者与创新者。
中华民国建立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中国现代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进口贸易和外来竞争的衰弱,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这时,产生了一大批著名的企业,培育了无数成功的企业家。涌现出穆藕初、荣宗敬、荣德生、刘鸿生、范旭东、卢作孚、陈光甫等等杰出的企业家。正是这样一大批以“兴办实业”、“为民兴利”为己任的众多企业家的共同奋斗,创立和发展了民族经济,为旧中国奠定了一定的工业基础。
(二)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
这一时期中国企业家的成长停滞乃至企业家阶层和企业家现象不复存在。这一状况是很容易从我国当时的政治、经济体制得到解释的。受经典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影响,解放后我国实行了计划经济体制,市场机制不再发挥资源配置的作用,取而代之的是国家统一的计划。企业成为政府机构的附属物,企业的生产、财务计划都是国家计划的具体延伸与执行,市场机制的取消使中国在某种意义上不存在真正的企业,“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市场体制中的企业家也不会真正存在。这是中国企业家在成长中的沉寂与冬眠时期,也可看作是一个蓄势待发的时期。
(三)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我国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至今
这个阶段是中国企业家从冬眠中苏醒,破土而出,蓬勃成长发展的时期。用今天的眼光来看,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开放就是一个不断引入市场机制、不断扩大市场机制作用并最终由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的过程。就是在这个大的时代背景下,中国企业家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转变,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能力,积蓄自己的力量。
从时间的继起性上来看,这一阶段的企业家可以分为早期与当代企业家两大部分。冲破僵化计划体制始于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迅速产生了一批适应当时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的企业的改革者。典型代表是步鑫生、马胜利、禹作敏、鲁冠球等一批企业的改革者。这些企业家的特点是:一多是技术型或官员型的经营者,与政府关系紧密;二是充满着闯劲和胆量,往往非常熟悉政治,交际广泛、群众基础较好、富有人格魅力和凝聚力。三是他们在整个社会经济中的力量及所起的作用有限;四是企业的运营多靠企业家的奉献与献身精神。这些改革者敢为天下之先,顶住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并打破原来的条条框框,利用各种手段发展企业,顺应了时代和形势的需要。
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经过十几年的改革实践与经验的积累,我国企业家的数量、质量大为增加,形成初步的企业家队伍。涌现出一批素质比较高的企业管理者和经营者,像倪润峰、张瑞敏、刘汉章、柳传志、周厚健、汪海、刘永好等。这些企业家处于从短缺经济向相对过剩经济转化,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时代。他们的特点是:一多是专家型企业家,精通生产技术、产供销流程;二多是独裁性的领导者,企业经营活动中事无巨细事必躬亲。三从整体上看企业家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所起的作用显著,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家在成长过程中表现出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中国首届20位全国优秀企业家,10年后还在原企业从事领导工作的仅有5位,占25%。战场上没有常胜将军,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也没有永远的胜利者。但中国企业家在成长过程中的大起大落,其中背后酝含着深刻的教训。比如经营决策缺乏理性盲目扩张,忽视企业文化建设,企业凝聚力低 ,过分的集权式管理和家族式管理,创新意识和能力不足等等。但是,也没有必要大惊小怪,这就是市场竞争的结果,不适应市场竞争无论是谁,也无论其在市场中曾经取得多么大的辉煌,都会为市场所淘汰。
我国企业家成长的反思
从清朝的洋务运动开始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中国的企业家的成长经历了曲折迂回的发展道路,我们可以从中发掘出有利于我国企业家成长与发展的经验与教训。
企业家成长中宏观体制环境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
宏观体制环境是决定有无企业家、企业家成长快慢、企业家成熟与否的关键。宏观体制环境中的社会传统价值观念、经济与政治体制、市场环境的竞争性程度又是决定企业家成长的关键变量。在此进程的开始阶段,创业者们的前所未有的事业,受到社会传统价值观念体系的排斥,遭受到经济、政治体制的阻挠,受到各种封建行会的打击,创业中的艰辛是难以令人想象的。早期陈启源“继昌隆”的失败很重要的原因源于体制。而一旦市场取向的改革得以深入,也会变革传统价值观念、经济与政治体制及市场环境,逐步演变的社会传统价值观念、经济与政治体制,尤其是竞争性的市场环境,会促进企业家的迅速成长。这一点能够从民国建立,特别是一战时期各种企业的蓬勃发展和企业家的迅速成长得以体现。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实行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体制,需要树立共产主义的价值观念,这种计划经济体制是与市场机制格格不入的,在这种价值观念及经济体制下企业家从经济生活中完全消失了。 
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的经济体制、社会价值观念发生着悄然的变化。市场体系、竞争性的市场结构也逐步建立,市场机制在经济生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企业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在这种适宜的“土壤”之下,中国的企业家也在蓬勃的成长。 
企业制度的完善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家的成败。
企业制度是企业的产权制度、组织制度、领导制度、法律等制度的总称。企业制度之所以越来越重要,原因是由于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分离,早期的所有者与经营者合一的企业家逐渐为职业经理阶层所代替这一趋势所造成的。企业所有者——股东承担经营风险和取得经营利润,而从事经营管理的职责主要落在职业经理身上。两权分离导致职业经理阶层的出现,需要资本所有者去设计一套新的制度,让不是所有者的职业经理阶层在企业运营过程中,同样受到利益的驱使及产权的约束。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会给予企业家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保障企业家的健康成长。
(三)在一定的体制环境、企业制度条件下,决定企业家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是企业家自身素质、能力和修养
尽管成功的企业家有很多不同的成功的理由,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这些成功的企业家都是以自身素质、能力、修养为前提的,这些素质和能力等是具有共性的。
具有敢冒风险的能力。成功的企业家富有冒险精神,不怕失败。企业家在创业过程中及经营过程中的决策往往都是在不确定的条件下做出的,充满着风险性和不可预测性,但风险中蕴含着机会与利润,而且往往是风险越大所获得的利润也越大。如果事事求稳,不敢冒风险,那也就意味着失掉创业与发展的机遇。
在特定领域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早期范旭东毕业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化学系;当代联想的柳传志本身也是计算机专家。
具有创新能力。根据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创新是指企业家实行对生产要素的新的组合,创新是企业家的本质。
远见卓识,具有战略性眼光。优秀企业家往往具有常人所没有的战略眼光。他们能够从纷繁芜杂的经济现象中总结出事物的本质,把握住经济活动的规律,形成自身的管理哲学、理想信念和领导风格。
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在中国这个讲究“人和”国度中,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企业家成功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当政府及官员在整个经济运行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时,与政府及官员的关系是决定成功的关键变量。
良好的道德修养。法律法规再健全,如果企业经营者置党纪国法于不顾,利欲熏心,最终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道德内化于人们的思想,成为一种规范约束人们行为的无形的规则。
因此,我国企业家成长的关键是要培养适宜于企业家产生与成长的“土壤”,同时企业家要提高自身的素质、能力和道德修养。
兵器之友

网站简介:兵器之友是中国兵器报主办的网站,是中国兵器报宣传报道工作的延伸,是展示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和各成员企业科学发展的重要媒体,实现了报纸上网,网报互动。

中国兵器报微博

关于我们

  •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9:00-17:30
  • 联系电话:023-68770767
  • 电子邮箱:bqzy@bqb.com.cn
  • 通讯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大坪长江二路77号

小黑屋|兵器之友 ( 渝ICP备05012515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