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27日,是复旦大学110周年校庆日,但在这个本该喜庆的日子,却因为制作的宣传片涉嫌抄袭而蒙上一层阴影。宣传片名为《To My Light》,复旦大学特意选在校庆日发布,但在发布当天,即被多名网友质疑抄袭东京大学2014年宣传片《Explorer》,引发争议。起初,面对指责,校方极力否认,宣传方的制片人公开称该片制作独立。而在5月28日下午,复旦大学全面撤下《To My Light》,并发布新版宣传片。连番动作与之前的态度形成强烈反差。随着质疑声进一步扩大,宣传片的制作人再度回应,承认较多参考了东京大学的短片。到5月30日,微博平台上有关最新版宣传片复制慕尼黑工业大学创意的消息再次备受热议。31日,复旦大学正式就"抄袭门"道歉,并承诺启动相关调查。由此,在社会上引发了一轮对社会创新能力、高校学术风气的评论热潮,令人深思。 如今的时代,是一个崇尚个性的时代,却又是一个最缺少个性的时代。艺术并不拒绝借鉴,但在创作环境十分宽松,资讯共享日益发达的今天,如此明目张胆的抄袭行为真的不应该发生在一所百年名校的重大纪念活动中。《中国日报》对此事件评论说:“从更深层次来看,‘复旦事件’的背后隐藏着当今中国普遍存在的一种文化病症,即拿来文化。”如此随波逐流、毫无创新的简单组合和移植,又谈何传承和生命力呢? 近年来,在中国大地上各种“世界著名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英国伦敦塔桥在苏州搭起了她的“姊妹桥”,奥地利哈斯塔特小镇也在广州惠州有了“孪生兄弟”,美国白宫在中国大地上一连多出来三个“同胞兄弟”。媒体梳理发现,近年来,“复制”国内外地标性建筑的“取巧”建筑层出不穷,从国内的天安门、故宫、钟楼到国外的大本钟、埃菲尔铁塔、悉尼歌剧院等世界著名建筑,都可以在中国的大地上寻找到他们的“孪生兄弟”,以致有国外记者嘲讽道:“在中国一下午,逛遍巴黎、威尼斯。” 历史需要扬弃,艺术需要借鉴,继承和发展共存,借鉴和创新并举,在继承中发展,在借鉴中创新,这是艺术创作乃至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我们总是在前人的文明中生存,人类不能割断历史,抛弃前人,但又不能照搬前人的生活。我们不能夜郎自大,拒绝借鉴,而必须把别人当镜子,对照自己,以便吸取经验教训,取长补短。 但是,简单模仿、移植绝不是借鉴。模仿仅仅可以让之前的文明得以延续,创新才能使之后的文明得以诞生。人类文明借助创新一次又一次的砸碎了阻碍时空的禁锢,穿越时间的甬道,跳出了须臾,获得永恒。至于抄袭,更有侵犯他人权利之嫌,连简单模仿都不如。前人需要尊重,后人需要前进,别人需要借鉴,自己需要独立,解决继承和发展、借鉴和创新的矛盾,最好的办法是有保留的克服,既有保留,又有克服,这样的创作才是自己的创作。 |
中国兵器报微博
小黑屋|兵器之友 ( 渝ICP备05012515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