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有位相士,凭着帮人算命发家致富。他膝下只有一子,整天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相士年老的时候,很怕儿子将来败光家业,无以为生,于是便决定将算命的一些诀窍交给儿子,谁想到儿子嗤之以鼻,根本不屑学。 相士又气又怒,但又无可奈何。某日暴风骤雨,一个人跑到相士家算命,相士把儿子叫了出来,说,“你不是觉得这是骗人把戏,不屑学吗,那你今天来给我算一个”。儿子打量了那个人两眼问道:“你是不是从东北方来的”,那个人说:“是的”。儿子又问:“你是不是姓张”,那个人说:“是的”。儿子接着问:“你是不是帮你夫人算命”,那个人惊讶莫名。连声说:“是的,是的,您真是神算呀”,后来自不用说,此人付了大笔的卦金,满意而归。 相士更是惊讶,不明白儿子为何如此高明,他问儿子,“你怎么知道他从东北方来的”儿子说,“今天刮东北风,他面西而来,肩和背的衣服都湿透了,自然是从东北方来的”相士又问,“那你怎么知道他姓张”儿子说,“他的伞上写着清河郡,清河郡的人十之八九都姓张”相士恍然大悟,又接着问,“那你从哪看出来他是给媳妇算命的”儿子大笑,说,“这还用看,冒着这么大的雨跑过来算命,不为媳妇,难道还为父母吗”相士讶然。 这是《笑赞》上的一个故事,嘲讽的是爱老婆胜过爱父母的仁兄们,但笑过之后,也不无心酸。或许你心中也很爱父母,但是羞于表达、吝于言行,你愿陪爱人环游世界,却未曾想到陪父母去公园里散步;你愿意和朋友欢坐一堂,却不愿陪父母一起看一部老电视剧。扪心自问,我们孝吗?恐怕换来的多是默然吧。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孝顺父母,百善孝为先,“孝”为百善之首,为什么它的地位如此重要呢,这个问题孔子给了我们一个答案。 孝的内涵 孔子的弟子问孔子,为父母守孝一定要守三年吗,不满三年可不可以。孔子问,你自己良心上没有什么歉疚吗,弟子说没有,孔子回答,那你可以不守满三年。孔子对此很生气,他给其他弟子说,真是无耻之极。一个人年幼之时,全靠父母,百般呵护,细心喂养,在父母怀抱之中,三年不离,如此恩情,天高地厚,所以古代贤人,父母死后,哀伤难抑,食不甘味,睡不安寝,三年才能稍稍缓解。此人连三年之孝都不愿意守,实在无耻之尤。 我们稍稍解读一下,就可以发现,孔子认为人应该孝顺父母,不仅仅是父母生育你,有骨血之亲。更因为生你养你付出了无数的精力与爱,这些都是父母给与你的恩惠,是应该有回报的。不求你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但付出一分回报一分总应该吧。虽然父母施恩未必望报,但你不报偿显然在道德上和公义上是站不住脚的。 所以一个人不孝的话,也就意味着此人,有恩不报,无义;不念骨血之亲,无情;不敬父母之尊,无礼;不怜惜老弱,不仁。这样一个人在道德层面显然是与社会公理有悖的,也就无法得到社会的认可。所以“孝”其实是一切社会道德的基础,也是一个人在社会上立身存世的根本,因此被称为百善之首。 孝对个人的意义 《杂宝藏经》记载,有一个国家,道德沦丧,混乱不堪,那里有一个恶习,等到父母年老的时候,就给父母一片席子,赶出家里,让他们在门外看门。有一位老人膝下有两子,他年老的时候,大儿子就给了一张席子将他赶出门外,回来之后,他看到弟弟在刷席子,他问“干嘛要刷席子”,弟弟说,“这是给你准备的,等你老了,好将你赶出去时用”他大为震动,说“难道我也有这么一天吗”,弟弟说“那当然了,人谁不老”,两人相视无言,继而良心发现,大声痛哭。于是一起向国王上书,废除了这个习俗。 “蓬生麻中,不扶则直;鸠同鹰声,形为气感”,孝是传承与感染的,对孩子而言,身教更胜于言传。你的所行所为,就是他立世做人的学习的模版。 古代有位先生,他的父亲因为年迈,手脚不便将饭碗打烂,他喝道:“老不死,连个碗都拿不稳”,他的儿子听到大怒,冲他喊:“直娘贼,父亲也是能骂的吗”他的儿子还有孝悌之心,知道父亲是不能骂的,但是他对自己的父亲却是张口即骂,究其原因,就是从小耳睹目染、恶习难除。 所以父不孝则子不孝,父母的今天就是你的明天,你的孝顺其实就是你自己日后得到良好赡养的保证,你不孝顺父母,等到你人老神衰、行动不便的时候,不孝子的恶果就只有你自己独品了。 孝的社会学原因 春秋战国时楚国有位大臣叫孙叔敖,他久病不愈,命在顷刻,将儿子叫道病床前对儿子说,我辅佐楚王,薄有微功,我死之后楚王肯定要封赏你,你才能不足,若封赏太厚,引人嫉妒,反而会招灾惹祸。在楚国和越过之间,有一块土地,贫瘠难耕,要是大王要问你,你就选这块土地。 果然,他死后,楚王感念他操劳一生,决定封赏他的子孙一块土地,孙叔敖的儿子听从父命选择了那块贫瘠的封地,当时大家都万分不解。后来世事变迁,天下大乱,烽烟四起,许多名门望族因为封地富庶,遭到兵灾,风流云散,唯有他家因为地处险远,略无产出,无人问津,得以保存。 可以这么说,他们家族所得以延续,全赖孙叔敖的谋划,而他之所以可以有此远见卓识,除了过人的智慧外,恐怕更多是一生的经验,他见过了太多的世事坎坷,所以才能在混乱的时代为家族找到了一条生存之道。中国人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也是同样的道理,因为老人有着丰富的社会生活经验,而这些经验对家庭甚至整个族群的存亡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社会学家贾雷德·戴蒙德曾提到一个故事,他1976年登上所罗门群岛中的瑞内尔岛考察的时候,当地在曾遭受过一次强烈的飓风袭击,所有的农作物全都被摧毁,全岛陷入了饥荒。这时大家只能采集平时不吃的野生植物,勉强求活。但这就牵扯到一个问题,就是什么植物可以吃的,什么植物是有毒的,有毒的植物经过怎样的加工可以去除毒性。这时部落年纪最长的一位老人站了出来,带领大家辨别加工食物,渡过难关。而这位老人之所以懂得这些知识,是因为她在1910年经历过一场飓风袭击,当时部落的老人凭借他们经历过飓风的经验,带领大家安然度过难关,而当时的种种方法被这位老人深深地记忆了下来。60多年后又一次拯救了整个部落。我们可以想见,如果没有这位老人,整个族群有可能就此灭绝,而这样凭借老人的生活经验度过飓风灾难的事情,60多年已经发生过两次,想来之前必定也在不停地发生。 所以老人不仅对自己的子女和家庭有着重要作用,甚至会对一个族群而言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孝顺老人,绝对不单单是一种血脉依存、一种道德要求更是一种社会需求。正因为“孝”有如此多得深层次意义,所以我们要将之传承发扬,让孝道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光彩。 |
中国兵器报微博
小黑屋|兵器之友 ( 渝ICP备05012515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