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湘潭,很多人都会想起一个伟大的名字——毛泽东。湘江水哺育的一代伟人登上北京天安门城楼,向全世界宣告新中国的诞生。
毛泽东是新中国的缔造者,也是新中国汽车工业的奠基人。1949年底出访莫斯科,目睹一辆辆汽车驶下斯大林汽车厂的装配线,毛泽东对随行人员说:“我们也要有这样的大工厂。”
70年后,这个曾经一穷二白的国家已成为全球第一的汽车制造大国,正在向汽车强国迈进。
踏着时代的节拍,在伟人的故乡湘潭,一个千亿级汽车产业也在快速崛起。十来年间,吉利汽车、众泰汽车、舍弗勒、埃贝赫、麦格纳、弗吉亚、克康、桑顿新能源、湘电莱特等中外整车、零部件企业陆续扎根,院士工作站、华研实验室、F2国际赛道等相继落户。
2017年,湘潭汽车工业总产值突破400亿元,今年有望接近600亿元。按照规划,2021年,湘潭汽车工业总产值将达到1000亿元。
九华经开区全景
♦湘潭 一座因工业而生的城市
湘潭与工业的缘分,始于新中国建立之初。一批大中型国企陆续从全国各地迁入,使昔日湘江中游岸边的小县城,逐渐变成厂房林立、机器轰鸣的工业城市。伴随着“一五”到“十五”计划的实施,湘潭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
这里,是享誉全国的“电工城”、电机工业的摇篮,孕育出湘潭电机厂、江南机器厂、江麓机械厂和现在的泰富重工;
这里,驶出全国第一辆百吨矿山电动轮自卸车;
这里,是我国多次阅兵先进战车装备的生产地;
这里,建起了全国第一个活塞研发中心;
这里,是全国乃至全球先进船舰电控技术的研发地之一;
……
今天的湘潭,与长沙、株洲共同构筑起中国中南地区特有的工业区域优势。2017年,湘潭市工业总产值突破3000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突破900亿元,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大关,在湖南省同类州市中排名第二。
汽车是工业王冠上的明珠。工业立市的湘潭,怎能没有自己的汽车梦?
湘潭市委书记曹炯芳(左一)、市长谈文胜(左三)在企业调研
造车需要工业基础,湘潭有。作为新中国打造的一个工业基地,湘潭有几十年装备制造的经验积淀,有机械制造、军民融合产业持续发展中形成的技术装备优势,现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5个、国家工程实验室4个、重点实验室1个以及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2个。2017年,湘潭市共完成发明专利2175件,17项发明专利获得国家、省级专利奖。
造车需要区位优势,湘潭有。湘潭位于长株潭一体化发展的核心区域,是湖南融入珠三角、对接长三角、辐射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前沿重镇。
造车需要大量人才,湘潭也有。这里有唯楚有才的人文传承,还有以湘潭大学为代表的10所高校、28所各类职业学校,每年的大中专毕业生近20万人。
深深植入湘潭血脉的工业基因,为这座城市的再度崛起提供着跨越时代的力量源泉。上世纪90年代,随着第一批“江南”轿车隆重下线,湘潭汽车整车制造的历史掀开崭新的一页。
♦湘潭经开区 点燃湘潭汽车星星之火
真正点燃湘潭汽车星星之火的,当属2005年吉利汽车进驻湘潭经济技术开发区。
2006年12月25日10时38分,在毛泽东诞辰113周年纪念日前一天,首辆“吉利金刚”轿车在湘潭经开区下线。
2008年11月,吉利远景全球制造基地在湘潭经开区建成。
2011年6月,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由吉利集团控股的湖南吉利汽车职业技术学院落户湘潭经开区。
2012年11月,湘潭经开区的吉利汽车首次月产过万辆。
2013年,湘潭经开区的吉利汽车年产突破10万辆、产值过百亿元,成为湖南省汽车制造业的龙头企业。
2014年,吉利湘潭经开区基地形成年产20万辆整车、30万台发动机、30万台自动变速器的能力。
2015年7月,吉利集团与湘潭市政府签订合作协议,投资35亿元,在已有的湘潭经开区吉利汽车基础上,新增新能源SUV产品平台项目。该项目已于2017年4月竣工投产,工厂整车产能增至30万辆。
2017年,湘潭汽车工业产值突破400亿元,其中湘潭经开区吉利汽车实现工业产值170亿元。吉利集团总裁安聪慧有过这样的感慨:“湘潭经开区因吉利而发展,吉利因湘潭经开区而壮大,吉利集团将怀感恩之心,持续投入,以实际行动回报湘潭多年来的大力支持。”
2018年2月9日,湖南省湘潭市政府与吉利控股再次签署合作协议,吉利汽车湘潭经开区基地将在现有轿车及SUV产品平台的基础上,新增全新新能源跨界车产品平台,项目总投资约40亿元。当月,湘潭经开区吉利汽车生产的全新远景单月销量突破2万辆。
