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人民军工建立之初,设备简陋,物资奇缺。军工先辈们用尽一切办法生产战争急需的武器,解决人民军队武器匮乏、装备处于劣势的问题。 1938年11月20日日军首次轰炸延安,因为没有防空武器,无法有效阻击日军的肆虐,结果伤亡惨重,死伤军民152人。空袭后,延安军民四处收集未爆炸的炸弹,从弹药中掏出数百斤黄色的炸药,用来染布,制作军服,炸药壳敲成碎块,融化后打造弹壳和农具。 几位军工先辈在座谈会上说,每次打完仗,他们都要冒着生命危险,去战场收集各种弹壳、甚至是未爆的炸弹。因为缺乏制作武器所需的各种金属及火药,需要从尽可能从一切地方甚至战场进行补给,而且设备简陋、工艺落后制作弹药非常艰难、用时很长。用旧弹壳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二 两弹元勋邓稼先。26岁取得美国普渡大学博士学位,少年壮志,意气风发,他放弃了优渥的生活条件,毅然回国;他34岁接受国家绝密任务,从此从报纸和各种宣传上消失,与妻子女儿聚少离多,在荒凉的戈壁滩一待就是28年。等他再回到正常的生活,已经是62岁高龄,身患直肠癌,朝不保夕。 少有人知道,因为没有计算机,当时复杂的原子理论计算是用算盘进行计算的,为了演算一个数据,一日三班倒,算一次,要一个多月,算九次要花费一年的时间,邓稼先经常感慨:“唉,一个太阳不够用呀” 更少有人知到,邓稼先先生之所以身患癌症,是源自于一次事故,有一次空投预试,氢弹从飞机上丢下来,降落伞没有打开,直接掉在地上摔碎了,因为没有准确的定点,一百多个防化兵去找都没有找到,邓稼先就亲自去了,结果他找到了,当他用双手捧起弹片时,身体受到了严重的放射性侵害。他也意识到了这对自己身体产生了严重的伤害,就一反平素的习惯照了一张工作照。 按理说直肠癌当时可以控制治疗,但是邓先生因为长期从事核研究,骨髓里全有了放射性,所以一做化疗,白血球和血小板跌的很低,全身大出血,难以挽救。在他弥留之际,还用生命的最后一丝智慧和力气,与于敏合著并署名了一份关于中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用忠诚写下了山河的颂歌。 三 经常去车间采访,在炎炎酷暑中,热工单位的工人要面对几百度的炉子进行工作,车间温度比室外温度还要高,一会下来便是汗透衣背。锻件车间,不但要面对高温,还要克服噪音,锻锤捶打部件的声音,从车间外都清晰可闻,几十米外都能感到地面的颤动,而这是他们每天所要面对的,一位师傅告诉我,他现在和谁说话声音都特别大,在车间习惯了。而这个“习惯”却是几十年在与噪音的斗争中养成的。就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们制造除了一个个合格的部件,捶打出了一件件的精品,为军工生产默默奉献着汗水与智慧。 时光荏苒,86年时光一晃而过,但是军工精神却生生不息、代代传承、历久弥新,军工人的荣光与使命却早已铭刻在了每一个军工人的心中,在新的时代、新的征程中熠熠生辉。 |
中国兵器报微博
小黑屋|兵器之友 ( 渝ICP备05012515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