块状经济是杭州工业的特色和优势,是区、县(市)域工业经济重要的产业组织形态。加快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是增强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和加快城乡区域统筹发展的重要举措。杭州市政府2011年出台的《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则进一步深化了杭州加快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战略筹划。课题组通过调查研究、剖析国内外经典案例,并结合杭州的《实施意见》,对加快杭州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提出几点思考,以供决策参考。 一、关于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的杭州定位 产业集群是根据产业基本特征的完整程度来区分发展阶段,而非按照产业类型或是否使用现代技术来区分。杭州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产业集群核心在于优化现有块状经济的内部结构,整合其内部企业间竞争与合作的关系网络,再借由企业间竞争与合作关系的转型,不断向更高级的经济组织形态升级。因此,着力点并非使用现代技术,反而是现代技术就是在向产业集群升级中不断被企业自觉地使用,甚至创新出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产业集群内部的关系是“根”,而产业类型、技术、产值、市场份额等是“叶”。因此,对于传统产业,政府的重心应该在于整合块状经济内部企业间的竞争与合作关系,推动其向更高层次的组织形态升级,而企业就会在新型的竞争合作关系中的自觉地使用先进技术。 其次,只有已经发展成型的块状经济才谈得上转型升级,从当前杭州块状经济的现状看,更多的是集中于传统产业,而新兴产业由于发展时间不长,历史积淀不够,可能很多连块状经济都未成型,谈现代集群转型升级似乎为时还早。因此,对于块状经济的转型升级,其实传统产业反而有更扎实的基础。对于新兴产业要发展成产业集群,则可借鉴法国索非亚科技园经验,由政府出面推动并打造出一个现代产业集群;或如澳大利亚地方产业集群,由政府将相关企业、机构组织起来,构建一个产业集群。 二、关于园区建设助推产业集群转型升级 园区建设是杭州块状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一环,是杭州城乡统筹规划,实现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互动发展的重要推手。 第一,园区建设的最首要功能就是为进驻企业提供完善的基础设施,对园区工作人员提供舒适的工作与生活环境。尤其是对那些以脑力为主的创造型产业人才,还要提供更人性化的环境,如印度虽是发展中国家,但班加罗尔软件产业集群对软件工作人员却提供了可与任何发达国家相比的工作与生活环境。 第二,为了推动城乡一体化,园区建设作为城乡一个重要的结合部,在园区本身建设的同时,也须注重其周边环境的开发,使之与城市生活接轨,尤其是那些高科技型园区。 第三,对进入园区的企业要严格审核,不能只求招商引资,轻易接纳企业。为了最终能打造出产业集群,对进入同一园区的企业,最好按照产业链的要求来接纳,这样便于形成园区企业的分工协作,尽快促成主体产业链的完善,先形成产业集聚区,进而迈入产业集群。 第四,除了从产业角度对进驻企业提出要求外,对企业本身也必须有所拣择。正如澳大利亚昆士兰州极北部地区产业集群那样,对加入产业集群的企业有六条指导性标准,如经营稳定或者属于成长性产业的企业、支持出口导向经营的企业、具有最佳国际合资潜力的企业等。此外,尤其重要的是,对于首批进驻的企业必须要求是具备高度赢利能力的企业,这样既可以提高园区的吸引力,又可提高园区的知名度。也如法国索菲亚科技园一样,政府出面引进的都是有相当赢利能力的大企业。 第五,不要为建园区而建园区,这不仅浪费土地、资金、人力、物力,而且一旦园区建设过多,就很难对进驻企业实行高标准、严要求,最后很容易又出现园区企业的再次“扎堆”,所谓块状经济的“二次创业”成为空谈。 三、关于产业集聚发展的大企业大集团战略 大企业在推动产业集群发展方面有着积极的带动效应。如,法国索菲亚科技园,就是首先由政府出面引进外国跨国集团而发展起来的;台湾地区制造业产业集群,在第二次进口替代阶段,就是政府扶植中上游资本密集型产业,通过增加公营企业的投资和利用美、日技术发展重化工业完成与下游产业对接的;韩国则更甚,在20世纪60—70年代政府就实施大企业的战略,扶植出了现代、大宇、三星、金星等大财团,在这些财团带动下也打造出了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当然也有无需大企业带动而发展成功的产业集群,如意大利、班加罗尔等。因而,大企业对产业集群的作用具有不确定性,并非块状经济必须有龙头骨干企业带领,才能有效形成产业集群这一条唯一道路。