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马鞍山市建设“6653”现代产业体系 规划(2010—2015) 为贯彻实施市委七届十二次全会提出的构建“6653”现代产业体系战略,落实《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和《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要点》、《马鞍山市政府办公室转发市发展改革委关于全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的有关部署要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推进“工业强市”主战略,特制定我市建设“6653”现代产业体系规划 (2010—2015年)。 本规划所述现代产业体系是指以发展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污染的产业群为取向,以产业集群建设、产业链延伸、产业层次提升为路径,以知识、技术、人才、资本、信息等高效运转的产业辅助系统为动力,以基础设施完备、空间布局合理、市场秩序良好、社会保障有力、生态环境优美的产业发展环境为支撑,具有创新性、开放性、融合性、集聚性和可持续性等特征的新型产业体系。 本规划规划期至2015年。 一、规划背景
马鞍山以钢立市,产业和城市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小型钢铁工业城市阶段、新型工业化强市阶段和近年来开始的工业、服务业协调快速发展阶段。在改革开放之前,全市就初步形成了以钢铁工业为主体,配套工业相应发展的产业架构。改革开放以来,主导产业加快发展、传统优势产业稳步提升、新兴潜力产业加速壮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日趋合理,促进产业发展的条件不断改善,产业体系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产业发展对经济社会进步、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支撑效应日益突出。 1、第二产业占据主导地位,结构优化发展格局基本形成。改革开放之初,马鞍山仍是典型的小型钢铁工业城市。1978年,马鞍山的三次产业结构为20.9∶65.3∶13.8。经过30年的发展,我市的产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2009年,我市的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为3.9∶66.5∶29.6,保持“二、三、一”格局,呈现出第二产业略有增加,第三产业快速提升的趋势。 2、工业行业呈现出多极发展、多点支撑的良好局面。截至2009年底,全市已形成了30个工业行业大类。其中,钢铁、汽车、电力、机械、建材、轻工、纺织和化工等行业已具有较大规模。同时,近年来,我市大力扶持和推进新兴产业,新能源、新光源、节能环保和软件动漫等新兴产业集群加速形成。工业门类齐全,不仅带动了产业链的延伸,也为构建联系紧密的现代产业体系提供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3、企业规模迅速扩大,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加快中小企业发展政策、措施的推动下,企业规模不断壮大。从2001年马钢股份公司成为全省第一家率先实现营业收入超百亿元的企业以来,相继涌现出华菱重卡、星马汽车、法国圣戈班、台湾中橡、蒙牛乳业、雨润肉食品等一大批发展快速、实力雄厚的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生产和供应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等支柱产业呈现快速增长势头。 4、技术创新能力持续增强,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突出。我市连续6 次被国家科技部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成功跻身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市行列。2009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360亿元,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1.5%,高新技术企业、省级高新技术产品分别达到83 家和155 个。创新平台建设迈出新步伐,企业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总数达35 家,基本覆盖了全市重点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中钢矿院获准组建“矿山安全与健康国家重点实验室”,填补了我市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空白。马钢被确定为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马钢、星马汽车、中钢天源、惊天液压4 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创新型企业,方圆支承、华骐环保、中钢矿院、中冶华天4 家企业被列为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 5、产业空间布局更趋合理,区域集聚化功能不断强化。依托各区域基础条件和资源禀赋,按照“合理布局、错位发展”的要求,规划实施了马鞍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安徽马鞍山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慈湖港口物流加工区、江心洲生态观光旅游区、濮塘休闲度假区五个承接产业转移载体,建设这些产业集聚区为加速工业与服务业集聚发展,加快产业升级和结构性调整奠定了良好基础。 6、产业发展的制度环境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得到显著改善。近年来,我市产业发展制度“软” |
中国兵器报微博
小黑屋|兵器之友 ( 渝ICP备05012515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3 Comsenz Inc.