对吉利汽车之于湘潭汽车的意义,有评价认为,它不只是创造了多少产值,更让湘潭的“汽车生产”变成了“汽车产业”。伴随着吉利汽车湘潭经开区基地的壮大,一批中外知名零部件配套企业相继落户湘潭经开区。
2017年11月22日,舍弗勒全球首个“未来工厂”——舍弗勒湘潭制造基地在湘潭经开区正式奠基。这是舍弗勒全球第75座工厂、大中华区第4个制造基地。基地建成后,有望成为工业4.0的中国标杆。
作为吉利集团的合作商,地通公司10多年前跟随吉利的步伐来到湖南,并以平均每四年新建一座工厂的速度在湘潭经开区进行产业布局。2017年,地通湘潭基地实现产值突破3亿元。今年,年产16万套汽车框架结构件的地通总部项目又落户湘潭经开区。新工厂总投资近3亿元,将应用大数据和互联网远程监控、数据化采集、远程故障诊断等技术,设立17个焊接工作站进行自动焊接,提升项目的科技含量。
与此同时,恒润汽车、高翔重工等湘潭本地企业也在商用车整车、专用车等领域持续深耕,快速成长。其中,恒润汽车已于2017年5月获得工信部乘用车整车生产资质。
经过10多年的努力,湘潭汽车产业的星星之火终于在湘潭经开区这片沃土渐成燎原之势,同时带动了湘潭高新区、韶山、湘乡等地汽车产业的发展。目前,湘潭市已形成较为完整的汽车产业链,在动力传动、车身、新能源汽车“三电”核心零部件等方面具有较好基础。汽车产业和装备制造产业、军民融合产业一起,构成了湘潭工业新的特色和优势。
♦纵横 多方共绘千亿产业蓝图
谈起湘潭汽车产业近年来快速发展的原因,湘潭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叶仕良认为,主要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倾力打造,得益于良好的宏观环境和区域优势。
作为中国中部六省城市群建设的先行者,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曾被《南方周末》评价为“中国第一个自觉进行区域经济一体化实验的案例”。长株潭地区集聚了湖南省90%以上的整车企业及大部分零部件企业,产业协同效应明显。湘潭汽车产业的崛起,也得益于此。
2006年,长株潭城市群就被国家列为促进中部崛起重点发展的城市群之一。
2016年,工信部批复,同意长株潭创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群。
为落实《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制造强国战略目标,湖南省发布了建设制造强省的五年行动计划,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等汽车制造业列为比较优势产业。2017年发布的《湘潭市制造强市五年行动计划(2017-2021)》明确提出,重点发展汽车及零部件等5大产业、实施汽车产业千亿行动等3个专项行动等措施,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把湘潭市打造成为中部崛起的重要增长极,和产业优势明显、技术领先的制造强市,到2021年规模工业总产值突破6000亿元,其中汽车产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汽车零部件本地配套率提升至60%以上。
湘潭汽车的千亿产业目标由此确立。
为此,湘潭市计划再引进1~2家具有较强实力的整车企业,引进或培育3~5家核心零部件龙头企业和大型零部件产业集团。同时,完善汽车全产业链,加快发展汽车设计、检测、休闲、文化、贸易、金融、物流、会展等汽车服务业。
湘潭千亿汽车产业的建设思路可以用一横一纵概括。横向抱团发展,由龙头企业担任“盟长”,牵头成立汽车产业联盟,提高整车企业的本地配套率;纵向链式发展,由湘潭市市长担任汽车产业链“链长”,加上银行“行长”,细化责任、统筹资源、完善服务,提供重点项目落地所需的政策、土地、资金、人才等支持,引导构建汽车全产业链。
今年年初,湘潭经开区迎来继吉利汽车之后的第二家汽车制造支柱企业——以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设计、开发、制造、销售一体化的通瑞汽车。湘潭通瑞汽车项目计划总投资30亿元,将建设冲压、焊装、涂装、总装四大工艺生产线以及汽车性能检测线,预计可实现年产10万辆新能源汽车规模。
从以重工业起家的老工业基地,到产业转移趋势下汽车业新的增长极;从湖南省的一个普通地级市,到一体化发展、产业协同的长株潭城市群的一员,湘潭,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开放姿态,迎接更多有志之士,共绘千亿汽车产业新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