不过,若是要强调大企业的带动作用,有以下几个事项可能值得注意。 第一,若是引进外国跨国集团,最好在同时能引进或构建出本土大企业与之合作或竞争,以避免产业集群可能出现的空心化危机,索菲亚科技园的经验值得借鉴。 第二,大企业的作用有多种。如索菲亚科技园大企业的主要作用是催生出了大量的中小企业;台湾制造业产业集群,大企业主要是与下游中小企业进行对接,完成产业链;而韩国则是整体性的带动,如与三星公司直接零部件配套的中小企业有4000余个,间接配套的中小企业达10000余个;与现代集团公司直接配套的中小企业有800余个,而间接配套的也有5000余家。因此,既然大企业的作用有多重,就应该对不同行业大企业的功能进行细分,而不要统一在某一模式中。当前杭州对韩国大企业的这种模式可能比较偏好,不过,韩国大企业非常值得借鉴的一点则是高度重视建立自己的品牌。 第三,既然大企业对产业集群的作用具有不确定性,那么并非所有行业都需着力构造或推动大企业的形成,对于适合中小企业发展的行业,或是暂时难以推出龙头企业的行业,不如将精力用于整合这些中小企业之间的关系,以促成内部竞争与合作的网络关系,这对推动一个产业集群良性发展至关重要,而相关有影响力的大企业也会自动应运而生。此外,刻意打造出来的大企业虽然做大了,但是否就做强了,现实中这两者并非一致的关系。 第四,其实最值得做大的企业是发展大贸易商。如韩国许多企业出口的成功,要归功于其大贸易商。这些贸易商在国际上完整慎密的销售渠道,能有力地帮助国内制造业打入国际市场,而同时这些贸易商也会联合旗下的制造商,打造更大的企业集团,显然,这种模式下的大企业大集团是值得推动的。 四、关于政府在构建产业集群中的主导作用 就产业集群的发展而言,政府的重大作用是不容否认,也是无法替代的。如法国当地政府接手索菲亚科技园后,就开始强化国际营销策略招商引资,并积极实施园区内基础设施;印度当地政府在班加罗尔兴建第一个软件园区开始,就不遗余力地进行基础建设,为园区软件工作人员提供可与任何发达国家相比的工作与生活环境,并在班加罗尔建立了第一个地球卫星站,发展高速通讯服务以加速班加罗尔的软件出口业;台湾在资金、政策、创新能力培养以及完善基础设施方面,政府的支持与努力是长期的、一贯的。至于韩国政府,其在教育、基础设施方面的持续投资是罕见的,在对提升韩国国际竞争力方面的支持也是不遗余力的,如政策上鼓励厂商出口,大手笔建立研发机构、进行调研与制定产业发展计划,为厂商指引竞争方向等。总之,政府的作用是值得肯定的,认可的,这一点毫无疑义。 同样的,《实施意见》中的四个原则、五大保障,即表明杭州市政府对块状经济转型升级的促进是相当全面的,其大力扶持的决心也无需多言。这里根据以上案例,总结一下可能值得重视或借鉴的方面: 一是对于高科技产业,除提供良好的硬件设施外,还需注意软件环境的建设。如在资金、税收、投资、科技成果奖励等方面扶持外,政府还需广泛宣传、推广高科技园区,并在制度上保障该产业的优先发展。对于高科技成果,要重视保护知识产权,明确规定版权者的权利与侵权的惩罚措施,严厉打击盗版,在立法与执法上不懈努力地维护园区创新者的权益。 二是对于已发展到一定程度的高科技园区,建议政府主动出资支持园区创业者和新生企业进行相关培训,并推动其它公共研究机构或企业进行培训活动,以培养人才、吸引人才。因为此时园区内大量小企业和新生企业形成的累积效应已经为各类培训机构提供了市场需求,而这些培训活动又可对中小企业的创建奠定人才基础,两者可谓相得益彰。 三是对于已有一定规模的高科技园区,建议政府严格审查进入园区的企业,要求进入者必须是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大公司的高技术、无污染部门以及从事研发尖端产品的中小企业,以维护园区高科技与创新基地的特色。 四是政府要成立或推动企业、公共研究以及培训机构成立各种协会或俱乐部,推动知识交流、技术经验与信息的交流,协调企业与机构之间的各种矛盾,营造园区内学习与交流的氛围,推动园区内部形成企业间竞争、合作与互动的网络关系,这一点对于产业集群的良性成长和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五是重视传统产业的职业培训。如韩国法律就规定一定规模的企业必须提拔经费进行员工在职培训,而韩国员工每年大约有1-2周用在教育培训上。显然,职业培训对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增强企业凝聚力以及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都是非常重要。 六是伴随着产业集群的发展,政府应该放弃初期的主动干预与直接干预,转而通过宏观手段、间接手段来监管,让位于市场力量的调节,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这对产业集群的长远发展有更多裨益。 |
中国兵器报微博
小黑屋|兵器之友 ( 渝ICP备05012515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