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产业工人的完美蜕变 ——记东安动力2016年度劳动模范温春富 在东安动力2016年度表彰大会上,缸体加工车间DAM二期生产线总工长温春富身披红花,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今天,他将作为公司劳动模范与其他9名获奖者一起走上舞台接受表彰。这个“80后”的小伙子,能在2500多名员工中脱颖而出,并在三年内两次获得公司劳动模范称号,他的产业工人之路显然是成功的,然而成功并非偶然,从一名普通工人到优秀的工段管理者,温春富自有他过人之处。 钻研-立志要当最好的工人 从“不起眼”的中专生到“问不倒”的“技术通”,温春富花了足足15年时间。 2001年,温春富从技校毕业分配到了东安动力缸体加工车间,当时他操作的还是普通机床,不善言语的他在车间也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小角色。但从小就有一股子犟劲、不轻易服输的温春富并未气馁,他暗下决心:“既然选择了当工人,就要当最好的工人!”慢慢地,他从普通机床练起,在实践中细心体会加工要领。此后,他转战数控机床,认真钻研起零件装夹、机床操作、数控编程等基础知识。为了尽快练好自己的技能,他经常下班后留在单位,向前辈请教,钻研业务书籍,学习中,他渐渐喜欢上了数控加工,迷上了这项奇妙强大的技术,机床成了他最亲密的伙伴。基于出色的工作表现,2005年,车间任温春富为长春线缸体一工段组长;2012年,他被提为工长,并任命组建DAM二期生产线。温春富的产业工人之路正在悄悄地发生变化。 奋斗-他带出一支“钢铁团队” 一个人走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走才能走得更远。谈起DAM二期建线之初,温春富的眼中流露出复杂的情绪:“那段日子压力很大,车间让我组建新线是对我的信任,决不能掉链子。”于是他从原来的老生产线上精挑细选了8位好兄弟,组建成了DAM二期线第一支队伍,这支被他称作“钢铁团队”的队伍,成员们从新设备调试开始一直奋战到今天,每一个人都成为了生产线上的多面手。 新生产线上有50余台外国设备,成员们要在短时间内快速掌握设备操作编程和问题处理要领并非易事,温春富和他的“钢铁战士”四处收集设备资料,每天跟着厂家工作人员学习设备安装调试,一边记笔记一边用DV机录下每一个调试步骤。由于调试时间有限,温春富让团队成员每人重点学习几台设备,保证学精学透,之后再把所学知识教给大家,这样即便厂家人员撤离现场,也能保证每台设备都有“专家”解决问题。经过几个月的摸爬滚打之后,团队成员终于吃透这些“洋设备”,并在一个月后正式交付了合格产品。 创新-打造第一条精益生产示范线 温春富所管理的工段是东安动力建立的第一条精益生产示范线,详细的目视化管理、严密的检验流程、每日的班前总结会……是建立精益生产示范线以后工段的新变化。 2015年,时任缸体加工车间主任高景阳在参观学习长安福特工厂后,想要在车间内部打造一条精益生产示范线,并将这个重任交到了温春富手中。接下军令状后,温春富被派去北京长安参观学习,在22天的时间里,温春富看到了完全不一样的管理方法,健全的规章制度、完善的目视化管理和超强的团队执行能力都让他感触颇深。回到单位,温春富就把所学所想运用到他的这条精益示范线上,并实行了一系列管理上的创新突破。他连同车间工艺室建立了班组数据源中心,实现数据化管理;建立了12块管理看板,涵盖了质量、成本、效率等七大板块内容,每天记录班组各项运营指标;执行生产作业和设备维护保养标准化流程,实现效率、效益双提升。通过精益管理的应用,工段生产节拍从450台/天(设计产能)提升至800台/天,HPU指标优化达21.1%,无论是车间领导还是一线工人,都尝到了打造精益生产示范线以后带来的甜头。 记者感言:生产线上的每一台设备都如数家珍,平时不苟言笑的人,谈起工作却是滔滔不绝,那种自信的笑容油然而生。温春富,一名“80后”产业工人的代表,他用努力证明了自己的价值,完成了从普通工人到工段管理者的完美蜕变。 |
中国兵器报微博
小黑屋|兵器之友 ( 渝ICP备05012515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